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們是世上的鹽——觀紀錄片《地球之鹽》丨若晨
2024/07/08 12:32:29瀏覽1196|回應0|推薦3

面對世界巨大的苦難,你會做什麼?作者從紀錄片入手,追蹤攝影師深入苦難之地的冒險經歷與洞察,為我們展現藝術創作的力量。


我已經無法形容第一次看到那張照片時的感覺了,心生生地凍結,身上的血液似乎也被冰封住了,那不是悲,是巨大的哀慟,不是疼,是蝕骨的痛——失明的圖阿雷格婦女肖像,就這樣鐫刻在我的記憶中,再也不能抹去。

當第8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地球之鹽》的影像橫亙在眼前,我立刻意識到這是同一位攝影師。他的照片給人的衝擊力,就像其中隱藏著一個百慕達三角,只能深陷,無法自拔。

面對紀錄片中震撼人心的鏡頭,我不得不叩問:為什麼世界上有如此多的苦難?人為什麼要遭受這些苦難?苦難中的出路在哪裡?

在讓人有密集恐懼症的《巴西金礦》這幅作品中,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的頭像出現了,滄桑而平和的聲音開始敘述一個攝影師傳奇的人生。

攝影師

無疑,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攝影師,用光影描繪世界,用鏡頭捕捉時空。只是,他的作品在我眼裡不再是作品,而是思想、精神和靈魂。一個眼神、一副表情,一個動作、一種狀態,都有著刀劈斧鑿般的凝重和力量;他實在是一位雕塑家,那深井一般的眼神、皮膚下面跳動的血管、青筋暴露的脊背,讓你看見,他按下快門的瞬間,是將生命永遠定格,直把一個個的魂魄都收了進來。

由1973年遊歷尼日爾開始,39年行走在30多個國家,拍一個選題少則四五年,多則十幾年,從蘇聯的冶金工人到孟加拉的船舶裝卸工,從西西裡的漁民到盧安達的茶葉採摘工;他和印尼原始部落的人群一起居住,在科威特被點燃油田遮天蔽日的油污中與消防隊員同進同出。如果僅僅停留於此,薩爾加多稱不上偉大,真正讓人震撼的是他所面對的那些苦難、罪惡。

在他的鏡頭下面,巴西金礦巨大的礦坑裡,流動的不是人群,而是5萬人靈魂深處對金子的渴望。「他們不是奴僕,但已經被金錢奴役了。」一條窄小的天梯,每天上下五六十次,沒有人想摔下去,但每天都有人摔下去,這是一條踏上就不會回頭的路......

1984年,衣索比亞饑荒,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饑荒。兩年內他走遍薩赫勒地帶拍攝,讓人經驗到什麼叫哀鴻遍野。骨瘦如柴的父親抱著已死的孩子,年輕的妻子守著奄奄一息的丈夫,帶著小吉他的男孩與狗站立的姿勢,還有那一具具被潔淨的屍體......幻燈片一樣的黑白照,哪一張都能擊中你最痛的地方,淚水無聲地流淌。他說:「我想告訴世人,在這裡還有如此多的人,正身陷巨大的悲苦之中」。

但更悲苦的在盧安達。電影《盧安達飯店》就曾讓我幾天吃不下飯,我不知道薩爾加多如何走過那150公里的死亡之路。種族滅絕式的血腥屠殺,讓1994年的盧安達成為人間地獄。難怪在創世記第六章,「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那真是讓上帝都痛悔的場景!

薩爾加多出離憤怒:「世間有一種野獸恐怖至極,那就是我們人類。」而如今,歐洲、中東、拉美甚至全世界,因種族仇恨、宗教信仰而相互屠殺、自殺式襲擊仍隨處可見,人類的罪惡真是遍滿全地,難怪從盧安達離開時,他的心、他的靈魂病了......

是的,那樣的畫面你不忍看第二次,可他竟從那樣的血腥中走出來。為什麼要這麼做?一個攝影師可拍的東西太多了,但他要「所有人都看看這些場景,看看我們的同類所遭遇的這些慘劇」。

他緩緩地敘述著,「這些人被遺棄了,沒人記得他們,就被殺害了」。但現在,我們知道,他拍下來了,他記得他們。

「他所面對的那些苦難,徹底改變了他,也讓他對攝影師這個角色有了新的認識。」薩爾加多的兒子朱利亞諾如是說。

在妻子莉莉亞的幫助下,薩爾加多將這一系列圖片集成《出埃及記》。人類要尋找新的摩西,帶領受難者走出困境,更重要的目的,在於解救全人類,杜絕戰爭、饑荒,甚至改變世界規則,「人類不應該這樣活著,也沒有人值得這樣活著。」

「多少次,我看著我的相機,為我雙目所見而落淚。」哪裡是淚啊,那是一顆滴血的心。

冒險家

一個優秀的攝影師,一定是位冒險家。走過高山、大海是冒險,經歷戰爭、災害是冒險,面對苦難、哀傷,同樣是冒險。當他決定這麼做的時候,他的人生就不再只是為著自己。

薩爾加多的父親稱他為旅行家,是的,他從15歲就開始搭火車旅行,他對這個世界的探求,又何嘗不是對生命的探求?有人問,是什麼原因,讓他的作品產生如此大的衝擊力?他的動力在哪兒?

畢竟,人類才是地球之鹽。」所以,你能看到西伯利亞冰原上的涅涅茨牧人,對基督教超乎尋常虔誠的科普特人,能演奏音樂就不需要工作的墨西哥人......所到之處,他們是那麼和諧、融洽,你就知道他對於人類的熱愛。

在盧安達那場巨大的災難中,他依然被母親對孩子的愛、孩子對母親的信任和依賴,深深地感動著。看到抬棺木的人群,他就可以停下車子隨他們去參加葬禮。他絕不僅僅是去拍一張照片那麼簡單,而是要去呈現和表達照片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還有那種來自內在的精神力量。

他的冒險,背後有堅固的後盾在支援;他的愛,背後也有強大的愛在支撐。

電影中,妻子莉莉亞的鏡頭很少,但關鍵之處,你總能看見那個默默的身影。有一個長年在外拍片的丈夫,她要獨自帶孩子,獨自面對生活中的所有問題,還要幫助丈夫策劃主題、找資料、編輯整理、出版畫冊、籌備展覽等等。出現在很少的幾張照片中,卻是那麼默契、合一的一對夫婦。

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的第二個兒子羅德里戈出世,就發現患有唐氏綜合征,薩爾加多傷心極了,一直在痛哭......

我不知道他們經過了多少年的努力來幫助兒子適應生活,朱利亞諾說:「因為父母的愛和堅持,羅德里戈漸漸掌握了一種他獨有的語言,日積月累,我們理解、學會了他的表達方式,一種不借助文字的溝通方式。」螢幕上,那個孩子的眼睛多麼明亮啊!

面對從盧安達回來「靈魂病了」的丈夫,莉莉亞有了一個驚人的想法,返回他們的家鄉巴西艾莫雷斯地區,在曾遭砍伐破壞的土地上開始重新種樹。那是他小時候的樂園,是他父母、姐妹的一生,也是他的大部分人生。這樣的冒險,讓薩爾加多都覺得不可思議。

第一年損失了60%,第二年損失了40%,就這樣,10年過去了,250多萬株樹苗旺盛生長著......當荒蕪的黃土地變成了綠洲的同時,薩爾加多的病也被治癒了。

於是,冒險家又開始了他新的旅程,開始轉向活絡著驚人生命力的地球不知名角落,為這個曾被千刀萬剮的世界,重又呈現出一個美麗的《創世記》。

又是10年,薩爾加多完成了史詩般的《創世記》系列。撒哈拉沙漠、亞馬遜河、阿拉斯加冰川,企鵝、海獅、美洲虎,「這個地球上大約46%的區域仍然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我們的任務就是探尋並記錄下來。我們必須保持這樣的存在,保護它的未來。」這是薩爾加多「寫給地球的情書」,見證了「起初,神創造天地」的美好。

觀察者

「我判斷你將來一定上天堂,天上的諸神會借助基督的聖像回到地球上來觀察人們的行為......我深信,你就是那個特意來這裡觀察我們的人,並且向天庭彙報我們的舉止。」片中有位美洲原住民對薩爾加多這樣說。

我不知道他是否提前擁有了去往天堂的通行證,但我相信他領受了上帝賦予他的使命。他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觀察、記錄、見證,記錄醜陋,也記錄美好,見證罪行,也見證救贖。他是從人類共同參與的生活中抽離出來的旁觀者,是為人類記錄留下的痕跡、為上帝攝錄地球容顏變化的使者。他以這種方式向宇宙終極奧秘致敬,向全能的造物主致敬!

太5:13,主跟他的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鹽。」鹽可以用來調味,淨化、保存物品,祂將人比作鹽是希望祂的門徒可以淨化世人的品質,薩爾加多的作品何嘗沒有這樣的作用呢?他又何嘗不是鹽?

「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是啊,保持鹽的本質,要拒絕罪的誘惑,抵擋裡面的軟弱,還要為他人做貢獻,多麼不容易。

我們怎能忘記羅得的妻子,因為留戀那座慾望、罪惡之城,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怎能忘記亞比米勒將城奪取、拆毀,撒上了鹽,就是要與那裡的腐敗、污穢之風一刀兩斷;又怎能忘記民數記中的「鹽約」,像鹽一樣不可改變的約,就是永約......

我想,這是否就是導演維姆·文德斯給這部紀錄片命名為《地球之鹽》的初衷?甚或,在這兩位大師眼裡,鏡頭下所有的普通人都是世上的鹽?

20年前,偶然在畫廊裡發現的一張照片讓他們結緣,但直到2009年他們才得以見面。薩爾加多邀請文德斯加入和兒子朱利亞諾的一場沒有目的地的旅行,由此,便有了這部不凡的紀錄片,這豈不是一個鹽約?

這也是薩爾加多和兒子的第一次旅行。在亞馬遜河流域腹地,他們見到了與世隔絕的Zo’é部落。部落族人仍然以舊石器時代的方式生活著,時間彷彿停在了那裡。在西伯利亞的大地上,兩人一起翻滾前進,兒子的身軀給父親的相機作牆垣;在守候北極熊的漫長等待中,海象在他們眼前昂起彎曲有力的長牙......

這一個月的旅行,「我和父親之間建立了聯繫,準確來說,是恢復了聯繫。」在朱力亞諾心裡,父親曾經是個很遠的英雄,從朱利亞諾青春期開始,他們之間就存在距離。「自從陪伴他旅行,我找到了我拍攝那些鏡頭的目的。現在,我要帶著我應有的謙遜,以自己的方式追尋他的腳步。」

看到這裡,我被痛苦扼住的心才湧出熱流,為這對父子重新恢復的聯繫、為那深沉的愛、為不斷追尋的腳步......

殊不知,人類最初的罪切斷了上帝與人的關係,也讓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分崩離析。在上帝稱祂的子民為鹽時,祂要教導他們明白:祂之所以使他們成為祂恩典的對象,其用意乃是要他們作拯救他人的媒介。祂揀選一班人站在世人面前,其目的非但是要接受他們為自己的兒女,更是要使世人因他們而領受那救眾人的恩典。這恩典就是憐憫和愛。

罪孽雖深,深不過憐憫;苦難雖大,卻已經被看見,並預備了救贖。這樣的愛,使人生長,成為世上的鹽。

-END-

作者簡介

若晨

中文系畢業,喜愛閱讀、寫作。感念漢語言之美,感恩可以參與到一個大故事裡,用文字紀念造我的主。

圖書推薦

《書蟲落網有出路》

莫非、馬睿欣、譙進 著

從讀經、讀書

到用屬靈眼光

閱讀萬事。

本書探討

現代基督徒

如何透過閱讀,

在思想和生命上,

學習做大人。

購買資訊:

台灣:道聲出版

https://www.taosheng.com.tw/search?q=%E6%9B%B8%E8%9F%B2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8079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