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30 14:35:58瀏覽1284|回應1|推薦23 | |
公元兩百年的漢朝和羅馬帝國地理位置示意圖 Image was created by Thomas Lessman. 在閱讀古代歷史時,經常會為了各部落城邦的佔領的疆域,古地名及相互的地理位置傷腦筋。 Thomas Lessman自行研究利用現有的軟體繪製了許多的”歷史地理地圖”授權提供Wikipedia自由使用,這幅地圖是他根據他掌握的紀錄標資料所繪製的公元兩千年相關帝國的疆域,非常有參考的價值,特此介紹感激並感謝!! 概略性的瞭解一下東西方的兩大帝國的發展情況 : 公元兩百年在中國是曹操”挾天子(東漢獻帝)以令諸侯”的時期,公元208年赤壁戰敗,三分天下之勢成形,進入所謂三國,魏晉南北朝共約三百八十年的分裂時期。 公元兩百年在羅馬帝國皇帝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統治的時期,羅馬帝國由盛轉衰的變化期,217年他的兒子卡那卡拉(Caracalla)被禁衛軍暗殺後,逐步進入此起彼落的軍營皇帝(the Barracks Emperors)內戰的時期,勉強的在284年穩住陣腳。 公元 ---青銅器的硬度大於3度,約等於大理石和石灰石; ---鐵器的硬為素4~4.5度,遠高過大理石,因而可以處理神廟大理石的柱子;中國大約到了魏晉時代,北朝引入印度的佛教及鐵器,逐步普及到民間。由北魏(公元386~534年)起,鐵器進入中原才能夠處理大型的石灰石巨佛雕像,現今的中國地區普遍使用鐵器應該比中亞晚了近兩千年!! 一個氣球成就”膨脹”的現象,必須不斷的增大內部的壓力,任何的”膨脹”都有內,外在的制約因素。 細胞的成長也是ㄧ個”膨脹”的過程,當表面積和體積的比例變小了,這個細胞就必須分裂!! 任何的有機結構都是如此,內在的結構不足以承受日益增大的壓力,當臨界點到達時,就可能造成”瞬間”的解構!! 外在抗衡的力量大過內部的壓力,”膨脹”的現象就停止了,內,外在的壓力會持續增加,持續發展的真實狀態就是”動態”平衡的調整----就像前進的腳踏車,是前輪方向不斷的在行進中修正,面對變化產生回應。 羅馬,在公元前753年,於台伯(Tiber)河畔的七個小山上建立了類似希臘奴隸制度的城邦政治結構,就開始了擴張的發展,這個進展一直持續公元第三世紀,各種瓶頸制約了羅馬的成展幾乎導致羅馬帝國的解體。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