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七年級創業家看新型人才
2017/06/02 14:51:15瀏覽242|回應0|推薦0

七年級創業家看新型人才

[轉載自數位時代網站] by 施政源

網路世代在職場上雖然已經逐漸占有一席之地。不過放眼未來,人才的價值與定位也需要重新定義,伴隨外部環境的改變,工作者的心態也必須轉換。

還記得剛畢業的時候,那時候對七年級的看法,有所謂的草莓族一說,意指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工作都做不滿三年,受不了壓力,一直換工作。在那個時代,上課時發問太多,會被認為是問題兒童;工作時問題太多,會被認為是難搞的員工。事隔十年,其實我做夢也沒想到,我身邊熟識的七年級生,漸漸在資訊領域占有一席之地,被國外公司挖角出國工作的也不在少數。而這個世界對人才的要求,其實也大大地有所不同,回答問題的工作,已經被谷歌大神所取代,機械式的工作在未來可能被機器人取代。在新創的領域,換工作這件事情,也不再要求非三年不可了,就連公司能不能活過三年,在現在的世界裡也都是一種挑戰了。

人的價值與定位需要被重新定義。我們先從網路世代的大環境來看,即使網路讓很多行為都因此改變了,做生意的本質仍然不變。其實人的需求一直都沒有改變,IT的發展,只是加速了資訊流、物流與金流的速度而已。過程中,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依舊,但是多出了一種新議題──運用IT來部署生意。這也直接影響了新創公司的崛起。

新創公司於近十年開始盛行,而大多的新創公司都與網路事業相關,為什麼呢?Startup有個定義是需要快速成長(Fast-growing),如果不是IT相關,要成長,就伴隨著大量的人力成本,也因此大部分要快速成長的新創事業,都與IT有關。近年來,網路的世界發展出許多工具讓人可以快速做生意,像是近期頗夯的YouTuber「軟軟」的故事,或是近幾年發展蓬勃的電子商務,其實都是透過網路的平台與工具,來讓原本只能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交易,變成可以在線上大量交易。

伴隨著IT世界的模組化越來越完整,未來的軟體工程跟十年前的已經儼然不同,十年前的工程師大多需要自己生產積木,而現在的工程師大多只要用現成的積木就可以堆疊出房子,這樣的改變,讓現在對於新創公司內開發者或是管理者的思維也都漸漸不同。

從前面的大環境分析,不難看出,不管是什麼產業,都需要懂得生意(用戶需求)的人,很多公司最懂需求的,無非是業務或是公司的老闆自己,這也是為什麼,過去有些文章指出很多公司早期的老闆需要是最強的業務。時至今日,資訊發達的世界裡面,懂得銷售與需求的人,往往也仍舊是企業的核心。

而IT管理者與開發者,算是比較新型態的人才。在虛擬的網路空間裡,IT管理者就像是室內裝潢的設計師與負責管理工作時程的人,而開發者就是各種不同專業的工班。開發者,面對不同的平台有許多種不同語言,所以需要的能力也是各式各樣,而技術日新月異,要持續追新技術非常不容易。

目前台灣比較缺乏的是IT管理者,而這也是促成新創團隊合作順利的重要人物。我自己本身是資管系出身,從大學的時候,就聽過T型人才一詞,然而過去我們所強調的T型人才,是在技術與管理能力上的精進。一個好的管理人才,是要能夠同時體會並且嘗試解決技術端與需求端的困擾,這點除了要有良好的能力、經驗外,更重要的就是心態。

在我的觀念裡,人才的重點是心態、絕非只是能力。同理心是打造團隊最重要的心態,在台灣的教育背景,由於從小到大都在考試與競爭,所以團隊合作的思維會較為不足,容易對自身成績與能力有過多的自負,所以常自己表述自己的論點,而非在意別人的需要。做為新創,要競爭的對手是在全世界,如果沒有同理心,就會很難讓人與你合作、甚至成為夥伴。

找尋懂得問問題的人才,一樣是在台灣找尋人才上的一大門檻。我們過去的教育著重在學會回答問題,然而在網路發展快速的這個世代,許多的課題已經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也因此怎麼問出好問題,才是真正的學問。任何的企業,如果要經歷三年的成功,也許做對課題,找到答案,就可以活出一片天。然而如果一個企業要活上十年,甚至更久,就必須要懂得不斷地找出好的問題,去研究未來的可能性,而對於重要人才來說,心態也該是如此。

有了好的問題並不足夠,要研究問題,就要深入去嘗試,做錯了就要回頭重新找尋問題。如果一犯錯,就停下腳步,就像是我常常聽到別人說,「那個XXX公司解決的問題,我三年前就想過了。」這個世界,不缺想法,但是缺執行,就算世界發展再快速,十年磨一劍的心態永遠是要有的。

有自信而不自負,有想法還要有做法,了解自己更要了解別人,實踐夢想的關鍵不在夢想,而在實踐——這是我送給自己,也是這個世代新型人才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之。

 文章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755/how-a-1980s-entrepreneur-thinks-about-new-talents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UeMBA&aid=1037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