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05 03:44:41瀏覽385|回應0|推薦2 | |
(這是我為台灣顧美芬《照顧父母59分》所寫的書序 莫非) 當父母老去,原以為「奉養父母」是一種為父母在生活上安頓,照顧吃喝,承歡膝下,是夕陽西下的一幅靜態寫生,充滿了安寧、祥和與莊嚴。 卻未想到,實際上做來卻是一本充滿了動感的小說。平順時候,是醫院和家間常來回的奔波,父母總有如此多醫科需要重複看病,那麼多藥要按時大把的吃,使得看診吃藥變成一個需要組織、計畫的大工程。 生活中的高潮,則在心驚肉跳地叫救護車、趕急診、住院急救。然後跟著各樣化驗結果,學習複雜的醫學術語,還要扮演醫生,為父母作醫療分析、拿決策,做生命攸關的重大醫療決定。 平順和高潮間,則是面對父母失憶所帶來的各樣生活失序,日夜顛倒,東西錯放,老是忘了刷牙洗臉,忘了兒女是誰,忘了自己是長輩,猜疑配偶,變臉發脾氣,甚至有時打人... 不可諱言,照養父母很考驗成年子女的智慧、愛心和感情,既花時間又花錢,就像照養兒女一樣。只是,照養兒女是出於心甘情願,會不計代價,很多父母且會早早存錢規劃兒女的學習未來,帶著美好的盼望與感情寄託。 然而照養高齡父母,卻是在早已定型的中年生活模式外,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外加責任。對高齡父母的照養,我們很少會有遠見,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近憂。做起來常是邊走邊打的游擊戰,沒有整體的戰局策劃與掌握。高齡父母的未來,在這世上自然看不到希望,盡心做過的,也可能因為父母的失憶而被遺忘。不知覺間,整個扶老,對成年子女就像一場意外的生命淪陷。 然而作者美芬在此書中,以過來人的身分分享,對父母的老年生活,我們需要一個整體看見,從長計議,且要視照養父母為神聖「使命」而主動作出「規劃」(<照顧父母是一種使命>)。如她書中所說:「父母晚年能在身邊照顧是上帝給子女的恩典、是特權」,作兒女的有能力也應該有心,讓父母的晚年發展成為一種美學(<晚年的美學>)。這是怎樣一種眼光和心態的調整?讓我們不要總是毫無準備地接招,而是早做好準備地來妥當安排。在書裡,美芬也細寫老人會漸漸走過的失能和衰老階段(<失能>),幫助了我們了解父母會一一走過的路程,對父母失落的心情可以感同身受,盡量配合。 其實坊間老年安養的書不少,但是美芬這本書的可貴,就在於不強調理論,而是帶著喜樂和幽默,腳踏實地,具體分享成年子女真實狀況下會有怎樣的經驗和感覺。這比專家學者又多了一分實在。她讓我們了解花心思作在父母身上的,不見得能被接受(<為父母佈置一個新家>),面對一些艱難狀況,不論鬱悶或抓狂,如此感覺皆正常(<我快撐不下去了>)。誠然,孝子女難為,我們需要59分的同道來彼此打氣(<照顧父母:59分>),同時在掙扎中,又看到美芬對父母不失去該有的尊敬而細心善待。這對我們是鼓勵,也是提醒。 59分的成年子女,自然還有許多可以努力的空間。難能可貴的是,美芬文字間對成年子女的難為狀況,不只同理又同情,且為我們指出了一道出路。她寫出孝順是尊榮父母,而且「這都應該是因敬畏與信靠神而行」。我們孝順,不只是為父母,更是為了敬畏神。我們在軟弱時如何能行得出來?是信靠神來生出力量。 尤其這段文字,給了我極大的啟發:「當我們知道自己無力遵守誡命,就會更倚靠基督,祈求祂的恩典與力量,並且繼續信靠祂會帶我們走過人生的重要階段。」這必是親身走過的人,才能說得如此深刻。 很多成年子女可能會和我一樣,正在面對父母無可挽回地老去。高齡父母前面的道路,也有許多讓人不安和堪憂的地方。但如美芬所說,我們是按照神的託付,也因為愛父母而願意努力地嚐試,相信神必會帶著我們安妥地走過。我的父母現在八十多歲,能讀到親身照顧父母到九十多歲美芬的分享,真讓人有「實踐檢驗真理」的感覺。 這本書是為所有正在面對父母老去的我們而寫,也為當初我在諸多困惑中的請求而寫,因此心中充滿了感謝。到底,有多少作者會為讀者的請求而寫出一本書?人間幾何? 也盼望有更多讀者,可以從作者的文字中如我般受益。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