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15 23:17:20瀏覽4282|回應24|推薦569 | |
記得二十多年前兒子剛出生時,許多親友都前來家裡探視,其中有位阿姨當時年約四十幾歲,她的兒女也都在美國求學,由於姨丈事業有成,使得阿姨平時就保養得宜,看來就像是才三十出頭一般;當她聽到爸媽已升格當外公外婆時,覺得這個稱謂是一種年老的象徵,於是告訴表弟表妹們,將來最好都不要生小孩。 然而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巧得是她的小孩果真一個至今未婚,一個才剛結婚不久,而今阿姨已年近七十,眼見兄弟姊妹們大家都已含飴弄孫,只有她尚未有孫子,因此即使擁有許多財富,卻因內心抑鬱寡歡,讓她看來已較其他兄弟姊妹蒼老得多… 在【楞嚴經】裡有一段講的是,波斯匿王和釋迦牟尼佛之間有關於生與死的對話,有一回,佛問波斯匿王說:「大王啊!你現在的年齡已經衰老了,和年輕的時候比較起來又如何呢?」大王說:「我過去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皮膚是非常光滑的,到了盛年時期,更是生龍活虎,可是到了現在這個年記,各方面都已經衰退了,除了面色不再紅潤光澤,精神也昏昏沈沈,尤其,兩眼昏花,不但頭髮白了,臉皮也皺了,大概已經不久人世了吧!」 這時,佛陀問波斯匿王道:「請問你的相貌,是否轉眼間突然變老、衰壞的呢?」大王說:「世尊!我這個身體,是在不知不覺當中,慢慢變老的,年輕的時候,經由每十年的改變,才感覺到身體的變化,可是到了年紀大的時候,每個月的的差別就很大了,而今甚至可以感受到身體每一天的變化。」 這是說當年紀大了之後,身體的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就會漸漸衰退,使得新陳代謝減緩,因此無論如何整型、美容,甚至拉皮都無法挽回生理老化的事實;凡事唯有隨順因緣,如果到了年紀很大時,還想要保持年輕時的模樣,明明老了卻又不肯服老,只會讓自己活得不開心而加速老化現象;過去阿姨一直不想面對將會變老的事實,以為只要不斷地保養、做瑜珈、游泳、旅行等,就能永保青春美麗,可是由於內心的空虛,使得她的追求成為永無止盡的無底洞。 然而追求本身即是一種期待,也是造成壓力的來源,更是一個美麗的幻影,有時即使費盡心血,卻發現結果並非如當初所想像般美好,令自己經常處於追求與幻滅之間,產生許多的迷惘和痛苦,可見得煩惱的根源,是太過於重視自我感受所致。 過去佛陀在楞嚴會上為大眾說法,舉起自己的手問弟子阿難說:「阿難!你看我的手是正的,還是反的呢?」阿難回答說:「一般人都認為手背向上就是反,手心向上就是正,不是嗎?」佛陀聽了之後說:「手就是手,哪有絕對的正或反呢?只因人們認定手背向上就是反,手心向上則是正,這即是執迷不悟啊!」 其實好壞得失都來自於個人的感受,如果無法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以自我的價值標準衡量外在的事物,當合乎自己標準時就會感到歡喜,不合標準時就會產生厭惡之心;當年阿姨排斥當奶奶,而今卻又因尚無孫兒而感到遺憾內咎;就像是許多談話節目,喜歡挖掘他人的隱私、或加以攻擊、批評,也都是以個人的價值標準、主觀的立場為出發點一般。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人們遇事時,經常會因不同的需求而改變想法,可是如果對於人事物的看法和評斷,隨時都隨著心情、場合的不同而改變,就表示所見所聞未必是事實,就像是佛陀以手為比喻一般,並沒有絕對的正或反,也唯有跳脫主觀的思惟,才能客觀地綜觀全局,而這應該就是智慧的表現。 幾年前有位友人的母親,為了兒子的遲遲未婚而煩惱,於是到處求神問卜,只希望兒子能趕快結婚以了卻她的心願,不久之後,兒子果然經相親而結婚、生子,這些年來友人的弟弟一家與母親同住,卻因婆媳問題而爭執不斷,近來她母親又開始求神問卜,期待這場惡夢能夠早日落幕… 可見得人們常因「關心則亂」,凡事若能先定下心來再付諸行動,則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都較能穩定情緒而不被事迷,如同蓮花般地在塵不染;【維摩經】裡說:「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可見蓮花並非長於空中或陸地,而是生長在爛泥之中,以淤泥為養份成長自我的。 過去在加拿大多倫多時,當時尚未開始學佛,卻經常到湛山精舍參訪,有一回到市中心的分院時,看到位於地下室的廁所已陳舊不堪,且發出陣陣難聞的氣味,於是便主動告訴師父,希望出錢出力幫忙整修、翻新所有的男女廁,以使信眾們能夠擁有較好的如廁環境;當時師父笑著對我說:「難得妳如此有心,一般人都喜歡護持大殿、供養佛像,而妳卻想要整修人們感覺最污穢之處,實在不容易呀!」 那時每天都帶著兒子參與整修工程,當看到廁所一間間的煥然一新時,內心似乎也被一層層的洗滌一般,直到完工之後,師父才對我說:「其實修行就是勇於掀開自己內心的糞坑,而不是欲蓋彌彰或是只注重表面的虛華,許多人雖懂得把家裡佈置、打理得井然有序,可是卻未曾打掃過自己的內心,心中就像是堆滿雜物房間般的零亂不堪;今天妳能發心為佛寺翻新廁所,表示已經能面對自己內心世界了。」 . 回到台灣之後接觸一些寺院,發現許多義工都希望被分配到打掃廁所的工作,一問之下才知,原來他們聽說掃佛寺廁所的福報最大,這令我感到十分納悶與不解,似乎與我過去單純的認知不一樣,但是畢竟有人願意當義工掃廁所是件好事,只要自己覺得開心歡喜就好。我也經常告訴兒子,即使到公共場合如廁,都要想到下一個使用者的感受,一定要保持整潔,不知不覺中,也影響著兒子凡事能為他人著想的貼心;或許只有將如此混亂的環境,當成自我成長的養份,才能擁有身心的寧靜安定與和諧吧!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