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1/02 19:12:58瀏覽2593|回應2|推薦7 | |
一八八六至一八八七年間,中山先生廣州學醫時的博濟醫院。 北歐博士生是領薪繳稅的研究助理 梅峰∕社會工作者(挪威奧斯陸) 乍見博碩士生獎助學金的話題,特將公認教育體質最佳的北歐,不同於美加與兩岸之觀念向大家介紹。 首先,眼光遠大之政府無不大量投資在教育的,北歐幾乎沒有明星學校,且甚少私立學校,一般大學教學設備與資源都差不了太多,更是我國一般大學很難比得上的。 瑞典最著名之烏普薩拉大學有六、七百年之歷史,與劍橋齊名,筆者曾就讀之隆德大學亦有數百年,根本讓筆者沒有非讀烏普薩拉大學不可的想法,這與自己當初花了七年才插班上台大電機的痛苦經驗實在無法比擬。 大學一般每學期修廿學分,修完三年六學期一百廿個學分可得學士學位,而讀畢四年內含廿學分論文的一百六十個學分,即可得碩士學位,而根本無我國所謂之碩士研究生階段,基本上,咱們大一所修的一堆雜七雜八,高中就該唸好的社會科學文史基礎課程,這裡是看不到的。 瑞典更將大學下一階段之博士生,視為擔任研究教學助理的職務,要幫助教授授課實驗與研究,所以是有薪水要繳稅的工作,一般最少約四年,稅前月薪近八萬台幣,稅後則近五萬,這些稅金自然涵括健保生養育房租津貼等等所有之福利。 一般瑞典學生的月生活費用約在二、三萬台幣左右,除了可獲交通消費優待之學生卡需繳約台幣千把塊外,其大學階段之教育是完全免費的,書籍雖需付錢,但教師常常提供免費之講義,圖書館也非常方便借閱書籍資料,且每年有十個月,每月近台幣萬元之書籍補助費。 更還有「生活費」貸款,而非我國之「學雜費」貸款,此貸款則限制必須通過約所修一半之學分,每年也是十個月,每月約三萬台幣,但只需爾後月薪最高約百分之四範圍內的按月償還,另兩個月暑假可是要您自行打工維生的,所以瑞典人大都能專心向學,而助學金與工讀金等名詞幾乎從未聽聞,清潔工作亦絕對有許多是受過專業訓練之專職人員處理。 一般瑞典大學生常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是在國外唸的,當然亦有補助,這是他們許多人都會兩三種語言的重要原因。瑞典更無強迫退學制度與修業年限,選修學分彈性極大,成績不及格不必重修,永遠有再考與補繳報告之機會。 因為如果考不及格,可以一直補考,應該是可以一考再考直到及格為止。如果要繳文章,寫不好就也是一直退回再寫,筆者往往是沒時間再寫了而不及格,倒從未因為是學校不給筆者這個補救的機會。 瑞典大學的計分方式與台北小學差不多,只有不及格、及格與「很棒」三種區別,因為他們崇尚「適度的」競爭與平等的精神。上課方式亦重視團隊合作,作業常常是分組進行。 在瑞典的學位授與彈性也極大,他們有許多「學門」,就像我們的「系」一樣須被正式錄取,但自己也可以照某學門之要求,直接申請個別的課程,依興趣按部就班的學習,學分夠了再向學校申請學位,且這樣做的人很多。 不過瑞典之大學與學院與我國比較起來,數量上是差太多了,他們高中畢業比這裡大學畢業還要隆重,甚至要穿海軍白衣扁帽駕車遊街示眾的,大家並不會將唸大學看成是那麼的重要,也不會急於一時,非得馬上就讀,常是先就業一陣,有了實際之需要,再考慮之。 以我國目前大學未免學雜費,碩士生已經同往日之大學生無異而濫竽充數之情況來看,短期內碩士班研究生給予獎助學金之需要似乎可有可無,否則大學生亦應該比照,尤其近年政府財政拮据,亦有事實之困難。 但博士生就必須加強補助,因為這個年齡已經需要養家活口,且博士生已是往學術生涯發展之初步階段,難不成要使女博士生個個婚嫁困難,讓他們都不生兒育女,讓已經低的不能再低之生育率繼續下降嗎? 而我國哪天能有如北歐般這樣英明之政府,筆者很是悲哀,因為目前看來,似乎十年內尚無此類政治家出現之可能。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