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企業創新者應思考的八大問題
2017/11/06 15:24:56瀏覽116|回應0|推薦0

企業創新者應思考的八大問題

[轉載自史考特‧安東尼 Scott Anthony ]

 

我最初收到跟職業生涯有關、也最歷久彌新的忠告之一,是來自於琳達‧布希(Linda Bush)。當時我剛開始在麥肯錫顧問公司工作,她是我這位菜鳥的第一位專案經理。「盡量提出很多問題,」琳達建議說,「你可能會覺得這樣很惹人討厭,不過這是你唯一可以學習的方法。而且,相信我,當你做得太過份的時候,大家會告訴你。」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跟提出一個好問題相比。在那過往的青澀歲月中,琳達的建議幫忙我了解技術性工作(Excel裡樞紐分析表的神奇魔力)、職場裡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耐人尋味的費用報告)、以及一項專業裡各種細微的差異變化(「那麼,你為何要這麼說?」)。黑爾‧格瑞葛森(Hal Gregersen)和傑弗瑞‧戴爾(Jeffrey Dyer)的研究指出,「提出問題」正是成功創新者共通的行為之一。

所以,現在我要提出一個問題:企業的創新者應該使用哪些問題,以增加他們的成功機會?已經有人提出一些經典問題,比方說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提出的問題(「如果我們還沒有這麼做的話,那我們會開始這麼做嗎?」)、泰德‧李維特(Ted Levitt)歷久彌新的貢獻(「我們從事的究竟是什麼行業?」) ,還有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提出了讓整個英特爾公司大幅轉變的問題 (「如果董事會任命了新的執行長,你認為他會做哪些事情?」)。

除了那些經典問題以外,請考慮運用下列這些問題,來改善你在下列方面的能力:發現新的成長機會、看出破壞性創新的威脅、打造引人入勝的產品和服務、讓你的構想付諸商業化;如此一來,你就能從頭到尾、具體釐清整個創新的過程。

找出新的成長機會

*顧客一直努力想要解決的是甚麼問題?賈伯斯(Steve Jobs)曾經說過一句名聞遐邇的話:知道自己想要甚麼東西,並不是顧客的工作。我同意。這是創新者的工作。創新機會最清晰不過的徵兆之一,就是某人花費時間或金錢試圖解決某個問題,但因現有的解決方案無法奏效而顯得很沮喪(不論是口頭上或外表看得出來沮喪),這就表示這個問題對他很重要。

*哪些顧客因為缺乏技能、財富,或是無法方便取得既有的解決方案,而不能加入市場?一項歷經時間驗證,可以邁向破壞性成長的途徑,便是不跟強力的競爭對手較勁,而是對抗我們稱之為「無消費」(nonconsumption)的情況。讓人們以更簡單、更容易、更負擔得起的方式,完成他們一直以來都試圖在做的事情,便是創造成長的一項極佳方法。對於被排除在市場以外的人們提供這樣的服務,就是eBay、Google和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等公司目前表現如此強勁的原因。

看出破壞式創新的威脅

*我們在哪些市場上提供了使用者不在意,也不想付費的多餘特色?破壞式創新的一項重要原則便是,企業創新的速度比人們需求改變的速度還要更快。大家總是會「選擇」更好的產品,但若是他們不會使用,或者不想要付錢購買優質的產品功能,就為較簡單、較便宜的解決方案創造了機會。

*如果你要用破壞式創新來攻擊自家公司,你會怎麼做?「破壞」這個概念已經出現在大眾領域接近20年,但似乎仍然讓許多公司感到驚訝。讓人尤其覺得困難的是,破壞者幾乎總是就近在眼前,可是市場領導企業卻往往輕忽它們。例如,直到2008年的時候,百視達(Blockbuster)執行長還說,「坦白說,我一直都不太明白,大家為何這麼著迷於奈飛(Netflix)……其實奈飛有的東西或做的事情,都是我們也做得到或是已經在做的。」)問自己這個簡單的問題「如果要用破壞式創新來攻擊我們公司,我會怎麼做?」然後尋找運用破壞模式取得進展的一些企業的例子,這麼做,至少可以協助你預先防範遭到破壞式創新的威脅。

設計引人入勝的產品和服務

*誰已經解決了你想要處理的問題?你或許會認為,這個問題會讓你完全放棄某個想法,其實情況正好相反。許多創新者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以為只要做了某件原創性的事情或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就可以獲得額外的讚賞。當然,創新一定是做了不一樣的事情,但那件不一樣的事,必須要能夠為顧客和公司創造價值。而且,你應該盡可能找到創造價值的最快途徑。不妨聽從偉大的西班牙藝術家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建議,「優秀的藝術家會複製;偉大的藝術家則剽竊。」(”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世界上的某個人,很可能已經在其它情境中,解決了你想要處理的問題。靈感可能會來自於另一個產業、國家或是公司,不過在你發現了靈感之後,把那個方法應用到你的問題上,便可以大幅縮減創新發展的時間。

*哪些事情是只有你能做到,而世界上沒有幾家其它公司能夠做得到?新創企業活動的激烈步調,使得公司的創新速度,越來越難跟得上它們所處市場的變化速度。不過,單單只有速度並不夠。企業應該設法做到比它們所屬市場更好的創新,做法是善用受信賴品牌的優勢、獨特的行銷通路,或是專屬的技術知識。全神貫注在讓你與眾不同的獨特事物上,能夠把你創造出強大而又吸引人的產品的機會提升到最大。

把你的構想商業化

*你做的哪些假設,如果有錯的話,會危及你的策略?每一個構想都是有對有錯。有發展潛力的想法之所以通常無法商業化,原因就在於創新者無法找出哪一個部分是錯的,進而盡快做出調整。為了讓他們的想法能夠快一點上市,優秀的創新者會採用科學方法。他們清楚確認出想法背後最大的不確定性,然後嚴謹地設計和執行實驗,以便測試他們的假設。就像是優秀的科學家一樣,他們不只研究成功的實驗結果,同樣也會探究意料之外的結果。

*你要如何以更經濟和更有效率的方式來學習?實驗不一定非得都是複雜而又昂貴。打電話給專家,就可能協助你更清楚了解一個重要的營運假設。向顧客展示一個想法的粗略實體模型,便可以讓你初步判斷他們的興趣高低。花一些工夫尋找簡單而且有效運用資源的方法來學習,或許便可讓你的構想成功上市,避免在上市之前就把預算燒光。

「別只是隨手找件事情來做,先好好站著。」年輕的醫學院學生可能會聽到這句話,提醒他們,有時候,不要立即採取行動反而是最佳的行動。在病症的根本原因明朗之前,就急忙採取行動,可能會造成更多的傷害。當然我們應該積極追求創新,不過,花時間考慮一下上述的問題和相關問題,有助於讓你的行動有明確焦點,並提高你成功的機會。(蘇偉信譯)

史考特‧安東尼 Scott Anthony

領導創見(Innosight)的亞洲業務。談創新的第四本書《創新黑皮書》(The Little Black Book of Innovation)已經上市(哈佛商業評論出版社〔HBR Press〕,2012年1月)。可以在Twitter關注@BradleyAnthonyJ,瀏覽他的貼文。

文章來源: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4248.html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UeMBA&aid=10896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