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30 17:02:44瀏覽10466|回應10|推薦39 | |
德國的教育制度,迥異於英美,其差異之大,就連寫十篇論文,亦難詳述。本堂主照例不做這種傻事,還是以散人之筆,漫而談之。
德國的教育,主要源於一個理念,人人有發展其天賦才能之自由。因之而生,有兩大特色:一曰免費,一曰多元。 要發展天賦才能,必先受足够教育。因此,政府有義務提供免費的教育。從小中學13年,到大學6、7年,一路免到底。而且,只要定居德國,不論國籍為何,一視同仁。 兩德統一後,重建東德吃掉了幾萬億的預算,政府財政吃緊,間接擠壓到教育經費。撑到世紀之交,有些州政府終於吃不消,開始向大學生收取學費,每學期5、6百歐不等。 眾學生二話不說,一狀告上憲法法庭。因基本法只規定發展自由,卻沒有明文說教育免費,很快判決下來,大學收費不違憲,收不收由各州自決。 又過數年,北萊茵州政黨輪替,社民黨一上台,宣佈取消大學收費,並推動訂立州法,以確保教育永遠免費。其它各州有的跟進,有的不跟。總的說,教育免費,精神常在,力有未逮時,緩而施之。 基於同一理念,人的天賦才能各有不同,教育也應該相對的多元化,以追求人盡其才,以及教育資源的合理運用。 多元化始於小五,學習之道一分而三,G、R、H,三條路。 G是學術之路,一路直升大學,碩士博士,看你腦力有多少。 R是技術之路,注重應用科學,畢業後可進科技學院,再進修。 H是職業之路,基本教育完成後,投入實習,一畢業即可就職。 有人要問了:那這樣,大家都走G路上大學,誰去唸R技和H職呢? 答案很簡單,大學十分難唸,越唸越難,一般6年才能畢業,唸7、8年的,比比皆是。半途而廢的學生高達2成,更慘,高不成低不就。 況且,德國一向以工立國,工人工匠工程師收入不差,職業受敬度有中有上。一消一長之間,想走G路上大學的人實在不多,高中畢業生進大學的比例只有30%左右,遠低于OECD的平均值64%。 就這樣,德國在OECD的評等中,一直是教育水準低落國。 時窮節乃現,水落磐石出。歐債危機爆發,問題來了,各個教育水準超高國的年輕人失業率也超高,只剩教育水準低落國的年輕人失業率也很低落。 一陣羨慕之餘,大家才警覺到盲目追求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只能博得虛名,並不適合社會需求。唉!太慢了,講求實際不知變通的死腦筋德國人,又再下一珹,頜先群雄。 當然,德國的教育制度,缺陷也很多,離完美甚遠。因此,在進入新世紀之後,聯邦教育部致力推動了多項教育改革。這個,有空再談。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