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29 16:20:14瀏覽1971|回應5|推薦28 | |
德國現有的政黨當中,若比年紀最大歷史最悠,非社會民主黨莫屬。早朔1875年,俾斯麥統一德國之後四年,全德工人聯合會和德意志社會民主工黨,就在馬克思協調折衝之下,合併為一,完成了社會主義路線的大整合。
正如19世紀大興於歐洲的許多社會主義黨派一般,草創的社會民主黨傾向馬克思主義,具有階級性和革命性。因此,遭到第二帝國軍國主義者的無情鎮壓,一度還被列為非法。 然而,處此強壓重迫下,社會民主黨並沒有瓦解,反而更加團結更形壯大。同時,修正了革命路線,改寄希望於民主選舉,推動合法的體制內政權更替,以完成社會主義的變革大業。到1912年,社會民主黨在帝國議會中,取得了35%的席次。 一次歐戰後,第二帝國滅亡,威瑪共和取而代之,社會民主黨終於取得執政權。不幸,黨內的路線之爭,反因取得政權而裂痕更深。先是國際派反修派起而分裂,到1919年,德國共產黨成立,社會主義的改革派和革命派正式分道揚鑣。 黨內外派系鬥爭不斷,再加上,龐大的戰債支出壓垮了德國經濟,使得威瑪共和一直處於政經不穩的風雨飄搖中,前後14年,歷經了14個總理。 風雨生信心,信心卻不分正邪。在威瑪共和的風雨當中,信心來自於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簡稱納粹〕的兩面大旗,一,拒付戰債,重振德國經濟,二,廢除不平等條約,恢復民族信心。 就這兩面大旗,收攏了人心,聚集了選票。1933年,納粹黨上台執政。同一年,社會民主黨在議會中,企圖力挽狂瀾,投票反對納粹黨啟動授權法。授權法,授權總理可以跳過議會,直接以行政命令代替議會立法,一旦啟動,等於是中止民主機制。 可惜,社會民主黨是惟一投下反對票的政黨,無力回天。授權法啟動後,納粹黨大權獨攬胡作非為,威瑪共和名存實亡,社會民主黨也遭到禁止取締。 二戰過後,聯邦德國重啟民主,社民黨重掌左派大旗,和右派保守人士組成的基民黨,一左一右,互相抗衡,角逐執政權。同時,一小群自由主義者,以確保經濟自由為主要政見,組成了自由民主黨。因其理念多與社會主義相砥觸,算是右派。 一左二右,兩大一小的政黨結構,一直維持到1970年代,環保意識蔚為風潮,才出現以環保、反戰為中心思想的綠黨。綠黨人士大多來自社民黨中的理想派,其環保政見又不容於保守自由派,因此列為左派。 到上世紀末期,為了挽救低迷的經濟,執政的社民黨總理施樂得,不得不大幅修正左派路線,向右靠攏。此舉雖重振了德國經濟,卻失去了黨內人心,終於導致底層左派出走,另組左翼黨。 德國政壇二大三小二右三左的基本結構,由此而定。 當然,除了傳統的左右派政黨之外,還會有一些時代大潮流激起的浪花黨。幾年前在地方選舉大放異彩的海盜黨,因問政小白兔亂蹦跳,黨中央大搞分裂,如今已雲淡風輕,乏人問津。 今年的新星是德國選擇黨,政見很簡單,反對歐元,力挺馬克。該黨自二月成立以來,已吸收了上萬名黨員,實力不可小覷。根據民調,有24%的受訪者願意將德國選擇黨列入投票選項。 雖說,目前德國的主流民意,仍支持歐元。但,德國選擇黨只要取得5%選票,即可進入聯邦議會,造成一定的影饗。因此,2013年德國大選,多了一個變數,大大增加可看度。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