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06 02:03:27瀏覽877|回應0|推薦4 | |
文章歡迎完整轉寄、轉貼、轉載。感恩喔! 【大學之理念】 這是方總統20餘年前,對大學存在的目的產生疑惑,於是上圖書館找答案,讀到金耀基先生「大學之理念」一書。從對自身讀大學的意義開始,沒想到埋下20餘年後,對大學省思之根。 剛巧,天下雜誌506期報導了大學瘋集點的現象,再加上最近清大學生在立院備詢台上罵教育部長的新聞,方總統覺得可以聊聊大學之理念。 中國的大學,最早源自於國子監,應當算是一個官員人才養成所。隨著中國積弱、科舉結束,照抄了歐美的學制,成立了現代的大學。但這中國現代化的大學仍延續了科舉時代國子監的崇隆地位,特別是在民初,它享有特殊地位,也讓軍閥和政客們忌憚三分。 但也因為這樣,中國的大學一直也存在著家父長制的潛意識──校長要保護學生,學生要尊師重道。 隨著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這些舊傳統也一併帶到台灣來。早期的台灣大學校長傅斯年力抗情治人員進入校園,就是體現這種傳統。隨著這些知名學人消逝和長期戒嚴監管,大學逐漸變得平庸。 也因著無論公私立大學都要向政府伸手要錢,大學的家父長,就由校長變成教育部長。這現象在教改普設大學後,大學之間為了向教育部爭搶有限預算,大學崇隆的遺風已經蕩然無存,特別是教授們也搞假發票,又一堆的教授在受政府委託擔任評審時收賄。 教育部就像窮人家的娘,一大家子要餵養,米缸裡卻永遠不夠。平均分嘛,有些孩子敲碗敲桌硬是比較大聲;給會叫的孩子嘛,又有些會餓死,被批偏心。偏偏這十幾年來,為政者重虛華表面,什麼都想要弄個台灣之光、世界評比,台灣的大學當然要弄幾個世界頂尖大學玩玩才有面子,於是教育部乾脆投其所好,弄個5年500億的特別預算,鼓勵各大學努力投稿學術期刊以提升評比排名,更用期刊刊登率做為大學評比的依據來分配預算。 大學為了這500億,也跟著向下評比老師們,於是大學成了論文工廠,研究更少、教學更不重要,終致民間企業發出怒吼,罵台灣的大學生不堪用,大學教育教不出人才。 不只企業老闆們罵,大學裡的老師們也組成工會,抗議大學重論文不重教學的亂象。於是教育部又改弦更張,準備把大學分成研究型大學和教學型大學,分流評比。 在方總統畢業20幾年後看來,台灣只有一個教育部大學,以下台清交成....百來所都只是貼上不同名稱的分校。更精確地說,是教育部高教司大學。 中華民國建國101年,是時候重新檢視高等教育的定位和定義了。大學為什麼非要由國家統一資助?完全靠學費和捐助的大學可以自由招生和自由決定學費嗎?畢業證書一定要國家認可嗎?大學生都20好幾的大人了,為什麼大學校長還要關心學生會不會感冒?企業捐助大學,可否指定學生入學?大學生可以公開指責校長和部長嗎?檢調進入校園蒐證真的是天大罪過嗎?大學能關門退場嗎? 在方總統對大學之理念的認知,大學,是一個有機體、一個場域,是專為了培育人類解決問題能力而存在的機構。問題無窮盡,大到宇宙無垠的天空,久遠至大爆炸,精細到提高生產線的良率或如何調整一台機器,小到基本粒子。問題可以是複雜的地球暖化或經濟變局,也可以內化到挑戰人類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在大學內解決的問題未必是社會當前所需,但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永遠不會過時。 沒有理念或講不清理念,教育部永遠只能在學費該不該漲、大學經費該如何分配這些細節裡打轉;也才會計較學生能不能罵部長、部長該不該關心學生感冒的小事。方總統以為,無論是大學或教育部,凡是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無關的事,都不要管;有助於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事,什麼都可以挑戰。 當前台灣已經沒有威權了,教育部也不必刻意去扶植權威搞世界排名,是驢是馬,牽出來蹓蹓就知道了。教育部該放手,但國家稅金可不能放任,教育部唯一要做的是辦資格認證,通過認證的學校可授予固定金額的補助,但是補助給學生作為學費,而不是給學校。如果有學校自認不需要教育部認證同樣活得很好,那也無所謂,還是那句話,是驢是馬,牽出來蹓蹓就知道了。 後記: 1.世界頂尖大學已經試驗推廣將課程內容放在網路上共享,並且不斷精進研究如何利用新技術改善教學品質,教育部和所有大專院校可曾意識到大學定義將全面改寫? 2.不免俗地也來評一評清大學生罵校長事件。早在方總統讀書時,尊師重道或重道尊師就已經是辯論社常用主題了。利用權勢在國會殿堂辱罵教育部長藉以表達意見也沒什麼大不了,只是希望這位同學能在這個事件中學到經驗,知道這種方式是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畢竟,不是每個大學生都有這個機會。 3.有人說正確提問是解決問題的開始。這話沒錯,牛頓問為什麼蘋果總是掉落在地上,愛因斯坦問為如果人們以超過光的速度前進,會看到什麼。但方總統以為,問題有時要自己去找,有時是別人提出,總之是要有能力去解開問題。就像清大學生在國會備詢台罵部長,學生想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要如何解決呢?(第3條是睡了一夜之後增補的) 參考閱讀:(這也是一夜之後增補的)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