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03 06:48:55瀏覽1035|回應0|推薦0 | |
歡迎參加 《 Mr.Tatum的科普教室 》 前言:有一些人「官大學問就大」,以為自己有157的智商,讀了最高學府,或是被黨國栽培出錢讓他去讀了哈佛就好像很了不起,就說只有他自己知道「社會觀感」,他的想法才是「大是大非」,讓人聽了就想笑‧‧‧ ===【科普新視窗】=== 毫無疑問,現在的國中生如果碰到地震,他們也都會說是因為板塊碰撞、斷層活動所致。 但是,愛因斯坦這一位科學大宗師,卻曾經大力鼓吹,地球其實是一個「空心橘子皮」,整個地球表面會隨意南北大翻轉的。 「在南、北極地區,冰雪不斷累積,分佈並不均勻。地球的運轉使這一堆一堆分佈不均勻的冰雪產生變化,從而引發出一股離心的動力,傳送到地球僵硬的表層。以這種方式產生出來的離心動力,能量會日漸增強;當它達到某一個程度時,就會使地殼鬆脫,開始移動‧‧‧」 這些當代人匪夷所思的想法,是出自極少為他人背書寫序的愛因斯坦,他特別替哈古普德的新書《移動的地殼:探索地球科學的一些根本問題》寫序時,大力鼓吹。 哈普古德這本書所提出的「觀點」試圖解釋,南極大部份地區,直到西元前四千年,為何能一直保持無冰狀態。此外,這本書也探討地球科學其它許多異常現象。哈普古德的論點簡述如下: 南極大陸並非一直被冰雪覆蓋,在某個時期它的氣候曾經比現今溫暖得多。當時這塊大陸氣候溫暖,因為在那個時候它的地理位置並不在南極,而是在南極以北大約二千英里處。換言之,當時它的位置是在「南極圈之外的溫帶,或溫帶和寒帶之間的地區」。 哈普古德提出了一種名為「地殼移位」(earth-crust displacement)的地質機制(plate-tectonics)運作下,這塊大陸轉移到目前所在的位置,進入南極圈之內。地球的整個外殼「有時可能移換,如同一粒橘子的表皮,鬆脫後就會整個的移動」。哈普古德推測,「地殼移位」造成南極洲向南移動後,這塊大陸逐漸變冷,地上形成的冰層日益擴大,經過幾千年的時間演變成今天的模樣。 請注意,那個時候,板塊漂移說尚未出現,哈普古德所提的這個機制不同於結構地質學上所謂的「大陸漂移」(continental drift)。 正統地質學家也因此直到如今,都還不肯接納哈普古德的理論,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有哪一種地質機制,能對地表的岩石圈產生如此強勁的衝擊,以致引發規模如此龐大的地殼移位? 沒想到哈普古德的觀點,讓愛因斯坦大為激賞,幾乎不替人寫序的愛因斯坦破例,特別替哈普古德寫序,還專程替哈普古德的理論想出了「冰雪推積造成離心力」理論,證明哈普古德的說法。 不但如此,愛因斯坦還認為,一萬多年前,北極並不在北極點上,而在今天的加拿大北海岸附近;南極也不在南極點上,而位於溫帶地區。那個時候,溫度氣候均適宜的南極大陸也許曾孕育了一種高度發達的古文明。 因為地殼發生了逆時針大移動,北極漂移到了今天的位置,南極漂移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極點,氣候突然異常寒冷,大陸被冰雪覆蓋,南極文明也就隨之消失了。 這些觀點,後世人看起來匪夷所思,但回到愛因斯坦的那一個時代,不過世七、八十年前,愛因斯坦卻是深信不疑。 翻出這個老故事,並不是要說愛因斯坦也會搞錯,科學就是如此,沒有一個人擁有絕對的真理,都是透過不斷的辯證與反覆被挑戰與推翻,讓後世越來越逼近真理。 請注意,沒有絕對的權威、也沒有絕對的真理,只能「逼近」! 連智商超過160的物理大宗師愛因斯坦都是如此了,也有搞錯的時候。 反顧人世,卻還有一些人「官大學問就大」,以為自己有157的智商,讀了最高學府,或是被黨國栽培出錢讓他去讀了哈佛、耶魯就好像很了不起,動不動就說只有他自己知道「社會觀感」,他的想法才是「大是大非」,這種人、這種話,讓人聽了就想笑‧‧‧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