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何心在肯亞?丨德儀
2022/04/29 11:31:42瀏覽724|回應0|推薦1

同學服事肯亞貧民窟30餘載,曾被中央廣播電台報導。為什麼會在肯亞?又為何會服事貧民窟?作者就此展開一段心靈對話。

偶然間,在臉書上發現你和家人的身影出現在遙遠的國度......自從大學畢業,我們30多年沒有聯絡了。

「你現在住哪裡?」我私訊。

「1992年就來到肯亞奈若比。」

「我想邀請你用Zoom與大學校友分享在肯亞的故事,可以嗎?」

「可以!我們和美西時差11小時,你們週五晚上六點,我們週末早上五點。」

「到時候辛苦你了!」

為什麼會去肯亞?如何認識肯亞土生土長的先生?......我腦中噼哩啪啦像爆米花似的冒出一大堆想問你的問題......

回溯過往,你記得國中階段,非常認真地看完電視劇《根》。劇情中,白人小孩看見黑奴被打流血時,驚訝地說出:「你的血也是紅的!」你瞬時感動落淚,那時沒有信仰。高中階段,尋找人生意義,想知道人死後去哪兒,爾後接受耶穌為生命的救主。大學在小組慢慢接觸信仰,大四下為尋求人生前面道路,常去禱告室,裡面牆上掛著一張世界地圖。在禱告中,一句聖經的話觸動你心靈深處:「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那是與神聖相遇的奇妙時刻,你十分喜樂地將未來人生的方向盤,移交給主來把握前行。大學畢業,工作十多年之後,因著清楚神的呼召,你將個人所有儲蓄奉獻給家鄉教會,到肯亞宣教,第二年與肯亞詹姆士牧師結婚。

那裡,父母為了討生活出外打零工,家裡的孩子沒有人照顧,一直等到晚上父母下了工回來,拿到工錢才有豆子、玉米吃。全家人一天可能就只吃到那一餐。

我在YouTube上看到你,依舊保持學生時代清純的直髮,戴著眼鏡,樸質的笑臉,穿著長雨鞋,隨當地教會婦女穿梭在泥濘的Mukuru後街。你說當地氣候宜人,有如秋涼之地,人民善良,可以用英文溝通。

你們看到大大小小的孩子白天在外晃蕩,無人照管。先生詹姆士自小在貧困家庭長大,他得到感召,要服事貧民窟。「為什麼是貧民窟,不是其他地區?」你曾提問。

有一天,一個畫面深深撥動你的心弦:「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路15:4)你立刻聯想到,許多失去的羊在貧民窟中。「去尋找他們......」你腦海裡浮現那想法。

你憶及一個奇妙的經驗。有一天,你與一群婦女走在Mukuru,有一台吉普車突然停下。車上二人,其中一位下來要你上車。你在猶疑時,婦女們說:「你可以上車。」

在車上,另一位官員打扮的人問道:「你是誰?為什麼來這裡?你要不要一塊地?」

「我和先生想在貧民窟建學校。」你答道。

「好,明天你和先生到我辦公室來談!」

原來那官員是當地行政首長。詹姆士牧師與他會談後得知,他想要從你們身上得到錢。「我們沒有錢,我們到這裡來服務居民,如果你不給,就算了。」詹姆士回答。

後來有權勢的回民媽媽Amina竟然幫忙遊說行政長官:「給他們一塊地。」孩子是未來的希望,沒有人想丟下這些孩子,任他們在街頭自生自滅。

你們得到一畝地後,將父母親給你們的購屋錢,用來蓋了教堂,成為後來的恩慈學校。當年到教會上主日學的32位貧童,成為恩慈學校第一批學生。當時你們發現,孩子們根本不識字,也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於是第一個識字班成立。

位於肯尼亞邊境的赤道雪峰—吉力馬札羅山(非洲第一高峰)

當孩子漸長,媽媽們懇求:「請繼續教導孩子,我們沒有地方可以送孩子。」於是,恩慈學校每年增加一個年級,直到現在學校有合乎規定的1—8年級基礎教育學制,全校450—500位學生。2006年有第一屆畢業生,到如今應屆畢業生已經超過兩千人。

「許多不可能、奇妙的經歷激勵我......天天走在貧民窟的大街小巷,好像就是在自己家裡進進出出。在各樣危險情境中,我不斷受到保護,心靈充滿說不出的神聖平安。」你說。

那天與你連上線。窗外陰霾,陰雨連綿不斷,我點亮蠟燭,上網搜到一些視頻和文章,報導你們的故事。2015年,中央廣播電台報導了你們在肯亞Mukuru貧民窟踩下的腳蹤。

透過Zoom,大學校友與你雲端相會。你好久沒說中文了。你提及大學畢業,闊別三十年的生命旅程,一直浸潤在亙古常在者永遠的愛中。

「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31:3)你猶如一棵紮根在永恆溪水邊的大果樹,葉子不枯乾,常年結果纍纍,讓人能在蔭下遮風避雨,以果子果腹!

奔向納庫魯,就是為了追尋新的震撼風景

在貧民窟辦學校,遇到最困難的挑戰是什麼?

你回顧剛開始用盡在台家人給的所有存款,建了鐵皮屋——恩慈學校,有官員企圖從中得利,威脅周遭家庭,當地酋長更告訴他們將東西搬移。你看到他們進入學校,拆毀建築物,想衝進去攔阻;但一群居民立刻將你圍住,彷彿天使天軍四圍安營,他們對你說:「不能進去!」不久之後,你聽到槍聲大作......你清楚知道自己在生命危難時,經歷了神聖保護。

你最深刻的故事還是在早期蓋建教室時。當地行政首長想受賄,你們沒給他錢,因而受刁難。全體家長在首長辦公室外靜坐抗議,直到他不再刁難。因著家長們如此支持,你們才能順利建校!

「可不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接受教育?」有一次查經班聚會,四位索馬里媽媽(回教徒)坐在最後一排。聚會結束,她們上前來找詹姆士牧師談話。原來她們希望把孩子送到恩慈學校讀書。

「我們是基督教學校,如果願意讓孩子來,必須接受聖經的教導。」詹姆士說。這群回民媽媽欣然同意了。現在全校約有四分之一學生是回民孩子。

貧民窟學校將進入第24年,你們有很棒且忠心的同工和老師!最大的挑戰仍然是學校經費的需要。學校因為沒有政府資助去支付老師們薪資,所以從一開始辦學,就和家長們說好,彼此是夥伴關係:他們需要付學費,是家長們付得起的學費。目前一學期3000肯亞先令,約167元人民幣,可以至少説明學校繼續運作。雖有台灣教會的一些支援,但經費的需要仍然龐大!

肯亞納庫魯湖之火烈鳥

自1998年辦學至今,家長與學校越來越密不可分!雖然學校位於貧民窟,但家長卻感覺將孩子送到一個優良的私立學校,他們對學校的信心和期待,很令人感恩!

你常分享Faith Nyakundi的故事。200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自恩慈學校畢業,經過國考進入了國立中學。Faith完成中學後,前往美國念大學及研究所。一路以來,因成績優異,得到德國NGO(非政府組織)獎助學金的支援。

Faith大學選讀的是國際關係,她曾經提及對婦女權益的關注,果然研究所轉往性別賦權(Gender Empowerment)方面的主題研究。她已於美國研究所畢業。因為有恩慈學校為Faith提供教育裝備,她能脫離貧窮的境遇,繼而為自己族裔的需要效力。

近兩年疫情重創了原本就貧窮的貧民窟居民。他們堅強的毅力,如同以往,仍然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邁進,而神成為他們更多倚靠的。

最近,因著教育部在課程中提到肯亞各族的文化,家長們決定為學校孩子們煮各族的特色飲食(主要是玉米、豆、香蕉、土豆等蔬菜水果,沒有肉類),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帶給了孩子們開心的一天。不但如此,這個活動鮮活展現出貧民窟居民的生活模式,他們彼此扶持説明,一同走過每日的艱難!

異國的愛情故事有沒有什麼特別的風景?你說若沒有永遠的愛來融合彼此的差異,二人不可能相遇相愛到如今。婚後,因著神聖的愛和一起投入恩慈學校,夫妻經歷一個又一個奇妙的人生旅程!

雖如同任何夫婦一樣,你們彼此有差異,又加上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神的恩典中一一經歷,你們至今更加珍惜一起走過的路,也珍愛彼此!詹姆士看得開,凡事交給上帝,不給自己無謂的壓力。「他常安慰我,要我不要擔心。壓力由他承受,我在旁邊協助,我能做什麼就做什麼。」你說。詹姆士十分幫助和保護另一半,他甚至可以為妻子犧牲生命。

你和先生在兒子Jesse九個多月和女兒Hadassah三個多月時領養他們,孩子們的成長期都平安順利。明後年,女兒和兒子都將陸續從高中畢業,前面未定的學習道路和需要,是目前要一起面對的挑戰。

你反覆分享到,經歷從天上來的愛太大了,吸引激勵你們為貧童創建恩慈學校,以此來回應永恆的愛。你的故事呼應了一句話:「一個人所擁有的,並不會使他偉大;一個偉大的人,是善用所擁有的,化為對別人的祝福。」

若人人都善用所擁有的,化為對別人的祝福,這個世界會不會變得不一樣呢?

-END-

作者簡介

德儀

台灣淡江大學英國文學學士,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英語教學碩士。曾任淡大英文系全職行政秘書兼助教,文藻外語中心全職行政兼英文老師,青年會英文老師,世界展望會翻譯。2008年開始參與「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擔任節目總監,立志以創文終身義工為樂。

圖書推薦

《天國的影響 上帝的時間》

莫非 著

超越,

不只活在此時、此刻、

這一個地方,

而是會問,

我、你、他,

在這世上

所做的每一件事,

是否都有

天國的影響和意義?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7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37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