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3/05 08:18:00瀏覽1063|回應0|推薦0 | |
文/季平
隨著全球分工成為常態,人才逐水草而居也成為潮流,造就更多海外工作者,而台灣人赴海外工作態勢也越發明顯,可能與物價通膨、房價飆漲、產業結構、教育體制、整體投資環境有關,也可能跟政治因素、加班文化、勞動條件有關,問題盤根錯節,一時半刻難以釐清,只不過,一旦越來越多勞動力放棄根留台灣,台灣如何維持競爭力?是積極培養新血、招募海外人才,還是應該釜底抽薪解決根本問題?對此,國發會從政策面提出解決之道。
數據突顯台灣危機:人才外流!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106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計73.6萬人,較105年增加0.8萬人或1.1%,其中赴中國大陸減少0.2萬人,東南亞地區亦減少0.2萬人,赴美國則增加0.2萬人,其中,未滿30歲者達14.7萬人或占20.0%,自101年以來持續增加;30~49歲者達35.8萬人或占48.6%,增加0.7萬人或1.9%,50歲以上者達23.1萬人或占31.3%,較105年增加0.1萬人或0.1%,增幅持續減緩。若依教育程度區分,大專及以上程度者達54.6萬人或占74.2%,占比逐漸增加。
數據顯示,台灣30~49歲赴海外工作者最多,多半教育程度落在大專及以上學歷,正是職場上最具競爭力的族群。再看另一份數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佈的「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指出,台灣在63國中排名第27,比去年下降4名,排名評估基於三大指標:人才投資與發展、吸引人才及留才、人才準備度,各項排名分別為25(與去年相比為持平)、32(下滑6名)、27(下滑5名)。數據及指標再再突顯台灣面臨的隱憂「人才外流」!
台灣是否真的留不住人才?癥結點是景氣、就業環境、產業結構、低薪,還是企業人力需求改變?對此,國發會指出,人才在選擇發展目的地時,會考量該地產業特性及機會,以及當地生活環境,以台灣來說,優勢在於高科技、創意人才、完善醫療服務、自由保障及政府效率等,卻也面臨以下挑戰,影響人才留台意願:
1. 薪資成長趨緩,不利人才來台發展 99~105年受網路泡沫、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等影響,經濟成長趨緩;106年實質總薪資(47,271元)創新高,雖擺脫多年實質薪資倒退情形,但僅較105年的46,422元,小幅成長1.8%。
2. 中國大陸磁吸台灣各領域尖端人才 中國大陸107年2月28日發佈31項「名為惠台,實則利中」的對台措施,目的是從台灣引進技術、資本及人才,協助中國大陸解決經濟發展所遭遇的困難。
留才育才從改善經濟及產業面著手 不過,在全球化社會、人才跨國移動、企業全球佈局等世界潮流下,人才外流也不必然只帶來負面影響,若從人才循環角度觀之,也能帶來連結國內外市場、帶回新技術等正面效益。國發會表示,改善經濟面及產業面以吸引人才回流發展,獲得具有競爭力的薪資是政府當前積極落實的目標,實際作法包含積極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及「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等,以打造友善人才發展環境。
若從攬才角度觀察,台灣對海外人才而言具有何種吸引力?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統計,外國專業人員有效聘僱許可人數於104年首度突破3萬人,106年底計30,928人,其中以日本籍最多(25%),其次為美國籍(16%),再其次為馬來西亞籍(10%)。
以申請類別觀察,從事專門性、技術性工作者人數最多,106年底為18,293人,約占59%(外國專業人員總數30,928人),其次為補習班語文教師工作4,500人,約占15%其中,「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人數近9年持續增加,增幅4.01%,學校教師亦呈現緩幅上升趨勢;以行業別觀察,投入教育業者最多,達7,426人(24%),其次為製造業6,188人(20%)、批發及零售業5,704人(18%),至於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則為4,031人(13%)。
針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佈的「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結果,國發會也發表看法,台灣「人才準備度」全球排名27,本大類指標共分列12細項指標,其中「學校重視科學教育」、「外籍大專以上學生移入」及「教育評比(PISA國家研究中心)」……等3項為台灣優勢項目,分別排名第12、14、2,顯示近年政府實施12年國民基本教育,引導適性學習並重視STEM教育有助培養學生應具備的科學、數學及閱讀等基本素養。
至於「教育制度符合競爭經濟的需求」、「大學教育符合競爭經濟的需求」、「管理教育符合商業需求」及「語言人才符合企業需求」等項較上一年排名退步,顯示因應全球化與知識經濟趨勢,台灣高等教育面臨嚴峻挑戰。為此,政府積極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發展大學多元特色,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以提升人才準備度。
少子化+人口老化 引爆缺工危機 除了人才外流,另一個隨之而來的隱憂是人力不足。在少子化衝擊下,「勞動力成長率」趨緩,連帶「技術勞工」、「金融人才」也隨之相對不足,「經理人國際經驗」、「績優經理人」等項都較上一年退步,國發會指出,為填補人才與技術人力缺口,「新經濟移民法(草案)」特別加強延攬及留用外國專業人才及中階技術人力,以提供產業所需人才,維持台灣國際競爭力。
不過,國發會也點出少子化及人口老化雙重衝擊下,未來人才缺口持續擴大及產業缺工等問題,尤其台灣「人口紅利」(註1)將於116年消失,加上外有國際人才競爭激烈的威脅,人力缺口亟待填補,以長遠計,移民政策規劃有其迫切性。未來國發會將推動「新經濟移民法」立法,在確保國人勞動條件及薪資待遇不受衝擊下,引進並留用外國優質人力與人才,增加人口來源,維持合理人口結構。
註1: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指的是,在一個時期內生育率迅速下降,兒少與老年撫養負擔相對較輕,而總人口中的勞動人口比重上升,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的黃金時期,對國家經濟發展大有助益,反之,人口紅利的消失,對所有行業、社會福利、退休制度、民間消費等都會產生衝擊。
優化整體競爭力 國發會端牛肉 如果希望留住台灣人才或吸引有意到台灣工作的外國人才,台灣政府提供何種誘因?國發會指出,前者以推動「博士創新之星計畫」、培養數位人才為主,後者則為推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
除了為育才、攬才與留才端牛肉外,為強化台灣投資環境並促進產業升級,國發會也提出具體作法,如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2017~2025年)」及「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希望從大環境著手,提升台灣整體產業結構與競爭力,讓國內外人才願意留在台灣,貢獻所長。 本文摘自《專案經理雜誌》2019年2月號(海外就業夯 解鎖台灣職場新未來)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