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30 19:42:24瀏覽2964|回應11|推薦31 | ||||
報名,湊熱鬧。入圍,很意外。 . Shireen的部落格裡,文章其實不多、文字也沒有深度。就曾有位讀者誠實的可怕,直指Shireen的文字索然無味,浪費了他一頓大號的時間。舔完傷口上的鹽巴後,Shireen還是得謝這位筆比刀利的讀者,沒有他這麼忠於自己的感覺,我如何看得到自己的缺點?
既然文字口味不夠重、照片不夠鹹濕、圖畫也不爆笑,那麼還是繼續用白話文聊些比較「平民化」的東西。於是,生活中必備、天天出現、少了他會出人命的「馬桶」就出了線。
崇洋媚外的Shireen坐著西式馬桶、寫了篇「從馬桶裡學尊重」,後又不怕被大便淹死地再次掀開馬桶蓋、引爆「馬桶戰爭」,熱烈的討論雖然沒有國會質詢台上的精采,但在你殺我砍、相互叫罵間能讓彼此更看清楚自己的的優缺點與未來的大可塑性。
「寫了這麼些五四三,到底主辦單位要妳寫下的入圍宣告感言是什麼?」
「入決選?得獎?」
Shireen沒有這麼狂的本錢,也不想佔用太多人的大號時間,只希望把「馬桶戰爭」的戰場再擴大些,讓原本只有100多人回應的運算式──「100 x 3x ,x=∞」──跳躍式的激增為200、300……或是更多。
因為入圍,讓更多人知道馬桶是用來「坐的」;若是進決選,會有更多父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萬一,我是說萬一得獎,台灣男人們就是世界上最懂得尊重與體貼的好男人了! . Shireen小聲說: 大家是不是和我有個同樣的疑問?為什麼是在「訊息/觀點」類?為什麼不是「生活品味」類? Shireen寫了很多可歸類為「遊記」的文字、拍了很多屬於旅行的「到此一遊」相片、寄出百餘張的「明信片日記」流水帳,照正常的邏輯想法,應該是屬於「生活品味」這一類才對,不是嗎? 當然這麼說是完全正確的! 旅行,表面上是種看山、看水、看歷史的活動,而背後的學習與自我檢討卻往往被堆整理不完的照片與看了就頭痛的信用卡帳單給淹沒。我喜歡為旅行留下痕跡,也喜歡藏在《自助旅行的背後》的故事,因為這些正是不折不扣的學習-除了旅行本身以外。
沒經歷過秋天,也知道秋天的顏色不是紅、就是黃,因為我們看過太多秋天的平面影像。走過趟真正的深秋後,也才知道秋天的顏色不單只有紅與黃、而楓葉也不是深秋的唯一代言人。
台北人的渴望 走在台北街頭,我所知道的四季是炙陽下的汗水淋漓、冬日的濕冷哆嗦、漸漸還暖是春天、開始找外套時正是秋涼。溫度,是感覺四季的方法。若要視覺上的四季,都市人的我得加入車陣、堵個七暈八素後才看得到陽明山上的春花、沙灘上的艷陽、奧萬大的秋意與合歡山的冬雪。
如果四季就在身邊、就在窗外,讓人一抬頭就看到不斷變換的四季色彩,那該有多好?
深秋的美麗哀愁 歐陸的四季變換明顯,理性點的可從溫度計的數字落差讀到,感性些的則看著大自然的頻頻換衣就明瞭。一年四季十二個月,永遠都有不同的景色可看,而四季的顏色當中,又屬秋色變化最多,形狀也不僅限於有長角的戚樹與楓樹,路邊隨手一把沒有角的樹葉也是火紅的熱著。
人行道上的秋色、森林裡的深秋,一幕幕捨不得褪裳的綠意、青黃相間的蕭瑟、奶油黃澄的飽滿、艷麗火紅的刺眼、暗褐乾枯的逝去……,更多的是彼此偎倚或兩相交融的美麗與哀愁。
太多的顏色,大師調不出來;太多的感覺,文字述說不來,但只需朝窗外一望、向路樹一瞧、往森林裡走去……,深秋會毫無保留地對你展現出所有的顏色,而你需要做的只有停下腳步與睜開雙眼,一眨一眨間地看盡一篇篇只屬於秋天的美麗與哀愁。
「秋天,有顏色嗎?」有的,描繪不完的美麗與哀愁正是秋天的顏色。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