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創新帶來高溢價奧秘何在?
2011/09/30 11:37:27瀏覽160|回應0|推薦0
創新帶來高溢價奧秘何在?

[轉載自knowledge 智庫網]

發布日期: 2011年8月11日 文:Nicholas Bray: 黃志鵑 (Aileen Huang)

創新瓦解壟斷;創新創造百萬富翁。成功的創新提高公司的盈利並為公司帶來超出淨現值的股票溢價。但公司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創新源自哪裡?如何以創新帶動業務增長與股票增值?這是新書《創新者的DNA》(The Innovator's DNA)所探討的主題。


最具創造力的管理者都具備幾個共同特性:善於聯想、質疑、試驗、觀察和建立人脈。他們在成功的當兒,並沒有忘記繼續探索創新之路。

在成功孕育著更大的成功的商業世界,創新管理者的這些特質將帶領公司超越當前業務所含價值,創造更高市值。最近出版的一項關於成功創新者之特質的研究關注的便是頂尖創新公司的管理者。 “我們發現,這些公司的市值均超出當前業務所含的價值。”這項研究的合作者之一、INSEAD領導力教授哈爾.格萊格森( Hal Gregersen )介紹道。

在研究中,格萊格森和他的合作者--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教授傑夫•代爾(Jeff Dyer)和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M.克里斯滕森(Clayton M . Christensen)共同提出“創新溢價”這個概念。他們的新書《創新者的DNA》(The Innovator's DNA)闡述了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公司如何憑藉創新能力獲得投資者信賴,輕易將其股價市值上抬50%。

格萊格森指出:“投資者投資公司股票基於兩點: 一是現金流,即由當前的產品和服務所創造的利潤;二是預期公司將發布新產品、新服務和進入新市場而獲取的更多利潤。”

好比亞馬遜公司。鑑於公司之前的創新成績,投資者“買公司股票一方面是看重公司當前的產品、服務和所佔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投資者相信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他們預期公司未來將開發新產品、新服務、開闢新市場而獲取更多的利潤,他們願意賦予該公司股票一定的溢價。”

基於此,格萊格森與他的合作者與瑞士信貸集團下屬分支HOLT共同設計了一個可衡量指標,通過對公司現金流和股票市值之間關係的分析,量化創新溢價,並按照創新溢價對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公司進行排名。上榜公司必須是上市公司,擁有100億美元市值,且擁有7年公開數據。
榜單排名出人意表。在很多創新排行榜中領先的豐田,索尼和三星等公司這次都跌出榜外。取代他們的是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相對未知名的公司。比如總部位於加州、創建機器人輔助微創手術系統的Intuitive Surgical; 以巴西亞馬遜森林植物為原料的化妝品製造商Natura Cosméticos; 還有為自動化工廠系統提供電子傳感器的日本公司Keyence Corporation。

榜上名列前茅的還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創新企業如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和谷歌(Google)。不過這個榜單與其他類似榜單不同的是,它評估的不僅是過往的業績,還包括投資者對公司未來前景的展望。 “我們的榜單是基於過往業績對未來業績的預測和展望。” 格萊格森介紹道,“這些公司在過去的至少五年內,都維持高於現金流淨現值的溢價。投資者願意付出溢價,因為他們都相信,這些公司不管在現在還是在將來,都具創新能力。”

上榜公司的一個共同點是公司的股票市值都比它們的現金流淨現值高出至少25%。高居榜首的是雲計算服務提供商salesforce.com, 它的AppExchange服務為企業提供了1000多項應用方案,它最近推出的社交軟件Chatter兼具Facebook和Twitter的精華,便利企業間的合作。市場對公司的創新預期把公司的股票市值從其2010年的淨現值推高了將近75%。百事可樂以25.45%的創新溢價躋身榜單,排名50。相較之下,其它創新排行榜上的常客豐田、寶馬等公司卻跌出榜外。對此,格萊格森解釋道,那是由於當前汽車市場競爭激烈,面對來自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激烈競爭,投資者擔心即使創新也無法帶來紅利。


創新者別具一格的思維


那麼,公司如何培養創新素質,鼓勵創新氛圍?格萊格森指出:“這取決於三個要素:創新人才、創新流程和創新理念。創新者與眾不同的特質不僅體現在思維上,也在行為上。”

好比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如果我們走進他的世界,並跟隨他一天,我們可以發現他的創新想法源自於一舉止一投足。他擁有創新者的DNA。他觀察世界細緻入微;他與形形色色的人交談;他樂於參與各種實驗;不斷地向周圍的人和事提出各種質疑,啟發人們思考,激發人們面對挑戰的勇氣。”

又比如黑莓製造商Research in Motion的聯合CEO麥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還有Intuit公司創始人斯科特.庫克Scott Cook;他們的共同點是善於質疑並找出新的可能性。 “為什麼不是這樣?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到底是怎麼回事?如何做得更好?” 當一個人在舉止投足中表現得“善於聯想、質疑、觀察、試驗和建立人脈,那麼,他們很容易便萌發出非凡的意念,催生新業務、新產品、新服務或新流程產, 並足以改變一家公司甚至一個國家。”

在當今激烈的競爭態勢下,許多公司對創新的投資都不遺餘力。可喜的是,創新能力並非高不可及,相反,只要擁有適當的環境,創新觸手可及。

格萊格森說:“約25%到30%創新能力來自先天遺傳,那是DNA部分。不過,這只佔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來自後天環境。我們在和這些著名的創新企業管理者的訪談中發現,他們的成才環境大多充滿了創新氛圍,其中長輩的啟發尤為重要。除了父母和祖父母,三分之一的管理者認為自己受益於提倡蒙特梭利式教育的老師。

援引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和貝恩諮詢公司主席Orit Gadiesh的例子,格萊格森指出好奇心和敢於嘗試的勇氣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貝索斯小時候一到夏天就去住在祖父母的農場。在農場裡,東西壞了就自己修。他們在不斷的實驗和嘗試中總能找到解決辦法。”

至於Gadiesh, “她從小生活在一個善於提問、善於思考的家庭背景裡。因此,他們兩人的共同點是:不僅擁有先天的創新能力,而且在後天的生活環境中不斷強化這些技能。而當他們長大成人之後,這些技能就能綜合發揮出來。”


那麼,公司如何培養創新、鼓勵創新?格萊格森指出:首先,創新必須自上而下。 “我們發現,比起其他公司的CEO, 創新型公司的CEO每個星期至少多花一天時間關注公司的創新工作,他們不會倚賴二手的數據,而是會親自上陣,下基層實地考察、提出各種問題等等。

其次,創新必須深入到公司的各個階層。在一個真正的創新型公司,創新是每一名員工的工作。 “每一天,每一名員工來上班時,都要有一份責任感:今天如何做得更好、如何能儘自己一份力使公司創造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

最後,公司必須創造創新氛圍,鼓勵員工創新。格萊格森指出,創新型人才並非在任何公司都受歡迎。 “如果一個公司樂於閉關自守,創新型人才將毫無用武之處。他們的創新想法將四處碰壁,如果惹惱上司,還可能被辭退。”

這時與其按部就班毫無前途地守在這樣的公司,不如趁早加入創新型公司,釋放創新潛力,為自己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全球100家最具創新力企業排行榜】由福布斯雜誌八月出版。

發布日期:2011年8月11日

文: Nicholas Bray

譯: Aileen Huang (黃志鵑)

文章資料來源連結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UeMBA&aid=5688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