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_國際工藝設計展
2011/09/27 12:53:11瀏覽91|回應0|推薦0
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_國際工藝設計展

展覽資訊連結:http://www2.ntcri.gov.tw/2011icde/info.html

人類藉由思想溝通與文化交流,達到互相瞭解及合作,現代文明下各國界之間之往來頻繁已成為一種趨勢,各文化無不跨越疆界,積極尋求對話的可能性。本次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會聯盟年會(2011 IDA Congress主題訂為『交鋒』(Design at the Edges),展現各國設計界百花齊放的豐富性。本中心主辦的國際工藝設計展以『跨界、共生』主題(Crossover - The Symbiosis of Craft and Environment)發想策展,則針對了『共生』--和諧共存的概念作深入的思考。共生的意涵可由不同的層次來詮釋,本展覽將從『文化共生』、『設計共生』、『自然共生』三個面向探討。

『文化共生』闡釋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之下,各文化思考如何共存共榮的生存方式,已成為重要的課題。在全球化文化同質化的影響下,各地區文化如何彰顯在地的特色,保存豐富的多元特質,以兼容並蓄的方式共生,才能夠達到各文化之間的平等對話關係。瞭解、尊重彼此的文化,才能夠培養異文化共生的意識與態度。文化是具有自我能量的生命,各種文化將在進化、流動、對話、妥協及相容的過程中完成共生的秩序。本展覽集合各國特色的優秀工藝設計作品,展現各國文化的特質,凸顯文化的異質性與多樣性,期望不同文化互相激盪,產生多元思考與碰撞,交會出創新的火花。

『設計共生』意味著傳統工藝與設計美學之間跨界合作所發展出的豐富面向,跨界合作關係已是當代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在競爭激烈的設計界,各領域之間體會到互相支援才得以在市場上生存,不同專業跨越藩籬產生共生、互助的關係,才能創造新的契機。因此,不論是跨設計領域、跨產業的異業結盟、甚至思想上也跨越了傳統與當代的界線、實用與美感之間的包袱。工藝設計的跨界創意,不僅展現在設計語言與材質技法的創造性互動,在當代美學的影響下,概念上更超越了既定界線與框架,蛻變出創新的思維,為設計界帶來的嶄新的魅力。

『自然共生』則詮釋工藝設計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也呼應了東方哲學中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思維,以柔軟的身段將自然與人合而為一。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共存關係,目前是全球持續關注的議題,綠工藝可說是當代工藝的主軸,重新定義了工藝於生產脈絡中的地位,對環境友善的綠色本質及設計,是追求生活美學與呼應環保議題的雙贏策略。工藝材質取自於自然,經由工藝家的思維與手感注入靈魂,經過使用後,物質在消失後亦回歸於自然,形成一種良善的循環,在創作及生活文化上表現用簡樸質美的生活方式來愛護地球。「綠工藝」亦是工藝產業再發展的一個契機,德國環保學者布朗嘉(Braungart)倡導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 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標示一段從科學、經濟學到美學的思考歷程,發展產品經濟時以自然循環之道,生於自然、回歸自然,讓工藝品成為另一個循環的開始,以美學、『善念』出發,用創意去建構一個新的文明,是歡愉的、生意盎然、共存共榮的。

此次,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很榮幸地主辦『國際工藝設計展』,本著與國際同步接軌的目標,集合當代前瞻性的不同國家工藝團體共同展出,藉由辦理本次展覽,深化臺灣工藝界與國際之間的交流關係,建立長久的合作機制,藉由本中心的交流平台,形塑與國際當代工藝接軌及對話的重要場域。在此感謝各界共襄盛舉,並向各參展國代表及工藝家們致上最高的歡迎之意。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UeMBA&aid=5678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