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20 18:58:50瀏覽2920|回應1|推薦5 | |
台北地院徐千惠等近廿位女司法官,求助於詹媽媽婚友社相親,與立委李慶安以「洪秀柱嫁出去」為生日願望,只是筆者這幾天隨手捻來的類似新聞,媒體為徐千惠找的理由是工作太忙與環境閉塞,筆者再翻看許多電視與平面媒體,好像只有年代新聞與蘋果日報說到重點,此即「婚友社還說明現在會員狀況男女是一比六」,所以他們會建議女方「放寬條件」,類此不肯面對現實之解讀,充斥我國媒體,因為許多新聞女強人主管,其實也面對同樣無日無之的煩悶問題,為了面子,只有選擇當鴕鳥逃避! 其實徐千惠還年輕的很,看看筆者近來蒐集之訊息就知情況之嚴重,因為所列政治為主的人物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而其他名不見經傳之各業女強人就更不知凡幾,類如呂秀蓮、陳文茜、蔡英文、李紀珠、殷允芃、陳菊、吳碧珠、許玉秀、沈智慧、劉世芳、洪秀柱、李永萍、陳敏薰、賴幸媛、蕭薔、葉素菲、蘭萱、高金素梅、蔡玉真、紀惠容、楊瓊瓔、章仁香、黃智賢、鄭麗君、王昱婷、陳香吟、關之琳、秦儷舫、顏聖冠、林育卉、范雲、高惠宇、林奕華、田金麗、呂寶靜、成嘉玲、應儀如、王娟萍、張小嫻、吳典蓉、羅淑蕾、楊麗環、鄭麗文、楊貴媚、蘇慧倫、陳亭妃、張曼娟等等數不清耽誤了青春,且幾乎已失去生殖能力之才女富婆,眼光仍不得不高,但她們心目中之好男人早被搶光,您能不為這麼許多西化過頭之時代悲劇犧牲者嘆息! 中國五千年悠久足為天下典範之僅存有史文明,是當今世上唯一的,因此許多歷經數千年考驗而得以存活之俗諺,絕不可以八股等閒視之,甚或棄之如敝屣,我炎黃子孫對先賢之文化遺產,務要根據現況多與咀嚼深思,因為古人也必曾遭遇類似之困境,如果仍覺不符現代需求,當然可以暫置一旁,可是許多智慧結晶之所以能歷數千年不同文明之摻雜而仍不絕滅,絕對有它的道理,重點就在我們不可窮追其表面似為不當之「文義」,而忽視所隱涵歷久不衰之「真精神」。 近年來未婚單親之高學歷女性多得嚇人,一個我國數年前之統計數字可以証明,此即卅歲以下女性有偶率約為同齡男性之兩倍,四十歲拉平,而六十五歲以上男性有偶率則反為同齡女性之三倍,您看問題嚴不嚴重!另據國科會「台灣結婚率與婚姻配對模式之變遷」之研究指出,「在民國八十九年,四十歲以上的女性碩、博士未婚比率已上升到超過百分之十六;但同齡的碩博士男性,只有百分之五未婚。教育程度愈高的男性,年紀雖大,行情非但不減反而愈好;但女性教育程度愈高,未婚率愈高。」 因之高學歷女性或受女性主義影響,或為現實社會所困,原本都是非常用功的乖乖牌模範生,全都順著無哩頭政權之夢幻口號努力奮進,哪裡知道如今竟落到一輩子小姑獨處的不公田地,連最起碼女性生育安家之微薄慾望都不可得。如以宇宙之宏觀來看,地球已存在六十億年,現有人口六十多億,而地球比之星雲宇宙,更乃一粒沙子都不如,人是生物,本能就在求生繁衍,工作是為了生活,哪來什麼男女平權,自我實現?這些對極大多數人,尤其是女性來說,都是不能當真的。 又根據內政部統計,民國七十六至九十二年間,我國越印柬等外籍配偶人數達十一萬人,而大陸港澳地區配偶人數更高達廿萬人,且每三對結婚者當中,即有一對是國人與外籍或大陸港澳人士的跨國婚姻。各位可以看出,雖然現代社會天天高唱男女平權,可是此等外來「配偶」仍多是指女性,因為現實社會不分中外古今,仍是一家不可二主,多是夫唱婦隨,嫁雞隨雞,而我可憐婦女同胞類如文成公主遠嫁異邦流離失所的,筆者在歐州也看到不少!雖然這個數字內含許多假結婚與高齡榮民老夫少妻情形,但問題嚴重性仍不言可喻。 詹媽媽同時也強調,女性其實不是不想婚嫁,而實在是苦無適當之對象,所以這應該不是既得利益男性發現自己逐漸沒有優勢而作的垂死掙扎,因為男人強烈之性與傳宗慾望自會到處找女人,一般社會上男性也無與女性爭權奪利的必要。是故以女性主義思惟為主之現代社會,造成高學歷強勢女性嫁不出去,而弱勢男性必須藉文化相異投機女性來飲酖止渴,致社會往貧富懸殊的方向邁進,讓家戶間更加之不平等,強勢女性其實亦得不到任何好處,因為完滿的家庭才是女性真正之寄望,這樣兩性雙輸的痛苦局面都是目前顯而易見的,一般家庭之離婚單親現象當然亦受波及而遽增,因此社會將為這種畸形現況付出嚴重代價,您能說「女人無才便是德」沒有道理嗎? 筆者以為「女人無才便是德」之真正精神,其實在讓社會維持適度之男高女低的正常家庭結構,反之男女等高甚或女高男低,容易造成一家二主的不適當權力結構,這是不利於正常婚姻關係的,也自然不難增加離婚之結果。一人單打獨鬥在競爭劇烈之現實社會亦不易成功,因此兩性在家中爭平等毫無意義,家和萬事興,家庭昌旺才是最重要的,此時男女老少同受其利,夫妻如為爭權而不幸家庭滅毀,自必同受其害。而男女平權絕對是幻想,男外女內、一夫多妻、生理結構、平均壽命、經濟條件、生育養顧等等,都是男女無法平等之重要因素。 讓女人接受完整教育或為時勢所趨,筆者倒不會被所謂之「時勢所趨」嚇倒,因為時勢並不一定是正確發展的,所以政黨間之競爭,常是保守對抗自由,而知識份子有時就是要逆勢而行。筆者當然亦略知古今社會狀況之不同,因中國自古以農立國,社會之主要階層為農民,工業革命讓多數農民轉業為製造業資本家之廉價勞工,所以相對於少數之士商階級,「女人無才便是德」的確是維持男高女低之有效方法;現代文明社會則以高學歷之服務業居大宗,所以我們勢須對適度男高女低之精神,重新加以調整,因此如何讓大多數女性接受完整,但卻與男性內容不同且程度相異之教育,就是我們當研究之更精緻規劃方向。 筆者以為根據家國需求與女性性向,讓大多數女性接受類如教育、護理、藝術、學術、會計、理財、家事、廚藝、社會與商業服務等等,適合女性發展面向之教育方是正途,且提供女性在所有適合女性面向的教育以相同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應以學士或碩士做為一般女性最高之教育標準,如此應可糾正目前社會因女性主義誤導而產生之扭曲亂象。筆者在此也必須強調,「家主」多元化之社會,當然必須尊重少數群體的特殊需求,讓他們對所堅持的個人理想有與他人平等之競爭基礎,如所謂之女強人、同性戀等等,使不至讓這些「少數群體」於索求無望後,產生對社會之革命震盪,但卻必須嚴格制止對這些少數群體特殊需求的「鼓勵」。 與我的見解相同,奈何這世界自以為聰明、讀書不求甚解的人太多了....~亞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實含意 女子「無」才便是德 黃庭禪創辦人 張慶祥 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癢癢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 上一回我到深圳上禪修課,課後有一個女同學雙手交叉在胸前問我:「張老師您這麼樣的捧古人,那我請問您,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請您解釋看看,為何古人這麼歧視我們女性?憑什麼做聖賢啊?」 我說:「你講的好,大家都有這樣的誤解,不過在解釋之前我想先請問你,這句話的上聯是什麼?」她被我問得楞了一下,然後說:「嘿!有嗎?有上聯嗎?」下面的同學鴉雀無聲,接著有個同學說:上聯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我說:「這是另外一個大家都誤會的問題,我用別的篇幅再來解釋,不過這句話 卻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上聯,因為一句七個字,一句十個字,字數不一樣,怎麼當上聯!」 這會兒大家面面相覷,都被我問傻了,我接著說:「本來這句話的上聯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聯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 才」!這話是希望一個有為的男人,要以德行為主,以才幹為輔的意思。為什麼要以德行為主呢?看看現今社會這麼亂,詐騙這麼多,網路上什麼希奇古怪傷天害理的事都有,這就是有了才幹卻缺乏德行的後果,總之,這句話是告誡每個男子要以德行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視才幹。 而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又是什麼意思呢?依然是勸女子要以德行為主的意思,而非貶辱女人不能有才幹。這整個誤會是因為錯解了「無才」的「無」字所造成的。這個「無」字是動詞,是「本有而無之」的意思,也就是”本來有才,但心裡卻自視若無”的意思。 舉個例子來說,就像古人說的「無物」不是世上真的沒有萬物,而是在萬物的圍繞中,內心不起一點罣礙的意思;「無我」不是真的沒有我,而是對於我的一切得失無掛於心的意思;「無念」也不是真的沒有念頭,而是沒有妄念,在念頭中依然自在的意思。 所以「無才」不是真的沒有才幹,而是“我雖然很有才幹,但一點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視若無”的意思。古代的女子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卻擁有過人的才氣,還能自視若無,這不是非常高尚的德行嗎?這句話明明是在褒獎我中華民族的女子,有如此高尚的德行!哪裡有歧視女人的意思呢!而我們竟對這麼好的一句話,誤會如此之深,我們實在是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是我們太對不起古人了!不是古人對不起我們啊! 每次同學們聽我解釋完後,女子們都大快人心,男士們也都如釋重負,他們說我的解法太創新了!唉!我豈敢創新!我這解法都是古人的原意。不信的話,我把隋唐演義裡的原文,引證予各位參考便知: 「隋唐演義第三十七回: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才何必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歎為有才無德,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 故知古人所謂的「無才」,本來是讚賞那些有才的女子能自視若無,不自炫其才的高超德行,而非貶抑女子!是我們受到文字障礙的關係,誤會了老祖宗的苦心,我們應該要對老祖宗深痛的懺悔,並且要以身為中華子民為榮的! 有趣 ~ ~ 分享吧 2007年11月02日 星期五 上午 9:12
分享「女人無才便是德」這一句話的真諦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難道說女子一定要沒有才能才算是有德性嗎?或則是說男人一定要有才能才能算是有德性嗎?當然不是!那麼這一句話難道是在暗示說一個有才能的女子就表示她是一個「沒有德性」的婦女嗎?當然也不是,因此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的女性或男性嚴重的誤解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真正的意思,以為這是古時候男性掌權時代他們不喜歡女人的才能超越男人的一種「重男輕女」之父權思想或是大男人主義。
事實上男性們也蒙受了數千年來的不白之冤。但是「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句話到底是對或不對呢?其實這句話沒有對或不對的問題,因為要瞭解這句話真正的含意就需要從陰陽兩氣的變化與乾坤之道之思維理哲來說起,如此才能說的清清楚楚。
首先談到陰陽兩氣之變化哲理,陽氣代表「輕清之氣」,因此它是指上昇的氣,而陰氣係指「重濁之氣」,因此它是指下凝的氣,輕清之陽氣上昇而為「天」,重濁之氣下凝而成「地」,因此天為陽稱為「乾」,地為陰稱為「坤」,乾者屬陽其性為「動」,坤者屬陰其性為「靜」,乾坤各有所司各有所掌。
因為陰陽天命不同,屬性也各異,因此陰與陽並沒有什麼大小之分與尊卑之別,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說天比地重要,同樣的也不能說地比天尊貴,因為天地本相生相倚環抱交融而形成寰宇世界,天之形為「圓」,地之形為「方」,天之數屬陽故為「一」,而地之數屬陰故為「二」,這也就是為什麼人的頭形為圓形只有一個,而腳形為方形卻有雙腳的道理。
天之功無所不覆而地之德無所不載,天施以陽光、空氣、雨水以滋養萬靈蒼生,而地生出五穀、雜糧、瓜果、泉水以撫育宇宙間有情與無情之眾生,這就是我們稱天為「乾父」或地為「坤母」之原因了,因為凡間的父母是以「父精」與「母血」來生化我們世人之「肉體」,而天地陰陽兩氣的合化交融則是孕育我們世人之「靈體」,所以我們才會尊稱天與地是我們的「先天父母」,而稱凡間父母為「後天父母」的原因。
「天」雖施陽光、空氣、雨水以滋養萬靈蒼生,但是若無「地」則陽光要照到何方?雨水要下到哪裡?空氣存在又有什麼意義呢?因此若只有天而無地則不能成就滋養萬靈蒼生之功德,但是若只有地而沒有天,那麼宇宙間的有情眾生與無情之眾生亦不能存活也,所以宇宙間之萬靈蒼生若沒有「天」與「地」之合化交融其實都無法生長與茁壯,因此古聖賢有云:「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天地在陰陽兩氣合化時,只有天不斷的在打雷、閃電、下雨或照射陽光,卻不見地有任何回應天之舉動,蓋因天陽為「動」地陰為「靜」之理也,這種天地合化之過程稱之為「乾坤之道」,也就是說天要「動」地要「靜」,如此才能共同成就滋養萬靈蒼生之功德。
男女之間的「乾坤之道」亦是如此,例如漢高祖劉邦為平民皇帝,他要成就皇帝極品之帝位和一統江山之大業,需要招兵買馬血戰千里,亦要縱橫南北跨越長江黃河,所需的時間要橫跨數年之久,所需地域需跨萬里之遙,才能成就其豐功偉業,但是他的皇后卻不需要,只要漢高祖劉邦愛她封她為后,她就享有超越公侯將相、皇親國戚之地位並與皇帝有同等尊崇之位階,這看起來是多麼的不公平啊!
但是這就是「陰陽之哲理」天地皆然,男性是以「動」來成就其豐功偉業,而女性則係以「靜」來成其榮華富貴之福德,而「無才」並非指女性不需要有才能,而是指女性要悟出「靜的哲理」,因為女性太多的意見或過多的才能,便會與男性的才華相抵消,而使男性的才能難以發揮,這種現象如果是在家庭,則家庭就亂矣,如果是在國家則國家不安,而在國家中這個要保持「靜的哲理」之人即是副元首也,這就是陰陽互補之道理。
一個家庭若妻子能堅守「坤道」之「靜理」,就會以協助丈夫成功來成就她的功德,而不會以強勢態度去凌駕丈夫,而將丈夫踢到一邊或壓制丈夫之發展,以突顯她的才能,這就是「一個成功的男人後面必有一個偉大的女性」這句話之真正意義,因為妻子再怎麼強勢的壓制丈夫而去突顯自己的成就,社會上一般男性並不會認同她的成就,男性會讚美暗中協助丈夫成功的女性,但不太會去稱讚壓制丈夫而突顯自己成就的女性,就算她非常、非常的有成就亦不會遭到男性普遍的認同,這就是陰陽兩氣動靜之哲理。
同樣的動靜道理亦運用在國家的正副元首、單位的正副主官、公司的正副主管方面,因為副主官若居於暗處協助主官成功,而將一切的功勞歸功於主官之領導,則所有的人都能心知肚明的瞭解到這都是副主官協助主官之功勞,因此榮耀仍然會回到副主官的身上來,這也是所謂「老二哲學」之真諦,若副主官經常趁主官不在亂作決策,或在公共場所凌駕主官而突顯自己,則任何人都會鄙視副主官越權,而不會稱讚副主官能幹。
因為擔任副主官的人若任何狀況發生,在決策方面如果常有凌駕主官的情形,那就是五術中所謂的「白虎抬頭」、「地虎壓龍」、「乾坤顛倒」或「陰陽不分」之凶象,但並非所有的情形都一概而論,若是女性能力較強而男性顯然較弱,則「女子無才便是德」中所指的這個「女子」,其實就是指這位「較弱勢之男性」,因此「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中所謂的「女子」,其實指的就是居於「副手」對象的這個應該扮演「坤道」角色之人,而並非完全是指女性而言。
「乾坤之道」的真諦在於一個單位或家庭中,不要同時有兩個強勢的人在爭「主位」,而是主官扮演「乾道」動的角色,副主官扮演「坤道」靜的角色,雖然乾坤動靜有別,但是他們兩者之重要性如同「天」與「地」一般,沒有任何軒輊之分,如果副主官不管在什麼場合每次都要超越職權與主官爭風采,或是妻子任何事都要凌駕丈夫去突顯自己的能力,則任何單位或家庭必然會陷入紛擾不安之陰陽漩渦之中。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句話的主要隱含精神,就是指副主官不要在公共場合突顯自己的才能,以壓抑其單位主官之風采,但卻能暗地裡將自己的才能全力的使出來以協助主官來成就單位的豐功偉業,這才是副主官該有之德性,目前許多的單位與家庭會紛擾不安,其實就是擔任副主官的人不能悟透「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所隱含之哲理,不是嗎?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內涵
陳大惠老師論「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子無才便是德」。有的觀眾很反感,說你這是純粹的封建,壓迫婦女,你怎麼現在還講這個?這個東西被打倒了100多年了。這句話是被誤會的,那麼它真實的意思是什麼呢?首先我們知道,男子和女人是不同的屬性,男子是陽性,就像天一樣;女子呢,她是陰性的,就像地一樣。那麼陰性的、女子的、雌性的都有一個特性:是謙卑,是柔順,是生養萬物。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什麼意思?簡要地講: 第一,女子她有才,但她不顯露自己的才能,尤其是在丈夫面前。丈夫啊,來顯露,他是陽性的;女子呢,她是陰性的,她是謙卑。有德能,她不輕易地顯露,看上去就像無才一樣,那是她的德行。這叫什麼?這叫婦德,謙卑之德,這是第一個意思。 第二,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有一個什麼意思呢?女子的天性就像大地一樣,那麼大地有什麼特點呢?從地上我們拿起來一捧土,我就問大家,這捧土它是能吃啊?還是能喝呀?它還是能穿啊?都不能。沒有任何才華呀,最樸實的莫過於這捧土了,就像我們農村的那個老奶奶、老媽媽一樣,樸實無華呀,每天就是知道刷鍋洗碗,料理家務,伺候老人,教育孩子,相夫教子。看上去,她好像沒有任何特長,沒有任何才華,女子無才呀。但是怎麼樣呢?恰恰正是這捧土,我們吃的糧食、菜,我們穿的衣服這是棉花啊,都是從地裏面長出來的呀。說明什麼呢?她沒有才華,但是她能夠讓她的子孫、讓她的丈夫變得非常有才華,她能養人呢。你看著她在家裏面挺樸實什麼都不會講,你看看她的孩子,三個都是大企業家,她的丈夫是這個地區,這個鄉裏面的大善人。相夫教子,人家這一捧土樸實無華,但是她長養的都是最有才華的棟樑呀。根源就是偉大的女性她的那個婦德啊,那是她的天性啊。你會做女人嗎?女子無才便是德,你懂什麼意思嗎?你不理解、你相反,像這位老師一樣:從小啊,我有才能,丈夫打倒,孩子不管,那這個家就因為你家敗人亡了。 鐘茂森博士論「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人重德不重色,跟現在人不同,現在是重色不重德。說老實話,真正重德的女子她一定不重色,她也不重才。有一句話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是都有錯解,叫做「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無才不是說真的沒有才,是她心裏沒有把才放在心上,這叫無才,心中無才,即使是才藝很高,她也不覺得自己有才,這叫無才,謙卑到極處。這個才就是德,她的德是什麼?謙卑。很多人都把這個錯解了,現在需要正名。這麼好的東西你把它歪解了、錯解了,把它打入死牢了,不去學習了,多可惜。 如果說一個女子她很有才華、很聰明,聰明絕頂,超異常人,那並不一定代表她有婦德。那只是才,不代表德。如果對於這個才產生了執著,所謂恃才傲物,這往往有之,一個人有了才華了,他就會傲慢。沒有才,他還挺謙卑的;一有才華了,他眼睛就長到了頭頂上,看不見什麼了,那倒不如無才。所以有句古話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無才是什麼?是說心中不能執著於這些才華。你一執著了,你心中有這一物,你這個傲慢心就起來了,謙卑立刻就沒有了,沒有了謙,其他的女德也就很難建立。所以「女子無才便是德」是這麼講的,不是說叫你什麼都不懂,不要學這些才華,不是。你要有德,你的才愈高愈好。你看像班昭,人家有德行,記載中說她是溫柔細膩,具足女德。論到才華,她也是才明絕異,那是聰明的人,才華也是非常高,男子都比不上。最後還參政,幫助太后治理國家,是太后的老師,你說她沒有才華嗎?才華有沒有這並不是最主要,最主要是有德。 節選自 《<窈窕淑女的標準>【宋尚宮 女論語】研習報告》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