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3 20:07:58瀏覽1250|回應0|推薦13 | |
金剛經讀經淺得 52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愛徒老師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佛陀鞏固了須菩提「不住相」的生命觀點後,繼續要鞏固須菩提「不住法相」的生命觀點。這些千二百五十大比丘各有佛陀所教導的不同業處,故修行的法相亦有許多差別。所以依須菩提個人的經驗,佛陀有說法。在這種經驗的推論下,佛陀提醒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 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佛陀說法不為說法(建立種種法相),而是使眾生能「覺」而恢復本來面目。依佛陀之意,法如筏,是度至彼岸的工具。重點不在法相上的不同,而在使用這些工具的眾生是否真能: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 所以若有人說,佛陀是主張這樣、那樣修行才對的,是對佛陀的心意不了解,對佛陀產生了極大的誤解。偏偏現代的佛教硬是走上這條路,論大說小、分宗立派、禪淨互爭,風動幡動卻不知仁者心動,落在法相的分辨上。如六祖壇經云: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詰訶。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所以若對佛陀所教的法相,不去思惟而依文解義,則三世佛冤。 佛陀說法不在外說而在內悟,長老偈長老尼偈,眾多聖弟子是看到拉車的牛陷在泥潭中如何奮力而起開悟的,周利槃陀伽掃地開悟的,這些都是例證。若不知佛陀所說義,怎能相信無情說法、天地默默不盡千言萬語。 所以佛陀再次向須菩提提示,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真知說法不為說法,才懂佛陀這段話。所以六祖對志誠說: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而志誠當時了悟後說一偈:「五蘊幻身,幻何究竟,迴趣真如,法還不淨。」六祖予以肯定。 願以此功德 回向法界諸含識 一念霜融悉清淨 同證無上道 隱士合十頂禮敬安祝福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