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伽利略原來是個「剽竊者」?
2015/01/28 09:26:25瀏覽556|回應0|推薦3

歡迎參加  Mr.Tatum的科普教室

前言:創新,不在於是非要發明「橫空出世」的曠世巨作,能夠跳脫框架,懂得「用」到別人還沒有用到的地方,伽利略和隆美爾告訴我們的正是:能打破框架、就是創新!

        ===【科普新視窗】===

 

尼斯的達官與顯貴,十幾名盛裝出席,興致勃勃地拿著伽利略宣稱他「發明」的新花樣「神奇的光管」,顯貴們穿過聖馬可廣場,爬上教堂鐘樓,遠看海上的揚帆點點。

 

「這儀器的效果,就好像五十英里外的物體看起來只有五英里這麼近、這麼大‧‧‧」伽利略自己記錄下當時的盛況,威尼斯的權貴們個個驚呼,因為他的「發明」對威尼斯太重要了。

 

這是一六○九年的故事,威尼斯是一個無城牆的港市,他的自我防衛就只有早一點發現敵艦來襲,提早因應,威尼斯的權貴一致認定伽列略貢獻卓著,立刻通過將伽利略的薪水加倍,聘請成為巴杜亞大學的終身職教授。

 

這個故事,就是有名的伽利略「發明」望遠鏡的故事。

 

那個年代,是一個還沒有「智慧財產權」立法的年代,如果按照如今的時代觀念,歷史的真相卻可能樣改寫成:伽利略根本是「騙」、是「剽竊」來的。

 

因為,伽利略在外出旅行時,發現荷蘭人已經發明了望遠鏡,他學到了製作要領之後,回到巴杜亞家中就立刻仿製一具,當然也加上伽利略自己的改良,然後向威尼斯權貴炫耀,得到了光芒與讚許,還有「望遠鏡發明者」的歷史榮光,當然還有「專利權」以及專賣之龐大經濟利益。

 

當時,伽利略的生活壓力很大,他已經四十多歲了,當時,他的父親已經過世,家道中落,伽列略需要扛起整個家族的經濟大任,還要負責兩個妹妹的嫁妝,都是他當時一年教職薪水的好幾倍,他的弟弟是個藝術家,換言之,也無心理會賺錢養家這等「俗事」。

 

更迫切的危機是,當時伽利略的教職聘期即將屆滿,在巴杜亞大學中,有許多人對伽利略不滿,工作岌岌可危。

 

一個「神奇的光管」,讓伽利略從此擺脫了困局,也豐厚了他的家產。

 

可是,馬上就穿幫了,沒多久,大量生產的荷蘭望遠鏡就進口到威尼斯,街頭小販就在路邊兜售,許多人因此嘲諷伽利略「剽竊」和「騙子」。

 

這樣的嘲諷卻沒有遮掩掉伽利略的科學大宗師的光芒,他的真正「創新」才開始。

 

許多人都只想到用望遠鏡來眺望海景與山色,可是,伽利略卻是第一個想到用望遠鏡來凝視夜空,並且研究與紀錄,一六一○年,伽利略將他觀測星空的研究寫出《星辰使者》﹝Sidereus Nuncius﹞這本書,人類首次透過他的紀載才知道:原來月球表面並不光滑、木星還有一大堆衛星‧‧‧宇宙觀從此改觀。

 

伽利略的科學大宗師歷史定位從此屹立不搖,那些曾經嘲諷他的人,如今開始崇敬他。

 

創新,不在於是非要發明「橫空出世」的曠世巨作,能夠跳脫框架,懂得「用」到別人還沒有用到的地方,就是創新

 

就如同當時的人都以為望遠鏡是「海防」設備,只有伽利略想到是「觀天」的研究工具。

 

當代,也有一個知名的戰將,懂得「打破框架就是創新」,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沙漠之狐」隆美爾將軍。

 

那時德國有一種自豪的防空武器「克魯伯八八釐米高射砲」,射程遠、穿透力強。可是,當時的德國坦克速度雖然快,火力和裝甲都遠遠不如英國火力強、裝甲厚的馬蒂爾達式坦克。

 

北非戰爭初期,德軍橫掃千軍,英國增援了數百輛馬蒂爾達式坦克進入北非戰場,武器完全落後之下,德軍參謀們不知如何因應?此時,隆美爾說了:「沙漠作戰如同海上作戰,誰的射程遠就代表他的手臂長,克魯伯高砲就是我們最長的手臂。」

 

隆美爾下令將原本朝天的高射炮放平,變成「反坦克」武器,和英軍的第一次大會戰,在英軍根本還沒看到德軍身影時,瑪蒂達爾式坦克一百三十多輛在不知何處而來的炮火下,變成廢鐵。

 

這就是「創新」,打破框架,讓隆美爾成為一代名將。

 

這些年,總是聽到很多人說台灣不創新不行,然後抱怨經費不夠、設備不好、環境不佳‧‧‧似乎,沒錢、沒資源,就沒辦法創新。

 

真是如此嗎?

 

哪個人規定望遠鏡只能看海、又是誰說高射炮就只能朝天打?

 

伽利略和隆美爾告訴我們的正是:能打破框架、就是創新

 

怎麼樣去打破「框架」?亞歷山大的故事就是啟發。

 

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有個故事,在希臘的神廟中,有一個眾神留下來的一團麻繩連環套,自古流傳,能解開這團麻繩的人將擁有天下,自古以來,多少智士能人都嘗試去解,它們都解不開,終於被亞歷山大解開了,亞歷山大果然也擁有了天下。

 

那些「智士」一開始就陷入「框架」,他們慣性地順著繩結在摸索,為那些千折百轉的環套而絞盡腦汁,他們,漸漸地陷入了結繩者設好的「框架」,最後陷入「框架的迷宮」。

 

亞歷山大怎麼辦到的?很簡單,他拿起腰間配刀,一刀切,麻繩迎刃而解。

 

這不是「耍無賴」,而是直指「本質」。

 

亞歷山大認識的很清楚,不管怎麼去解,只要達到一個結果就好,答案的終極目標只有一個:讓繩子不再糾結,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好,解的漂不漂亮?壓根兒不是重點。

 

伽利略不會被望遠鏡原本的發明者所設定的「軍事用途」所綑綁、隆美爾也不會被「高射炮」的名字所迷惑,他們知道他們要面對的問題,針對問題,卻找答案,而不是自困於邊邊角角、花花草草。

 

直指核心,認清目標,這樣子,打破了框架,就可能可以開啟了「創新」之窗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tumSpace&aid=2049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