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How full is my bucket ?
2008/01/04 11:36:57瀏覽271|回應0|推薦2
        婦女會「織圍巾、送愛心」活動正如火如荼展開,計劃編織103條圍巾,作為今年耶誕探訪養老院的禮物。  

        
漸漸有些雜音傳出:「毛線那麼便宜,買比織方便多了」、「我不大會織,不知會不會被退貨」、「這花樣又不好看,老人喜歡嗎」……,連編織老師都沒有把握能否達成目標,主辦單位也開始懷疑活動的意義。  

    
 由Donald O. CliftonTom Rath合作的暢銷書『How full is your bucket?』(你的水桶有多滿?),提出了水桶與杓子理論: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無形之桶,水桶裡的水是我們的信心指數,注入的水越多,越覺得樂觀堅強;反之當水變少,便會感到挫折沮喪。而我們每個人也都有一支杓子,可以往桶裡注水或是把桶裡的水舀出來。  

    
 我決定為這個活動加一點水,特別在本期會訊中製作專題,並實際走訪了幾位參與者。  

    
 奇妙的事發生了,出現在專題中的賴太太打電話給我,告知已織好三條圍巾,正朝目標十條邁進。漣漪效應自此展開,會員開始在特稿裡尋找她們或她們朋友的名字,認捐的圍巾越來越多,會長興奮地宣佈:活動圓滿成功!  

    
 這其實就是教育學上的比馬龍定律──你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便將成為什麼樣的人。每一句積極正面的鼓勵,都是一滴水,源源不斷注入對方的桶裡,便能激發無比動力與潛能。  

    
 兒子十八歲那年負笈北美求學,臨別只一句贈言:「在此之前,得父母庇護,從今而後,你是一家之主。」這"一家之主"果然厲害,兒子彷彿一夜之間長大了,到了加拿大,媽媽反過來變成受他照顧的人,協調談判跑前頭,搬家打掃自己來,組合家具、換保險絲全部一手包,我只需扮演好杓子的角色,不斷注水在兒子的桶裡,就這樣我們一起走過留學生涯。  

    
 為對方注水其實也是為自己注水。  

        
兒子參加為期一年的建教合作計劃,開始他人生的第一個全職工作。上班第一天回到家,拿出一把鑰匙,說這是萬用匙,可以打開公司每一扇門及每一個資料庫。自己雖是新人,從事基層的實驗室工作,但公司不分尊卑,如此信任不疑,兒子因此得到莫大鼓舞,對公司的第一印象甚佳。過不久,總裁見到他,親切直呼其名,說已先在公司新人網站裡看過他的資料,兒子覺得受到尊重,內心十分感激,甚至考慮畢業以後再回到該公司服務。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公司舉辦半天的訓練課程。開始時先要求每人寫出自己的優點,接著寫出同事的優點,再作對照討論。兒子開心的發現,原來他在同事的心目中有那麼多優點,為什麼之前都沒察覺,看來往後自己還有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呢!再者,大夥兒經由細細思索別人優點的過程,也會更加珍惜共事情誼,進一步坦誠合作、共創業績。  

        
這讓我想起許多人提倡的「好話寶盒」或「優點寶盒」行動,鼓勵大家正面思維、積極行事。說好話、看優點,把所有美好的感覺存入寶盒,然後找一個特別的日子,家人、朋友或同事相聚,打開寶盒,開一個讚美大會,優點一籮筐、好話滿室香,保證能為彼此的感情加分。  

        
很多父母向我抱怨兒女難教:「不知惜福感恩,想當年……….」,殊不知這樣的表達就像一支超級大杓,一下子便舀出半桶水來。感恩需來自內省,今年已不復當年,曉事者或能體會愛深責切父母心,大多數孩子則早對此負面設定生起對抗之心了。  

        
先生來自傳統內歛的家庭,對孩子唯恐溺愛,不懂如何正面對待,我總是大聲疾呼:愛與肯定永遠不嫌多;信任、尊重、積極、正面、讚美、信心……等元素,都是快樂的水滴,千萬不要吝嗇注入孩子的水桶裡。  

        
隨時檢查自己的水桶是否滿溢,也不要忘了經常舉起杓子,注水給自己,更注水給別人。人與人之間,如果充滿了彼此注水的動作,而不是互相舀水出來,世界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早上起床或夜間就寢,記得問一下自己:How full is my bucket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ylviaYingMay&aid=150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