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22 20:10:57瀏覽1896|回應6|推薦105 | |
註: 本篇內的圖片皆由山友 普拉先生 所拍攝與同意使用, 在此特別感謝. 普拉先生 的山林資歷相當深厚, 許多台灣的高山路線都曾經走過不止一回, 如果要算顆數的話, 可能已經累積超過百岳兩輪了吧 ( 筆者猜的, 沒問過 ). 其他就暫不多談了, 他日有空之時, 再來描述筆者與其曾經共同走過的某趟山旅, 那是一個 " 天氣背到不行 ", 連續數天幾乎完全沒任何風景, 又濕又冷的 " 聖稜苦行 ", 半日天堂, 四天地獄, 真是的. ========================================================= 分隔線 ========================================================= 中央尖山, 屬於台灣 " 五嶽三尖 " 之中的 三尖之首, 也是岳人們上山朝聖的極重要山頭目標之一, 光是這一座山頭的往返單攻, 正常來說就需要安排整整三天三夜的緊湊行程, 山高路遠, 只攀登一座就已經是非常耗費體力的艱苦路程, 如果是完整的 北一段 縱走, 則需要六到七天的漫長重裝路途.....另外, 還有從 北二段 反方向仰攻, 必須經過死亡稜線的一大片破碎崩壁危崖區域, 則又是更高難度 ( 與更多潛在危險性 ) 的挑戰. 本篇圖片就是從中央尖山的西南側仰攻, 由反方向越過死亡稜線的部份景觀. ( 故事主角是從 中央尖山 下降這處危險地形, 基本上來說, 在危險區域, 仰攻雖然較累, 但是相對安全一點, 而下降雖然比較不耗費體力, 但是卻更加危險, 因為下降途中萬一腳下一滑, 就整個都毀了 ) 偏遠山谷中的中央尖溪, 四處充斥水潭或是岩石飛瀑 從溪谷中邁向 中央尖山, 必須不時的跨越溪流, 路徑時而在溪左, 時而在溪右, 或是直接在溪中行走, 沿途不停的交替 遇上較大落差, 就必須在森林中, 拉繩與高繞....基本上就是不斷的溯溪而上, 克服無數的濕滑亂石與高低落差 不停的爬高, 再爬更高, 從有水走到沒水, 從溪溝爬到變成碎石坡....似乎像是無止境的爬升, 消耗人的體力與意志....經過漫長的努力, 終於上到主稜....上稜之後, 有許多外形尖銳的石頭 ( 許多其他地方的高山上也有類似的景觀 ). 爬上主東鞍部之後, 再經過最後一段的陡升路程, 就可以登上 中央尖山....基本上, 不管縱走或是單攻, 這座山的仰攻行程, 幾乎都是從 中央尖溪木屋, 一日輕裝往返, 而且光是輕裝往返就足以讓人爬到昏天暗地, 全程似乎就是沒完沒了的爬升或是下降, 用想的就很累. 遙想當年, 故事主角獨自背負四十天的裝備糧食, 在前面的幾天, 走完 南湖大山群峰 之後, 最後下到溪谷, 然後又得從溪谷一路仰攻, 大約 1300公尺 的垂直落差 ( 超過四百層樓的高度, 真的是很高很遠 ), 光是用想像的, 就不是一般人有能力去做的事 ( 輕裝往返都會讓人感覺爬不完了 ). ========================================================= 從較為南側的 北二段, 逆向走往 中央尖山....高山稜線上, 像是另外的世界 從 北二段 的 甘薯峰, 經過中央尖山西峰, 西峰附近有個小空地, 被稱為 天空營地.... 距離天空很近的地方 在高山稜線上紮營過夜, 迎接日升日落或是夜晚的滿天星斗, 應該算是一種蠻特殊的山野生活 離開 天空營地, 開始踏上稱為 死亡稜線 的地區, 那裡是遍地不穩定的陡峭崩坡與容易滑動的碎石 不只要擔心腳下的碎石撐不住重量而鬆動, 還得擔心上方有任何落石, 除了要謹慎小心, 還要時時祈求上天保佑 --- 萬一剛好發生地震, 根本沒地方能夠逃 一處處的碎石陡坡, 沿途有許多路段的陡升或是橫渡 爬升又橫渡, 再爬升再橫渡....步步驚心 通過驚險的死亡稜線, 站立於 中央尖山之頂, 遙望四周群山, 感覺不同的一個世界 下山的路程, 是無盡的下降, 再下降, 從高山上的無水山稜, 又回到遙遠山谷底下的有水之處 從高山的箭竹草坡, 到溪谷兩旁的森林與巨木 往者的魂魄, 已經走遠....溪水, 依舊不停的流動 人類的生命短暫, 更是變化無常, 不管人類是如何, 天與地, 還是日夜不停的在持續運行. ========================================================= 分隔線 ========================================================= 據說, 在故事主角上山之前不久, 曾經有一個探勘隊伍, 在 中央尖山 的山頂附近, 尋找能夠通過碎石崩坡, 接續走往 北二段 的路徑. 該隊伍的成員, 在某個崩溝嘗試下切, 在山頂旁的下切處所先做了一個標記, 然後輕裝往下探路, 之後發現該處無法突破, 會遇上危險地形而且不能正常通過, 於是努力的又爬回山頂, 畢竟, 輕裝探路比較安全, 遇到困難地形也比較容易能夠脫困而回到安全處所..... 只是, 下去探路的人員爬回山頂之後, 卻忘記移除在那個錯誤的下切點所做的標示.... 之後不久, 故事主角獨自背負著龐大的裝備, 辛苦的爬完 北一段, 登上了 中央尖山, 然後, 循著前述狀況的那個 " 標示 " 下切進入那條窄小的崩溝路徑, 結果那是一條錯誤的路線, 故事主角因為背負既龐大又沉重的裝備, 不幸的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危險境界, 或許, 在嘗試橫渡或是其他方式想要努力脫身之時, 不幸墜落到幾百公尺下方的深谷. 註 1: 在那破碎又極度不穩定的地質條件下, 光是行走在正確的路線就已經充滿許多危險, 故事主角背得太重則會更加危險, 另外再加上....主角選錯了下切路線, 因此踏上了錯誤而且致命的危險路途, 而變成了不歸之路. 註 2: 早年時期, 沒有今日的 GPS 或是精確的其他指引方式, 高山上的一些 路條/標示/疊石 等記號, 是蠻重要的路線參考依據, 只是,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正確的標示可以指引明路, 錯誤標示, 也可能把人帶往絕路. 註 3: 經過多天的 北一段 路程, 然後又倍極辛苦的爬上 中央尖山, 結果卻不慎 " 誤信 " 了那個別人忘記拆除的錯誤下切地點, 唉....畢竟, 在許多其他地方, 萬一誤闖錯誤路徑, 還有機會發現以及回頭, 偏偏是在那種極端要命的地方, 走入進退不得的萬丈深淵.... 故事的始末, 大概就說到這裡, 希望事件主角一路好走, 就此安息. 謝謝收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