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27 16:55:01瀏覽806|回應0|推薦5 | |
文章同步發表: 文章歡迎完整轉寄、轉貼、轉載。感恩喔! 【我們需要現代張騫通西域】 最近天下雜誌510期報導了印尼發展現況,在世界不景氣的浪潮下,GDP仍然保有6%以上的成長。天然資源豐厚,加上人口眾多,只要政治不扯後腿,經濟成長是必然的。南美的巴西也是這種成長典範,不足為奇。可嘆的是:為什麼台灣的青年在怨嘆22k的起薪和高失業率,為什麼沒有人想要鼓勵、支持他們到這些地方去闖蕩? 當聯合報推行無歧視社會,要尊重因婚姻而入籍的新移民,也問了一個好問題:為什麼膚色深的叫外勞,膚色淺的叫老外;產發會要擴大引進外籍勞工並且和基本薪資脫勾;政府對在大陸混不下去的台商回流欲迎還拒;青年薪資水準停滯甚至倒退,企業卻大嘆找不到人;還有最近討論到的政府各式年金破產問題、人口急速老化問題、世代正義問題,全部問題攪和在一起,再看到印尼近況,突然間發現所有問題都有解了,那就是───我們需要現代的張騫通西域。 人活於世,出生時沒帶什麼來,回去時也帶不走任何東西,對於腳下的土地,我們都只是過客。當我們強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土地,其實只是我們剛巧出生在這裡、長大在這裡,其實“她”,並不是我們的。 再看看這片土地,寶島其實也沒寶到哪兒,除了每年的颱風、豪雨、土石流,還時不時地有地震。天災也就罷了,地球上到處有天災,最重要的是這個島的人口壓力真的很大,如果光靠小島上的土地種糧食,養不活所有的台灣人。 不管我們怎麼看、怎麼想、多麼地環保愛地球、愛台灣,我們就是需要工商產業和國際貿易。也唯有靠這種方式才能維持小島上人類基本生活所需。如果能認清這點,我們才能理解台灣島上的居民真的只是過客,只能盡善良管理人的責任。過客,不只是心靈上的,也是物質上的。 從過客的觀點出發,我們將發現多元包容不僅是人權議題,而是國家和個人的競爭力問題。假設有一天咱們需要到印尼謀生,如果先認識從印尼搬過來的新移民鄰居,學習他們的宗教、語言、習俗,會不會讓自己的將來更容易融入?是的,這群新移民當年來的時候難逃買賣式婚姻的汙名,但這群新移民真的是我們寶貴資產。 台灣為什麼要把外勞的薪資降低?台商為什麼就一定得投資在台灣,然後招攬低薪外勞?台灣有一定的生活水準,刻意壓低外勞薪資讓他們無法在台灣生活、消費,除了肥了那些大老闆,對台灣島上其他的原居民有什麼好處?這種做法輕則被外國政府課以傾銷稅;重則被消費者以奴工議題抵制台灣產品。苛虐外勞的想法可謂愚蠢至極。但若台商帶著台灣青年一起到海外打拚,這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再說咱們的年輕人。好多年了,起薪不進反退,不是待在校園延畢就是成為憤青(無論是否失業),但企業主這頭卻大嘆找不到可用之材,想找外國人進來嘛,又因為放著島上年輕人不用,說不過去,於是就一直僵在那兒。 問題也好解決,把願意到國外闖闖的人,全部送出去,無論他到海外是宰牛或坐辦公桌;接著放寬外國人到台灣居留、打工、移民的規定,也無論他是來教英文或來當管家或技工。 方總統說得一口好政策,實際做來卻不然。國人到海外未必吃得開,再加上生活條件、疫病、法律扶助,還有就是海外返鄉協助安置問題,都必需全盤考量。外國人移入,受限資源條件也不可能全然開放,除了職種、業別、人數等,同樣有融入本地社會的一切問題,如語言、醫療、宗教信仰、子女教育等。這還是初步想到的問題,實際執行時必然會有更多問題出現。 這時又不得不再次提到,台灣現在這群因婚姻而移入的新住民,真的是寶! 任何政策不可能一步到位,條件不成熟冒然把人推出國門,出點小意外都會讓輿論大譁。可學學紐西蘭,他們很早以前就體認到自己國家離世界重心太遠,所以無條件補助青年出國壯遊。台灣或可從有限名額、地點,開放青年申請出國壯遊,逐漸增加名額並簡化條件,最終做到無條件補助。駐外單位也可著手蒐集在地民情資料、準備接待;國內可聘請新移民們開設課程、舉辦活動,讓有意出遊或海外長期定居、投資的人可以多幾分準備。 要嚴肅強調,千萬不要把政策想成將台灣人趕出去,實際上國人進出自由,把它想成是以國家力量幫助國人出遠門,只要遊子想家,隨時歡迎回來。但一進一出之間,人的視野完全不一樣了,這才是重點。 古時張騫通西域,是因為帝國王朝面臨對抗強敵的生存壓力,急於想找外援,因而沒有自大自滿的成份,最終打敗強敵,促進文化交流,也成就了一段輝煌歷史。現代不流行打仗了,但無論是國家或個人,一樣有生存壓力。以開放的心胸到台灣以外的世界闖蕩,而不是以觀光客心態出國旅遊,在找尋個人謀生之道時,同時促進文明交融和國際貿易,這才是現代張騫的真正意義。 延伸閱讀: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