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17 12:03:40瀏覽162|回應0|推薦0 | |
當金融和網路相遇,向左走?向右走? [轉載自數位時代網站]
傳統金融和網路金融來到了新舊交替的偉大時代,金融可以從自身的網路化開始,思考如何從網路獲取非金融用戶;網路得先體認金融是全然不同的跨業,不把過去的經營經驗和管理辦法直接套用。 上一篇介紹傳統金融和網路金融之間存在「四步之遙」的距離,其中,「客戶接觸點」代表發展模式的差異;「新支付應用」代表破壞式創新的衝擊;「風險控制」代表營運思維的不同;「目標客戶」代表經營文化的鴻溝。面對這些差異、衝擊、不同和鴻溝,核心都是金融,但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網路化金融,而是帶有網路基因的「新金融」,一個需要全新監管規則的「網路金融業」。 日前金管會正式公告「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草案(通稱「金融八法」),預計立法院本會期可三讀通過,最快年中正式實施。對此,業界多持正面態度,核心的「容許試錯」精神實為產官解套,為雙方的實際探索免去可能觸法的風險,是對科技創新支持金融發展的鼓勵。 我們正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偉大時代,創新必然有試錯的學習過程。監管的責任是營造這樣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避免過度干預市場,讓改變得以潤物細無聲。面對眼前政策紅利,對金融保險業和網路科技業而言,都是提升客戶體驗、實現彎道超車、擴張企業邊界的最佳時機。最終,成功的基因融合方能帶來嶄新的「網路金融業」。 台灣在第三方支付和Uber議題上衝突不斷,這是因為網路科技和相關行業、監管各有不同立場,也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與網路業不同,金融業和金融監管認為金融科技(FinTech)首先帶來破壞和擔憂,接著才是機會和期待。不過,過去的矛盾和衝突,卻也為我們梳理出未來網路金融的可行發展路徑。 金融創新,大多來自其他科技領域的跨界。以保險為例,當面對共享、自動駕駛、物聯網等新經濟時,所面臨風險的改變,必然要使經營風險的方法隨之改變。對傳統金融而言,既有的門市(服務和業務拓展據點)、業務員(直營隊伍)、中介(第三方合作代理)、電銷(電子化通路)等發展模式何去何從,是轉型同時必須考慮的議題。 當金融走向網路:學習網路思維,從營銷和產品著手創新金融可以從自身的網路化和網路應用開始,一方面學習如何服務網路新生代,同時思考如何從網路獲取非金融用戶。當金融走向網路,從節約營運成本、提升通路效能、提高服務質量,用「網路為金融插上翅膀」的思維來看網路,是比較務實的。以保險為例,從售前、售中到售後,網路正促使保險從「銷售、產品、技能」向「服務、客戶、專業」轉變;跨業衍生的「綜合金融」,一種交叉銷售、增強客戶黏性的銷售策略也正在興起。 專業的提升,讓過往奉行產品銷售和大數法則的一般業務員,向提供客戶解決方案和學習大數據法則的理財規劃師轉型。產品電子化、手機和應用的普及,提高了獲客的便利性和競爭格局。部分較早接受網路的公司,正把擾民的電話銷售,轉型為網上獲客、電銷促成的「網電模式」;把缺少效能的直銷,轉型為網上獲客、業務員促成的「O2O模式」;同時發展電子化工具和應用,協助業務員在團隊、客戶、展業、服務等方面做好管理;並通過行動設備,為客戶打造省時、省力、省心的服務體驗。 但是,插上網路翅膀的金融,原本的陸軍和海軍不會因此變成空軍。金融必得學習網路的思維,另建一支打擊面廣的網路空軍,以創新為雷達去發現藍海,實現彎道超車和企業邊界的擴張,這一點,我們將在日後分享。唯有跳出傳統思維,擁抱多元意見,不被過去的經驗束縛(尤其是成功經驗),不在原本的市場上廝殺,金融才不會視網路為跨業進來的攪局者和競爭者。 金融該怎麼創新?有模式、營銷、產品三種路徑,若考慮市場的接受過程和初期較小的投入風險,雖然影響較小,我仍建議從營銷和產品這兩個領域著手創新。創新有方法,也需要資源、時間、耐心,失敗的癥結往往在於傳統產業對短期KPI、投報率的要求,在過時監管的保護下,導致競爭力盡失。如何平衡財務上的「邊際思維」(只看到發展新創必須投入的資金)和戰略上的「全面思維」(看不到不投入所要付出的代價),這些個性化議題,需要公司領導層的智慧決策。 當網路走向金融:從跨業合作開始,找到痛點反之,當網路走向金融,會發生什麼情況?以大陸市場為鑑,常見到對金融的不瞭解,對風險的無知無畏,為追求極致簡約的用戶體驗,挾用戶和流量以令金融,在市場瀰漫先試先行的氛圍驅動下,不良企業遂走向資金池騙局,最終破產或引爆社會事件也非偶發案例,早年的P2P和最近的互助會社,均是如此。因此,對網路業而言,體認金融是全然不同的跨業,有著嚴謹監管要求,不把過去的經營經驗和管理辦法直接照搬,是必修的課程和過程。 網路可以從和金融的跨業合作開始,一方面從第三方瞭解金融的核心價值,同時評估以自身資源要贏得哪個金融利基市場。以網路遊戲為例,遊戲的裝備、帳戶被盜,對玩家而言,無論是情感或時間,是不能接受的災難;對遊戲公司而言,無論是資料或商譽,是不能恢復的損失。如果你是玩家,該怎麼辦?如果你是遊戲公司,該怎麼處理?你有選擇嗎?痛點在哪裡,市場就在哪裡。2011年,全球首款「網遊虛擬財產責任保險」和中國第一個第三方網遊資料安全託管平台「寶物銀行」便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網遊世界和金融的合作大門從此打開! 這個項目,從開始到上線花了九個月時間。由於項目的推出,遊戲的保險市場需求開始受到關注,兩年後中國政府開放個人購買虛擬財產損失保險,遊戲公司和遊戲交易平台在2C的網遊保險市場開始進入規模化階段。之後,隨著第三方支付、網路保險公司等「新金融」的進一步開放,網路業者對金融的參與也呈現多元的發展。 台灣的第三方支付,過去認為金管會的政策偏向銀行且開放滯後,造成發展受限,且在本土第三方支付還沒有機會成長之際,便率先開放外籍兵團進來,導致處境更加艱難。網路業過去的業務和金融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從未想過有一天被金融監管,也從未被監管,一旦做第三方支付,要跨入金融,便要面對金融監管,這同樣是一個痛苦的思維轉變過程。 創新必然有觸法的風險,剛開始只能在灰色地帶遊走,找出雖不適法卻也不犯法的辦法;但「金融八法」即將為金融創新的可能觸法解套,為有志之士提供一展拳腳的機會。面對過時的法規,過去第三方支付的抗爭抱怨是必然也有其必要性,但機遇已然來臨,網路業與其讓機會流失,若能把握這次「金融八法」的開放契機,豈不更好! 當金融和網路相遇,無論向左走或向右走,我相信要比不走來得好吧! 文章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3505/what-is-the-solution-of-developing-internet-finance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