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0/23 16:52:43瀏覽223|回應0|推薦0 | |
栽培自己九大全球力 [轉載自哈佛商業評論] 曼索.賈維丹 Mansour Javidan , 瑪麗.蒂加登 Mary Teagarden , 大衛.波溫 David Bowen
艾倫在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製造商工作,前途不可限量。公司派他赴北京擔任消費性產品部門在中國的總經理,他上任時摩拳擦掌,意氣風發。艾倫的上司一直強調,中國是全世界成長最快速的市場,他的職責就是帶領公司擴張在中國的版圖。雖然在艾倫之前的那位總經理提醒過他,中國分公司內部有一些問題,會影響業務發展,尤其是行銷與銷售部門對客戶的承諾,營運與配銷部門無法履行。不過在艾倫看來,只要能加強中國分公司各單位的整合,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迎刃而解。 艾倫讀過一些資料,知道中國人的思維較重視群體層面,以群體的利益為優先。因此,他鼓勵直屬部屬更關注公司的整體利益,合作處理問題。艾倫第一次與各部門主管開會時,特別要求他們加強合作,並成立一個跨部門團隊來協調行銷與營運部門。艾倫要求這個新團隊找出公司內部欠缺協調的原因,然後建議解決之道,新團隊對這項任務表示衷心支持。新團隊成員每星期至少開一次會,成員們討論起改進計畫都頭頭是道。 然而,兩個月過去了,公司的內部協調依然很差。團隊成員對大方向的目標達成共識,但一直沒有提出實際行動或具體目標,成員間也不會相互督促改善。他們總是客客氣氣地提醒對方:跨部門協調固然重要,但各單位仍必須達成自身的目標。艾倫感到十分頭痛,他們保護自己地盤的頑強行徑,是他在美國不曾見識過的。 光是才能卓越還不夠 艾倫的熱忱很快就被挫折感淹沒,他在工作與私生活上都打起退堂鼓。他對中國文化的興趣逐漸減退,對中國菜敬謝不敏,寧可光顧西餐廳與西方風格的俱樂部。雖然他先前在美國的表現一直非常卓越,遠超過公司預期,但他還是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中國分公司總經理的職位炙手可熱,而且會讓他的事業發展如虎添翼,沒想到結果卻無法勝任。沒過多久,艾倫就被調回美國,到全球發展事業的雄心壯志,從此煙消雲散。 事後看來,當初艾倫的上司派他前往北京,出發點顯然有待商榷。他們秉持企業界的普遍觀念:在本國市場表現卓越的好手,進軍全球市場也會得心應手;讓這類優秀人員接觸異國文化,就能幫助他們成為國際化的領導人。這些觀念有一定的道理,外派世界各地任職,的確是培養員工全球領導能力的重要做法,然而這麼做還不夠。許多像艾倫這樣才智過人的主管,派駐外國期間雖然盡力了解與適應當地文化,到頭來還是鎩羽而歸。重要的外國職位如果由不適合的主管接任,出線者無法學會適應陌生的環境,並有出色表現,結果恐怕會造成大家都很痛苦,而且浪費許多成本。 艾倫的同事狄波拉(Debra)也有類似的外派經驗,但結果截然不同。狄波拉外派的地點是巴西聖保羅(Sao Paulo),任務是整頓一個士氣低落、績效欠佳的營運團隊。狄波拉上任之後,很快就對新部屬、新環境與新工作敞開心胸,接觸各個層級的員工,提出各種問題,彙集他們建議的解決方案,並和公司內部與外部的當地專家會談。她把握每一次的公務會議和社交聚會,建立自身的人脈。短短一年半後,她領導的團隊就回復正軌。異國文化的挑戰、旅遊經驗、新鮮且多彩多姿的生活方式,都讓狄波拉興致勃勃,儘管必須在困難、陌生的環境中工作,她仍能保持高昂的鬥志。後來狄波拉接下其他許多更具挑戰性的職位,成為出色的全球經理人。 全球心態的三大要素 企業界有無數的狄波拉與艾倫,他們的表現為什麼天差地遠?在涉及文化差異的複雜環境中,哪一種經理人能建立功業?如果你也有縱橫全球市場的雄心,應該如何向狄波拉看齊?為了探討這些問題,我們訪談美國、歐洲與亞洲兩百多位高階主管,並對全球五千多位經理人進行問卷調查。我們請受訪者描述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異國文化帶來的阻礙、與不同文化背景人士共事的感受。我們也詢問受訪者,需要哪些條件才能成為全球性的領導人,以及克服文化差異的經理人。結果我們發現,在海外打天下的成功關鍵,是擁有所謂的「全球心態」(global mind-set),其中包含三大要素:知識資本( intellectual capital),對國際商業運作的知識,以及學習的能力;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對異國文化的開放心態,以及改變的能力;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建立人脈、凝聚人心的能力,以及面對文化傳統、專業背景或政治取向和你不同的各方利害關係人(同事、客戶、供應商、監管機構),是否有影響他們的能力。最成功的全球企業領導人,在這三方面都擁有豐富的資本。 全球心態往往是從人生的早期,就開始發展了。以狄波拉為例,她出生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父母親在美國軍方服務。她也嫻熟多種語言,到過許多國家旅遊,因此她比艾倫更能夠克服對異國文化的心理障礙。儘管如此,根據我們與許多國家高階主管合作的經驗,以及我們企管碩士班學生的表現,我們發現,任何人都可以加強自己的全球心態,而且進步的程度是可以衡量的。不過,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目前的心態。 評估你的心態 了解自身的優缺點當然重要,只是一般人多半光說不練。我們看過許多企業,雖然試圖培養全球營運的經理人才,卻沒有先釐清公司所謂全球領導的定義是什麼,也沒有擬定方法來評估候選人的全球領導能力。 我們的研究也發現,在全球心態的知識資本、心理資本、社會資本這三大要素中,每一個要素又可細分為三項特質。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派駐外國擔任主管,應先根據這九項特質進行自我評估。 知識資本的三項關鍵特質 知識資本是要有能力從全球層面了解公司的營運,三項關鍵特質分別是: 嫻熟全球營運:深入了解所屬產業在全球各地營運的方式、各地區客戶的行為模式、競爭對手如何鎖定客戶需求與掌握客戶習性、各地區策略風險的變化。 掌握複雜狀況:能全盤掌握包含眾多變數的複雜情況,不會因選項太多而無所適從。 開拓國際視野:對世界各地的文化、歷史、地理、政治與經濟制度,懷有濃厚的興趣。 心理資本的三項關鍵特質 對心理資本來說,接納新想法和新經驗是極為重要的,三項關鍵特質分別是: 熱愛多元文化:期待有機會能探訪世界各地、體驗異國文化、嘗試新的做事方法。 渴望冒險:樂於面對不可預測的複雜環境,而且能夠在其中表現優異。 自我肯定:滿懷自信、有幽默感、願意在新環境中冒險、活力充沛;在國外鬥志高昂,不會洩氣。 社會資本的三項關鍵特質 社會資本協助你和那些文化與背景不同於你的人士,建立彼此信賴的關係,三項關鍵特質分別是: 以同理心跨越文化界線:能與不同國家的人結識交往、培養感情。 發揮人際影響力:能統整分歧的觀點、營造共識、維持個人信譽;建立人脈網絡,對象不僅包括同事與上司,也包括其他看似與你較沒關聯的人士。 善用外交手腕:傾聽人們談話,同時體會言外之意;能和文化、背景與你不同的人侃侃而談;與其被動回答,更喜歡主動發問。 我們設計出一套工具,協助企業主管根據九項特質來為自己評分,以了解自身狀況(表1的「全球心態評量」提供了一份範本)。已有數千位經理人使用過這套工具。為了驗證它的成效,我們選定兩家規模超過十億美元的大企業,挑出其中近一千位經理人,將他們的評量分數,與公司對他們全球領導才能的評價作比較,結果非常清楚:評量分數較高的經理人,在公司績效管理系統(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的評價也較高。
本文開頭提到的狄波拉和艾倫在全球心態評量上的得分,就可以用來預測他們赴海外任職的成效。狄波拉在三項資本的得分都在四到五分之間,艾倫則都在兩分左右。 擬定改進計畫 充分了解自己目前的狀況後,你就可以擬定改進計畫。我們建議經理人從事各種不同的活動,來累積成功必備的三種資本,首先從自己最弱的領域著手。我們將這些活動區分為五個類型:閱讀、上網、觀看、實做與聆聽。 這五種做法乍看之下或許平平無奇,很容易實行,不過,它們的效果無庸置疑。我們在雷鳥全球管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的企管碩士班中,讓學生分別在入學與畢業時接受全球心態測驗,結果發現,他們的各項分數都有提升,幅度在 36%(嫻熟全球營運)到5%(熱愛多元文化)之間。參加我們主管教育訓練課程的學員,測驗分數也有顯著的進步。一位受訓主管表示,我們的課程協助他「在碰到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人士時,能設身處地以一個沙國人的心態與對方合作。」另一位主管也認為,上過我們的課後,她才發覺,自己低估接受海外經理人職務前需要的準備時間。我們的最新建議,都公布在hbr.org/globalize-yourself-list上,但我們提供的建議經常會作修改。歡迎讀者提供想法與評論。 改造1:累積知識資本 如果你想影響與你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先決條件就是充分了解彼此的差異。以艾倫為例,他認為中國人比美國人更重視群體,因此期待中國籍主管較願意相互合作,重視公司的整體利益。然而,艾倫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其實相當淺薄,如果他下過更多工夫,也許就會知道,中國人非常注重「避免不確定性」。兩種思維都可從中國長期接受威權統治、經常爆發種族與地區衝突的歷史來理解。因此,想在中國成功,任何改變現狀的做法都必須清楚陳述,並訂出明確具體的步驟。 了解中國人與美國人的相似處,應該也會對艾倫有幫助。中國經理人和美國經理人一樣,都是高度「績效導向」(performance orientation),非常重視目標、意見回應與成就,對這三者都會採取積極行動。當初艾倫如果認清這一點,或許就會為他的團隊,訂出較詳細的評量指標與目標,後來的挫折感也不會那麼重了。 經理人想認識不同文化的相似與歧異,除了修習相關課程外,還可以閱讀大量報導全球事務的出版品,例如,《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瀏覽深入報導各國國情的網站,像是 CultureGrams.com,或是解釋各國企業文化規範的網站,像是 Kwintessential. co.uk;甚至可以觀看關注國際情勢的電視節目,例如,「瑞克.史提夫斯從後門看歐洲」(Rick Steves'' Europe Through the Back Door)、「查理.羅斯秀」(The Charlie Rose Show)。經理人如想強化自己的認知能力,不妨試試《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等雜誌的益智謎題。參加講座與研討會,了解如何到某個國家或地區做生意,也可以提升知識資本;經濟學人集團(The Economist Group)主辦的「俄羅斯企業圓桌會議」(Russia Business Roundtable)與「印尼高峰會」(Indonesia Summit),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種資本中,知識資本最容易累積。大部分在本國市場表現傑出、有機會外派其他國家的經理人,只需付出努力,就能得到知識資本。 改造 2:累積心理資本 最難培養的就是心理資本,因為一個人的性格能(或應該)改變的程度有限。但我們認為,心理資本還是有增進的空間,儘管幅度可能不如知識與社會資本那麼大。心理學與專業發展的科學研究結果,也支持我們的看法。我們企管碩士班的學生在畢業時,心理資本的測驗分數比剛入學時進步了 5%(當然,進步的幅度的確遠低於知識與社會資本)。 我們建議經理人,先深刻反省兩個問題,以加強你的自知之明,最好能因此而激發改變動力。第一個問題:我對陌生的民族、地區與事物有什麼感受?為什麼?第二個問題:我是否認為有必要改變這種感受?為什麼?這種改變對我有什麼好處? 回答了這些問題後,你就可以進行一些活動,來增加心理資本。主要的做法,是接觸各種新經驗與新想法,例如嘗試跨出平日的社交圈,接觸其他領域的人士;欣賞外國電影、吃外國菜、參觀外國的博物館。例如,在雷鳥全球管理學院最近舉辦的全球心態研習會中,學員為了深入了解伊斯蘭文化,決定造訪土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的托普卡匹皇宮(Topkapi Palace),這座博物館典藏多件伊斯蘭教最神聖的歷史文物。 改造3:累積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主要以人際關係為基礎,必須透過實際經驗才能獲取。然而,我們還是可藉由某些方法,來增進自己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聯絡感情的能力,對象除了其他國家的人士,也包括本國不同次文化的人士。重點在於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接觸那些興趣與專業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例如,參加戲劇或音樂課程,就能認識演員和音樂家。 加入公司負責國際業務的團隊,擔任需要到國外出差的工作,顯然都是累積全球社會資本的有效方法。前往國外度假也有幫助,行程如果包含教育訓練計畫的話,就更好了。還有一些方法,不必花費時間、金錢去旅遊,就可以接觸到其他國家的文化。例如,提供住宿給外國交換學生、義務指導新來的移民、上西班牙語或印尼菜課程。 請外國同事吃午餐看似小事一樁,卻也是累積社會資本的好機會。你可以問對方一些問題,例如,在他們的文化中要如何贏得別人信賴、扮演好領導人的角色;也可以請對方談談他們國家的人際溝通禁忌。從這類談話中得到的深入知識,日後出國任職或許就可派上用場。社交網絡團體也提供跨越國界拓展人際關係的管道,而且同樣不必花什麼錢。透過LinkedIn、Facebook等網站,可以聯絡散居國外的舊識,你也可以參加InterNations、Expats Abroad等具有廣闊全球觀點的團體。 今日世界各地人們彼此認識、相互連結的程度,遠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這是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這本暢銷書的主旨),然而,這並不代表人們已為這種高度的資訊流通和人際連結做好準備。一位企業主管告訴我們:「我對你的認識增加了,但這並不代表我就能欣賞你,或者願意和你共事。」 問題在於,儘管企業已經全球化,而且各地互相連通,但我們大多沒學過如何和文化、背景都與我們不同的人共事。和別人共事時,我們各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理解、行動和溝通,而且不善於和不同文化的人共處。換句話說,從科技與大家相互連通的觀點來看,世界也許是平的;但世界同時仍是崎嶇不平的,因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員工,可能是用不同的方式做事。在這個崎嶇不平的世界,我們需要能夠超越文化與政治的領導人,來激勵帶動文化與背景和他們截然不同的人。
文章來源: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1367.html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