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農村選舉改革
2008/10/03 08:40:34瀏覽846|回應0|推薦33

經濟發展是人類最基礎生活實踐的必然結果,像蜜蜂經由勞動維持生活所需後的使用價值剩餘形成各種型式的積累,自然會產生交換的必要,初始的交換平台是市集(Fair),初始的交換以貨易貨交換的複雜化,逐步發展出交換媒介---貨幣(Currency)  

初始的交換是使用價值的交換貨幣出現後交換的性質改變---成為價格的交換----這是第一個因交易量變大而產生交易性的發展!!

商人因交換而產生,生產的價值和市場的價格會因互通有無的運作機制產生價值價格轉換的差異,這些差異的積累是許多個人剩餘使用價值積累的匯集,表現的型式就是貨幣的匯集積累!!   

貨幣的數量變大了---可以經有意識的設計購買特定用途的勞動力及有使用價值的商品”--- 貨幣性質改變,轉化成為資本(Capital)---- 這是第二個因價值價格交易轉換的差異量變大而產生貨幣的發展!! 

當人類經濟活動發展到這個階段資本(Capital)成為積累他人剩餘價值充分必要的工具,封建社會農業的稅賦也由實物繳納發展為貨幣繳納,城市因運而生成為每日的交換平台---市集(Fair)的日常化---城市成為架構在農村經濟活動之上的"優勢的社會結構,也就是農村經濟活動的上層建構組織 

城市的發展,必然會提升人類經濟活動的效率,在這過程中,人類必然在經由幾百年的實踐的過程深化了認識”1776年,亞當斯密(Adam Smith)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發展出重商主義”( mercantilism)    凌駕於封建制度的重農主義(Physiocracy,國際貿易興起,商業城市的發展增加了都市的人口,公民意識經人本主義的啟自治的需求及要求,天賦人權的思維摸式自然就顛覆了君權的寡頭統治的上層建構組織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的發生就是必然的發展    

民主開始萌芽,相對應的政治組織的建立過程,可就曲折多變了,經過1848年歐洲此起彼落的革命浪潮,雖然以失敗暫時結束,但君權專制的政治體系的改變之勢已不可逆了!!

1917年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更確立了這個趨勢----君主立憲或共和制----民主政治制度

雖然中國1912年的革命早於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但歷史意義不能相提並論!!

1949年,毛澤東領導的 新民主主義革命告一段落,意氣風發的告訴柳亞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政治組織結構以後中國的發展將跳脫出以往的一治一亂的歷史軌跡。 真會是這樣嗎?

人類最基礎生活實踐的發展,不停的推進歷史的進程,相信民主政治的發展是不可逆的,選舉是民主政治實踐的最根本的基礎,邁開了第一步,就只能持續的邁出第二,第三步,或許會緩慢些,就像潘朵拉打開了眾神給她的盒子----釋放出來的就永遠收不回來了!!

101BBC新聞一則報導---中國農村選舉改革"有名無實"---在諸多喧鬧的訊息中是不起眼的,但後續的發展值得關注

----中國的民主政治實踐該如何落實在無記名的投票選舉”?

----中國共產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何時實施差額選舉?  何時擴大無記名投票的人數?   

----又該如何修訂一黨專政的寡頭統治?

蘇俄的民主政治制度的發展已經擺脫了一黨專政的魔咒,還是有新的歷史意義!!

中國農村選舉改革"有名無實"

20081001 BBC新聞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29北京時間 21:29發表

中共日前決定在國慶長假之後召開十七屆三中全會,全會將審議關於推動農村改革發展的決定。  就在消息公佈的同一天,新華社刊發了半月談雜誌關於江蘇試點增加農村人民代表比例的報導 

目前中國農村人大代表的比例只有城裏的四分之一,而"逐步實行城鄉按形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目標之一 

《半月談》的報導說,江蘇省部分地區在現行選舉法規定的基礎上對各級人大代表大會中農村與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作出相應調整。  其中,揚州市所轄7個縣市區,除了2個市區外,其他5個分別將這一比例縮小為3:12:1,鹽城市射陽縣更進一步,將比例調整為1:1,從而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

中國1980開始實施的新選舉法明確規定,選舉全國人大代表,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量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的8,即8:1而省縣分別為5:14:1 

1995中國第三次修改選舉法時統一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和城鎮之比例為4:1 

一般來講,選舉平等包含兩層含義

一是投票權相等,即一人一票,

二是每一票的價值相等,即一票一值。 

票值差距 

長期以來,中國農村選民的實際票值一直低於城市選民,相當於城市選民的四分之一。 

在北京的世界與中國研究所創辦人、所長李凡從1998年底中國首批鄉鎮長直選開始一直關注中國的基層選舉活動。

199812四川省遂甯市步雲鄉進行了直選鄉長的首次改革  3位候選人到全鄉10個村和1個居委會舉行了13場競選演說答辯會。

最後經全體選民投票,由地方政府提名的候選人鄉黨委副書記譚曉秋以50%的得票率當選為步雲鄉第12屆鎮長,步雲鄉也因此被媒體譽為中國"直選第一鄉"(I.E. 又過了十年有沒有的變化?)

那麼,現在江蘇省搞試點,縮短城鄉選民的票值差距是否能夠真正改變農村民主現狀呢? 

隔靴搔癢 

李凡認為,這一差距無論是縮小到21還是11,這都不是最關鍵的。  核心問題是人大代表是怎麼選出來的  被選出來人民代表是否能夠真正代表農民的利益 

他說,即使給農民更多的人大代表的比例也是沒有用的,因為被選上的人並不能真正代表農民,他們大部分都是農村的幹部和農村的企業家(I.E. 農民的素質必須依賴教育提升,情況才終能改變!!)

近幾年來,因土地問題和環境問題以及司法不公等問題,中國農村經常爆發農民的抗議事件,中國政府將此稱為群體性事件。 

在李凡看來,農村基層政府與農民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這一現象許多年來不僅沒有多大的改變,而且還在不斷加重。 

李凡認為基層政府與農民對立的原因是基層幹部不代表農民他們代表的是上級政府,他們依靠上級政府給他們的權力欺壓老百姓。 

李凡說,要解決中國農村的基本問題,你就一定要從政治上解決,所謂的政治上解決就是要給農民政治上的權利,與地方政府形成制衡關係  這個問題不解決,農村問題,農村的政治形勢緩解不了。(I.E. 相信目前的情況不可能不改變!!)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226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