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林百里:C時代來臨 科技設計需要什麼?
2011/10/26 11:19:17瀏覽62|回應0|推薦0
林百里:C時代來臨 科技設計需要什麼?

[轉載自動腦新聞網 作者 :王彤勻 ]

(Brain.com 2011-10-25)科技產品的使用,早已成為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賈伯斯與蘋果的成功,顯示消費者認同的,不再只是讓人目眩神迷的高科技。當雲端技術逐漸邁向成熟,也意味未來的產品設計,必須有不一樣的革新。

曾是蘋果電腦合作夥伴的台灣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在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會第二天(25日)的第一場主題演講,就以「科技與文化交鋒的網絡設計:洞見未來,從文化心出發」為題,分享未來科技產品的設計,應該具備什麼面貌。

破壞式革新:沒有電腦 只有雲端
林百里以SONY為例,指出在1979年,SONY生產了第一台卡匣隨身聽,在當時已經是非常時尚的產品。但有誰會想到,2001年竟然出現不需要錄音帶,以硬碟儲存資料、播放音樂的iPod?這就是雲端技術的開始。這種「破壞式」的創新,藉由完全擊潰既有供應鏈,為公司發掘商機。未來所有的大老闆,都必須決定自己是要主動「破壞」,大膽冒險,還是消極等著被「淘汰」?

他指出,如今是一個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且多數資訊都儲存在「雲端」,估計在2014年,全球使用行動網路的人數,便會超過桌上型電腦的使用人數,而到了2020年,用以接收資訊的終端裝置將趨向巔峰。對年輕人而言,雲端是他們密不可分的生活工具。

林百里稱這群只知道雲端跟行動裝置,不熟悉電腦的90後世代為「C世代」,他們具備四大特色:資訊連結度高(Connected)、計算機化(Computerized)、習慣操作按鍵(Clicking)、社群取向(Community-Oriented)。他形容,「他們透過Google學習,透過Facebook互動,在Twitter上找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Amazon網站購物血拼」,未來的科技設計,就必須抓住C世代的心。也就是你的東西必須夠「好用」,合乎「人性」,蘋果就是一個好例子。

設計師要是「人性工程師」
林百里笑說,他自己是就讀電機系的,從沒受過軟體工程師的訓練,而賈伯斯從沒受過硬體工程師的訓練,所以他只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很少思考技術面做不做得出來,「總把問題搞的很難」。但這樣的設計思維,卻也讓蘋果的商品使用非常容易上手。與其說賈伯斯是個魔術師,不如說他是「人性工程師」。

他表示,Google搜尋引擎是由美國史丹佛的學生發明、Facebook則由哈佛學生發明,而非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發明的,「因為他們探討人性,學習人性」。

林百里舉例,賓士汽車和手錶品牌Swatch合作生產的SMART CAR,就是一個品牌結盟,跨越自身限制,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例子。賓士向來對年輕族群不夠熟悉,而年輕、流行正是Swatch的強項,兩家公司一拍即合,推出既人性化、又有強大功能性的新車種。

他總結,今日的設計必須和創新劃上等號,所謂的創想家,應該要是瘋狂的發明家。未來的科技設計要能跳脫框架,任意馳騁,才有改變世界的可能,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真正改變世界的人,才可能真的改變它」。


▲主持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史欽泰,邀請三位來自教育、產業界的設計人,加入網路科技的討論。


▲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認為,在雲端時代,設計師必須了解人性。

文章資料來源連結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UeMBA&aid=577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