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羅馬征服不列顛(E-1)
2009/07/09 10:49:22瀏覽1768|回應0|推薦23

上圖 : 羅馬佔領前不列顛44~60年征戰地理位置圖

內容Contents

 1皇帝克勞狄烏斯(Claudius)的準備 

 2橫渡海峽和登陸 

 3梅德韋河(River Medway)戰爭 

 4 公元44~60 

 5公元60~96 

 6征服卡勒都尼安(Caledonian Confederacy)的失敗

公元60~96

公元60威南尼烏斯(Veranius)和他的後繼者蓋烏斯蘇哀投尼烏斯泡里努斯(Gaius Suetonius Paulinus),展開了一次成功的軍事行動橫跨威爾士,摧毀了著名的在安格爾西島(Anglesey)德魯伊德(druidical)信仰中心。 然而,當布狄卡(Boudica)叛亂迫使羅馬退回到東南部,威爾士的最後的占領被延遲了。(I.E. 蓋烏斯蘇哀投尼烏斯泡里努斯(Gaius Suetonius Paulinus),一般最為人知的是羅馬的指揮官擊敗了布狄卡(Boudica)的叛亂 公元42,作為執政,他被派去毛瑞坦尼亞(Mauretania)作為雷嘎圖斯(legatus legionis)軍團指揮官壓制反叛。 他是第一個橫渡阿特拉斯山脈(Atlas Mountains)的羅馬軍團----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在他的自然史(Naturalis Historia.)中引述他對這區域的描述。   公元59昆圖斯威南尼烏斯在任內去世,他被任命接替為不列顛的總督的。 他繼續了威南尼烏斯進攻的政策,在接任二年內,制服了位置在今日威爾士的部落。 作為將軍,對他的聲望競爭者來自於格內烏斯寇爾布婁(Gnaeus Domitius Corbulo)服務在他之下的二個未來總督是: 昆圖斯佩提里烏斯柯瑞阿里斯(Quintus Petillius Cerialis)作為黑斯帕拿第九軍團(Legio IX Hispana) 的指揮官(legatus legionis);積勞烏斯朱利烏斯阿格瑞寇拉(Gnaeus Julius Agricola)作為奧古斯塔第二軍團(Legio II Augusta)軍事保民官(tribune),也支援作為蘇哀投尼烏斯的參謀人員。   公元61蘇哀投尼烏斯對成為不列顛的逃亡者和德魯伊德教 (druids)憎侶避難所的安格爾西島 (Anglesey),發動攻擊。 蘇哀投尼烏斯為迫使安格爾西島投降就範,佩提里烏思柯瑞阿里斯(Petillius Cerialis)的軍團開拔上路。  英格蘭東南部的部落利用了他尚未接任的空檔發起叛亂,由艾森尼(Iceni)的女王布狄卡(Boudica)帶領。 摧毀了卡姆婁督奴(Camulodunum 現在的科爾切斯特(Colchester))羅馬戰士的屯墾區(colonia),這裡的居民被拷打,被強姦,並被屠殺了。 隨後,反叛者沿羅馬建築完成瓦特靈道路(Watling Street)向下個目標的倫敦前進。 因為不列顛反叛者會徹底地毀壞了它,蘇哀投尼烏斯預估他沒有足夠的軍力保衛,因而下令搬空倫敦,撤退居民。 避免倫敦的公民遭受同樣命運,如同卡姆婁督奴,及隨後的對聖奧爾本斯市(St Albans)如出一轍的暴行。   蘇哀投尼烏斯吉米那第十四軍團(Legio XIV Gemina)、一些維磊瑞阿維克特瑞克斯第二十軍團(Legio XX Valeria Victrix)的獨立小分隊、和所有可利用的輔助部隊做了重新的組合。  根據地在埃克塞特(Exeter)奧古斯塔第二軍團,是可利用的,但它的司令官, 佩尼烏斯朴斯圖姆斯(Poenius Postumus),拒绝了這請求。  無論如何,蘇哀投尼烏斯大約能裝配一萬人的軍力。  不列顛叛軍的數量,根據塔科土斯(Tacitus)的紀錄是100,000人,根據迪歐卡西烏斯(Dio Cassius) 的紀錄是230,000人。 羅馬軍隊在數量上是居劣勢的。    蘇哀投尼烏斯在背後是片森林,未確認的地點的一個峽谷,大概在沿瓦特靈道路西米德蘭(West Midlands)萊斯特郡(Leicestershire)曼兌色杜姆(Manduessedum) 交會高地(High Cross)----是在現代沃里克郡(Warwickshire)阿瑟斯通(Atherstone) 附近,以優越的戰術和紀律克服了不列顛人的數量的優勢,徹底的擊敗不列顛反叛軍。 不列顛人由於他們族人家庭的隨行,行進的速度緩慢,他們無蓋貨車環駐在戰場的邊緣,因軍事的失敗而變成了族人的被屠殺。 塔科土斯依據傳說記載,大約有八萬不列顛人被殺害了,而羅馬只損失了四百人。 布狄卡服毒自殺了,然而朴斯圖姆斯,因他放棄了他的部隊參與這次獲勝的戰鬥,他刎頸自殺了(fell on his sword)。     蘇哀投尼烏斯繼續利用日耳曼軍團和輔助部隊加強了他的軍力,並指揮了懲罰的行動,打擊剩餘抵抗力量,但這個行動被證明是起反作用的。 新的地方財政官, 丐烏斯朱利葉斯阿匹奴斯克拉斯卡奴斯 (Gaius Julius Alpinus Classicianus)向皇帝尼祿(Nero)表達他的關注,蘇哀投尼烏斯的軍事活動只會導制持續的敵意。   尼祿任命一個被解放的奴隸----波來卡里圖斯(Polyclitus)---- 主導設立了一個調查,同時,由於蘇哀投尼烏斯損失了一些船隻,被找到借口免除他的指揮權。 他被主張和解的普布里烏斯.佩特若尼烏斯.圖爾皮里阿努斯(Publius Petronius Turpilianus)替換 公元66蘇哀投尼烏斯是特殊執政官(consul ordinarius) 公元69,在尼祿死亡後四帝之年 (year of four emperors)內戰期間,他是四帝之二皇帝奧索(Otho)的資深將軍和軍事顧問。  他和普卜里烏斯馬里烏斯克蘇斯(Publius Marius Celsus)克雷莫納(Cremona)附近擊敗了後來成為四帝之三皇帝維提里烏斯(Vitellius)主要的將軍--奧魯斯刻基納阿列努斯(Aulus Caecina Alienus)但不允許蘇哀投尼烏斯的軍隊貫徹他們的優勢,他有抱怨,結果被指責不忠 發比烏斯威勒斯(Fabius Valens) 的力量加入了刻基納(Caecina) 蘇哀投尼烏斯勸告皇帝奧索(Otho)不要冒戰爭的風險,但被否決了,導致皇帝奧索貝德里亞庫姆戰役(The Battle of Bedriacum)決定性的失敗 蘇哀投尼烏斯皇帝維提里烏斯(Vitellius)俘虜,但聲稱他故意讓皇帝奧索輸了這個戰鬥,雖然這是幾乎一定不真實的,而釋放了他。  他的最後命運是沒有紀錄而不詳的)                    

(I.E.波來卡里圖斯(Polyclitus)皇帝尼祿(Nero)宮廷很有影響力的被解放的奴隸(freedman)  和在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其他種族相比,羅馬在解放奴隸並授予羅馬公民身分(Roman citizenships.)的做法上是心胸寬大的 實際上,在羅馬帝國時期羅馬約有5%的人口是被解放的奴隸(freedman)  奴隸有許多方法被解放。 受過教育與訓練幾乎都可被解放,因為太普遍了,皇帝奧古斯都握大維還特別通過了一個法律規定奴隸不得在三十歲前被解放。    他在公元60年或61被派到英國主持調查布狄卡叛變的後續影響 導致總督蘇哀投尼烏斯被免職由普布里烏斯.佩特若尼烏斯.圖爾皮里阿努斯(Publius Petronius Turpilianus)替。 公元68波來卡里圖斯(Polyclitus)皇帝 塞爾維烏斯·蘇爾皮基烏斯·加爾巴Servius Sulpicius Galba)處死。)         

(I.E. 安格爾西島(Isle of Anglesey),是英國威爾斯西北部一島嶼,隔梅奈海峽與大不列顛島相鄰,面積715平方公里,人口68900人(2005年),語言主要是威爾斯語。安格爾西島是威爾斯第一大島,也是英國第五大島。 凱爾特人(Celtic)聚集較多的地區,羅馬時期的德魯伊德(druidical)僧侶在凱爾特人神話中,具有與眾神對話的超能力。新德魯伊德教崇拜早上太陽裝扮

德魯伊德僧侶向人們傳揚靈魂不滅以及輪迴轉世的教義。在凱爾特社會中地位崇高,階級僅次於諸王或部族首領。 可以免除兵役及納貢義務。 他們不僅掌管祭祀,同時也是醫者、魔法師、占卜者、詩人、以及其所屬部族的歷史記錄者。 印度教佛教輪迴轉世的教義都淵源於古老的兩河流域文化,由波斯人引進印度)

(I.E. 布狄卡(Boudica),是ㄧ世紀愛森尼(Iceni,包括現今諾福克郡(Norfolk))部落的皇后,她領導不列顛人反抗對抗羅馬統治 布狄卡(Boudica)的丈夫,普那蘇塔古斯(Prasutagus),他作為羅馬盟友,統治一個名義上獨立的愛森尼王國,羅馬皇帝尊重他將他的王國交給他女兒的願望。 然而,當他死了,他的意願被忽略了,因為羅馬,不同於不列顛人,不認可女兒作為繼承人。 愛森尼王國,可能被羅馬征服而吞併了,布狄卡被鞭打,而她的女兒被強姦,同時羅馬財務官員要收回他們的貸款。維多利亞時代布狄卡畫像

觀光村布狄卡的服裝及城樓模擬造型   公元60年或61,當羅馬總督蓋烏斯蘇哀投尼烏斯泡里努斯,在威爾士(Wales)北部的安格爾西島帶領一次軍事行動,布狄卡 帶領了愛森尼(Iceni)與崔諾莞特斯(Trinovantes, 凱爾特部落和其他勢力一起,發動反抗。  他們毀壞了卡姆婁督奴(Camulodunum)---現在的科爾切斯特(Colchester)----以前的崔諾莞特斯(Trinovantes)的首都,那時是作為解決退役的羅馬戰士的屯墾區(colonia),和一個紀念前皇帝克勞狄烏斯寺廟的地點,是以地方的費用修造和維護。 不列顛人焚燒,屠殺所攻佔的城市----像在卡姆婁督奴威奴拉米烏姆(Verulamium,羅馬時期不列顛第三大城市,在現今聖阿班斯(Albans)----估計在三個城市有70,000-80,000人被殺害了。  在聽見反叛消息的同時,羅馬黑斯帕拿第九軍團(Legio IX Hispana),被派往解救這個屯墾區。  蘇哀投尼烏斯趕往保護,是反叛者的下ㄧ個目標,已經建立了二十年的商業屯墾區的倫敦,他預估是沒有足夠的兵力去保衛它,撤退並放棄了。

瓦特靈道路示意圖    同時,蘇哀投尼烏斯西密德蘭(West Midlands)重新組合了他的軍事力量,儘管兵力數量比布狄卡,但在瓦特靈道路戰役(Battle of Watling Street)擊敗了布狄卡 這個危機曾經讓皇帝尼祿考慮從不列顛撤出所有羅馬力量,蘇哀投尼烏斯擊敗布狄卡,獲取了最後的勝利,鞏固了羅馬對這行省的控制。 根據塔科土斯卡西屋斯迪歐的記錄,這些歷史的事件,在文藝復興(Renaissance)期間被再發現并且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Victorian era)導致布狄卡傳奇的復活,當時女王維多利亞被刻畫的與她齊名”( when Queen Victoria was portrayed as her "namesake".) 從那以後布狄卡在英國保留成為一個重要文化標誌。)

羅馬征服不列顛(E-2)

羅馬征服不列顛(D-2/2)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311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