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進步與繁榮中迷失
2013/04/22 12:45:29瀏覽2767|回應11|推薦41

許多初次訪德的台客,在遊覽幾天之後,往往生出一個迷惑:德國,跟想像中的,大不相同。許多初次訪台的陸客,在旅遊幾天之後,也往往生出一個感嘆:沒想到,台灣如此落後,這般蕭條。

期待來自於想像,德國之於台客,台灣之於陸客,都曾是進步與繁榮的象徵。在他們的心目中,進步,必須是高樓大厦林立,繁榮,必須是路上遊人如織。因此,一旦期待落空,迷惑自起,感嘆自生。

高樓大厦林立,代表進步?或許,老德也曾如此想過。就以本市的三薄片大樓為例,這棟玻璃帷幕辦公大樓,高95米,又高又薄三片相接,看起來很現代。其實,它建於1958年。

1958年是什麽概念?老共炮打金門,引發八二三炮戰,大陸內部搞多快好省大躍進,土法大煉鋼,一天等於二十年。台灣的國民政府在老美力挺之下勉強維持,人均GDP約150美金,沒有股市沒有電視,鄉下連自來水都沒有。

話說二戰過後,德國人歷盡千辛萬苦,在廢墟中重建工業。當時有一個悲觀的作家寫下了一段話:每個德國人5年才能有個盤子,每12年才能有雙鞋子,5個孩子只一個有尿布可用。

結果呢?只花了幾年,1951年德國的工業生產就超過了戰前的水準。此後十年,經濟飛速成長,每年的GDP成長率都在8%上下。這是戰後世界的第一個經濟奇蹟。

三薄片大樓正是德國經濟奇蹟的代表作,代表老德有能力也有財力建造此類高樓。然而,三薄片大樓的出現,並沒有引起雨後春筍般的搶建高樓熱潮。過了五十多年,三薄片大樓仍然是一樓獨高,孤立無伴。

為何老德沒有一窩蜂的搶建高樓?很難猜測,不過,從一個寫實派作家,在1958年寫下的一段家鄉描述中,也許可以略窺一二,他說: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廠不斷冒著黑煙,鑄造廠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還有飄浮在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層黑灰。潔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為灰色。紅瓦白牆,綠草如茵的家園,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沿岸化學工廠林立的萊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萬多種不同化學藥品調成的雞尾酒。

這就是工業發達的殘酷代價!下一步呢?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艱難,第二條容易。

第一條艱難路是拿工業發達成果的一部份,走回頭路,去改善被污染的空氣和河川。第二條容易路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家一起分攤成果,共同享受繁榮。媽拉個巴!等了一百多年,才輪到我們。

很顯然,德國人選擇走艱難路。如今,魯爾工業區的空氣純淨度,好過台北市民生東路住宅區。萊茵河中,有人游泳有人划艇,河裏有魚可釣,沙灘有蛤仔可摸。在空氣和河川逐漸淨化之後,德國人更進一步,致力於防治土壤汚染,一心要恢復祖先留下的一片淨土。

正因此,容易路上的人們,來到艱難路上的國度,找不到心目中的進步與繁榮,不免大失所望。也難怪,大陸客世界撒錢,北京城煙霾蔽天。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RTaiker&aid=753033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Bismarc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關鍵是人才還在
2013/04/25 03:47

二戰之後,歐洲之所以能再次發展起來,主要是是人才還在,當然還有科技教育基礎還在,公司技術積累還在。

工廠被轟炸了,工程師還可以再建起一個新的工廠,建築房屋被炸平了,建築師還能設計建設出一個新的建築。而人才沒有了,什麽都建不起來。

有時候跟朋友爭論,爲什麽台灣能在49年之後發展得如此之快,很多朋友都套用TG的說法,是因為蔣先生把大陸舉國的黃金和外匯都搬到台灣了,但是個人認為,跟著蔣先生去台灣的那些幾百萬人中,雖有不少農民出身沒有受過什麽教育的普通士兵,很大一部份是精英階層,諸如大學教授,知名學者,企業家之類的,如此多的人才,聚集到台灣,發展不快才怪呢。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3-04-25 15:24 回覆:

的確,人才之重要有如DNA,只要有材料,就能複製,甚至新生。

不過,隨老蔣過台灣的人才,對穩定其統治很有用,與台灣經濟發展無關。老蔣心懷大陸,整天做他〝一年準備二年反攻〞的美夢,軍費用掉過半歲入,就算有建設也是為了建設他的〝反共復興島〞,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一直到小蔣當了行政院長,才真正放棄反攻,立足台灣建設台灣。有了正確的領導人,任用了有能力的幹部,再加上刻苦耐勞的人民,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三支柱。

至於老蔣運台黃金,當初對新台幣的穩定起了大作用,兩岸既和解,應全數歸還。隨老蔣來台的故宮文物,也應歸還故宮。


right on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2013/04/25 02:08
我想,德國與日本能夠從戰後的廢墟中很快地站起來來,除了大家說的一些原因外,還有其本身原有的科技基礎與 know how,只要有資金,很快就可繁榮起來。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3-04-25 14:33 回覆:
的確如此。不過,德日有差別,二戰後日本的工業設施基本完整,魯爾工業區則是片瓦不全。

OOPs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舉世的文明古國那家能有今日中國成就?
2013/04/25 01:24

歐美國家能迅速從二戰後翻身得利於1. 馬歇爾計劃 2. 美國代為看門 3. 工業化的早兼有人口少之利。這些條件中國一個不具。共產黨搞一胎化,中國式經濟過程中出現太多太多制度和人道上問題。但20年來好歹也追上了不少與先進國家的差距。我們為中國之強大進步喝彩之餘也對無數被犧牲被壓榨的廣大人民哀悼。這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到底功過如何,敝人目淺只能留待後世史家定論。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3-04-25 14:29 回覆:

資過頭了,必須轉回社。


right on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確實如此
2013/04/24 20:49

確實如此,第一次去德國,從 Dusseldorf 入境,自由行,一路玩到 Cologne, Heidelberg, 時間不夠,可惜沒到 Augsburg.  

一到 Dusseldorf,正碰上該市做推展冬令什麼的活動,市區沿街做成一長條簡便人工的滑雪道,舉辦滑雪比賽(等不及冬天啦),商家搭起臨時舞台做秋冬裝秀,街邊還有三三兩兩的各種遊唱及技藝表演,真讓我大開眼界,不知如何評價。  既來之則安之,沿街路攤上吃熏鮭魚三明治,炸魚片,喝啤酒,與那些藝人聊天,合照,消磨一下午,也是趣事。 

本來以為Dusseldorf 的高樓零零星星,沒有什麼好看的,等到乘纜車過河到舊城區,剛下過雨,倘佯于濕濕的萊茵河畔公園,令人忘返,只想一直走下去。 夏末的公園,綠的綠,紅的紅,黃的黃,有形有色,群鳥霎然飛舞點綴其間,不加人工雕琢,煞是美麗; 等再回到新城區的Rhine Tower (Rheinturm)裡面的旋轉餐廳喝咖啡看市區與河港,就別有一番風味了。

唯一的憾事是很多地方路牌沒英文,對我這不懂德文的人就慘了,強記路名不說,在高速公路上只見50公里,30公里,10公里等的牌子,卻不見路名或exit sign,但不知是從哪到哪10公里,習慣美國笨人開車的我,搞不清出口,只好瞎猜,到處問路,最後不得不把租車還了,改乘火車與計程車。

奇的是,路上沒見什麼英文,可是等我問路時,幾乎人人英文一級棒。 可見德人的教育不是蓋的。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3-04-25 14:13 回覆:
歐陸各國大都沒有英文路牌或路標,的確不利遊客,不過都是字母字,惡補一下,行可通也。

wcgu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歷史已成過去
2013/04/24 15:53

下面有人提到,德國跟其他歐洲國家掠奪世界一百多年云云。

那又如何?掠奪得再多,也都已在兩次大戰的砲火中灰飛煙滅摧毀殆盡,今日歐洲的進步,是靠著戰後的努力得來的,除了無形的技術跟知識以外,在有形的物質資源上,戰後歐洲不會比戰後中國好到哪去。更何況,歐洲在戰火中受到的破壞恐怕還比中國更烈,歐洲許多地方都經歷過德軍進攻與盟軍反攻兩次蹂躪,但在中國,國軍並沒有多少反攻。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3-04-24 16:35 回覆:
戰後德國重建之速,部份得利於四國占領,舉國埋頭苦幹,軍費一毛不花。東西分裂後,進入冷戰,占領軍變NATO軍,繼續看門。北萊茵是英軍佔領區,至今仍有英軍駐紮。

Bismarc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這些事情不斷的在中國大陸重演
2013/04/24 03:43

現在最痛心疾首的是,國內一條條河流被污染,無遏止的發展工業,空氣污染的已經讓人窒息。

我們常說以史為鑒,前車之鑒,但是歐美發達國家的先污染,后治理這種老路不斷的在中國大陸重演。前年還有人說,我們不走發達國家所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們要提前防止污染。現在看來都是屁話。

這些天在遊玩德國各個小鎮,覺得這裡空氣是那麼的好,天空是那麼的藍,草地是那麼的綠。跟上海霧霾的空氣,動不動PM2.5達到好幾百,有種以前是生活在煙囪里的感覺。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3-04-24 13:54 回覆:

先污染後防治,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污染防治之中,防,環保法令對工業是一種限制,治,環保工程沒有商業收益,兩者皆不利經濟發展,太早推行會使GDP成長率下降。

對一個基礎不夠但飛快成長的經濟體來說,GDP成長率驟降,非常危險。因此,每一個經濟成長奇蹟,都逃不過先污染後防治的命運。德國在經濟成長奇蹟之後10多年,才出現綠黨,大力推環保。

中國大陸在完成鐵路網之後,是大力推動環保的最佳也是最後時機,否則,當年倫敦一天死數千人的煙塵事件,可能易地重演。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搞不定暖氣?
2013/04/23 21:03
冬天太冷? 高處不勝寒。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3-04-24 13:17 回覆:
已全面翻新。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是這樣嗎???
2013/04/23 11:55

德國和其他歐美國家一樣,掠奪世界落後國家100多年,除了工業技術發達外,民間大都算是富有,光搜刮且藏起來的黃金不知多少.

別老是想著外國月亮圓,亞洲 非洲和中南美洲都是受害者,總有一天這些白人會受到報應.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3-04-23 16:02 回覆:
讀西方帝國主義的掠奪史,的確令人憤慨。然而,緊抱歷史,亟思效法或力圖報復,都非正途。

天涯過路人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再稟堂主:
2013/04/22 21:50
從新再讀一次,發現您還是對的。最近眼睛和腦袋瓜常常脫線,容易jump gun,尚請海量。

天涯過路人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禀堂主:
2013/04/22 21:46
"... 台灣如此落後,這般蕭條"莫非手誤?

不過臺灣及大陸在心靈層面上確實是比歐洲許多國家來的落後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3-04-23 15:50 回覆:
看某電子報的陸客旅台感言。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