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03 13:59:30瀏覽209|回應0|推薦0 | |
印度是生生生 直到生出男孩 梅元禧(中華家國黨 總管家)01.08.17 元禧很早就說,嫡長子繼承是中國生育文化興旺的重要作法,在這條新聞中,元禧第一次獲得證實,此即女人會因此而不斷的生育,直到生出男孩為止,因此雖說是大家都想生男孩,可是就在這個似乎是重男輕女的過程中,也讓許多女孩出生了!這樣男女數量就自然會平衡,人口也會增長! 西方為少子化傷了多少腦筋,印度卻在為人口暴增煩惱,這個印度作家不懂事,用西方無知的陰陽平權觀念去看東方,蔑視東方可貴之優點,一直在生育傳承,所以任何事情都當針對問題本身去解決,而非完全否定傳統,認為是陰陽歧視! 人口暴增是不好,但人口萎縮的少子化則更嚴重,所以我們不是要去否定自己的傳統,對印度來說,則是要讓人口品質提升,針對早育去改善,讓婦女多接受適性教育,晚點生育等等,以稍稍減緩人口增加的壓力! 民國一〇六年八月二日 印度作家:陰陽歧視不解決 人口暴增止不住 http://www.CRNTT.com 民國一〇六年七月十二日 中評社北京七月十二日電/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一日,世界人口達到史無前例的五十億。為紀念這一天,聯合國一九九〇年決定將每年七月十一日定為世界人口日,旨在引起國際社會對人口相關問題的重視,例如計劃生育、陰陽平等和孕產婦保健。 在第廿八個世界人口日到來前,印度健康網站專欄作家米塔.馬宗達發表了一篇文章,直指印度人口暴增的一個重要原因:陰陽歧視。 印度人口到二〇一七年末預計將達十三億六千萬。七年後,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馬宗達看來,這個土地面積僅佔世界約兩趴四的國家之所以生養著世界兩成的人口,很大程度上與女性在印度社會的邊緣化地位有關。 【生生生,直到生出男孩】 「對女性的歧視打娘胎裡就開始,不到入土的那一天不會結束,」馬宗達說。 在印度,人們認為男孩的價值比女孩要高得多:男孩會為父母養老送終,延續香火,女孩則被當成家裡的經濟包袱——因為要準備嫁妝。而出嫁後,女性在婆家的地位就更低了。 就像熱映電影《摔跤吧!爸爸》的開場,一項男人為之瘋狂的運動,卻被視作女性的禁區,所以摔跤冠軍一次又一次期盼兒子的降生,收獲著一個又一個荒誕的求子偏方,直至妻子連生三個女兒……丈夫失望,妻子愧疚,周圍人投來同情又帶著些許嘲笑的目光。 一項在印度西部地區展開的調查顯示,九成四三的農村人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城市,這一比例為八成〇三。陰陽歧視導致很多印度家庭不停地生育,直到生下男孩,或者生夠一定數量的男孩。 【忍忍忍,凡事不能做主】 陰陽歧視貫穿在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她們拿著低人一等的工資,忍受著家庭暴力,就連生孩子這事也不能自己做主。在印度農村,女性對性知識和計劃生育的瞭解幾近於零。 按馬宗達的說法,多數印度婦女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更別提維護自己的生育權利。在涉及計劃生育的各個方面,包括妻子絕育,都由丈夫來決定。印度男性不能接受結紮——他們擔心自己從此「不像個男人」,甚至擔心萬一自己結紮後妻子懷孕,會被別人笑死。 然而矛盾的是,雖然印度男人將計劃生育的「麻煩事兒」推給女性,但整個印度社會卻向那些試圖避孕的婦女施加壓力——她們被譴責「在性愛上太有主見」,進而被扣上「不道德」的帽子。此外還有一些宗教因素,也讓女性在避孕和墮胎這類問題上沒得選擇。 早婚早育則是印度女性無力做主的又一鮮明體現。儘管印度法定結婚年齡是女十八歲、男廿一歲,但在許多地區,十四五歲就結婚卻是普遍現象。 馬宗達以印度西部的拉賈斯坦邦舉例說,在這裡,一個只有五歲大的女孩就會被訂婚,等到開始來月經就被送到婆家,一兩年後就該開始生孩子了。 「除非這個國家的女性獲得一些做主的權利,特別是在性行為上的自主權,否則我們不可能指望控制住印度的人口暴增,」馬宗達說。 (來源:新華社)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