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山嶺山之戀( 2 of 4 )
2014/06/30 19:28:15瀏覽1340|回應6|推薦69

收拾簡單的裝備之後, 走往登山步道入口, 先爬上一段樓梯, 然後繼續上行, 剛開始有些較高的樹木阻礙視野, 然後進入視線較為開闊的區域, 望著先前所見, 位於隧道東面的雲海

公路已經在下方, 遠方著名的 向陽山大崩壁 逐漸出現於視野之中

登山路徑南側的山坡上, 有許多枯木, 可能早年曾經發生火災吧

慢慢上行, 向陽崩壁 也越來越明顯

特寫, 在這個高度還看不到向陽山的真正山頂位置 ( 被擋住 )

辛苦往上跋涉一段落差之後, 可能垂直兩百多公尺高度吧, 終於上了主稜線, 看著早上行車的來時之路, 所伴隨著的西半面雲海

望著目標方向, 幾個連續小山頭, 感覺好像會 越看越沒力, 哈

稜線上, 南面的視野, 全部都被近距離的 3133峰北面的小山頭 給擋住了

慢慢走往目標的方向, 視野透空處, 俯瞰南橫公路的東段

然後又俯瞰公路西段, 大關山隧道西側入口前方的小空地 ( 拉近 )

實際上, 隧道口是在垂直兩百多公尺底下的山谷中, 左後方露出了 庫哈諾辛山, 也是南橫三山 ( 三座較近距離的百岳高山 ) 之一

一邊走, 一邊望著前行的方向, 唉, 感覺還差蠻高的 ( 目標在山頭後方的更高處 )

回首來時路, 雲海與南面的許多中級山 ( 海拔高度 1500~ 3000m 之間的山區 )

再度俯瞰公路的東段, 好像距離越來越遠了

繼續前行, 南面視野, 出現了 關山北峰 ( 右後遠方深綠色那個 )

走啊走, 再回頭, 關山主峰 快要出現了 ( 右後方中央顏色偏黃的 )

望著東面的 向陽山, 已經可以看到那座山的山頂了

望著前行方向 ( 還看不到目標山頭 ), 怎麼感覺那座山頭還是沒變矮...

南橫東段, 好像又在更下面了, 也就是說, 自己又爬得更高了一點

此時, 南面遠方的 關山主峰 也越來越明顯了

西南面的視野, 稜線的東西兩邊都有雲海, 真難得

繼續爬, 左邊是 3133峰, 鷹嘴山 開始露臉, 較近處的南面群峰也都出現了 ( 關山主峰 是 南台灣最高峰, 號稱 南台首嶽, 因此更南面的山都看不見, 都被 關山 全擋掉了 )

百岳高山 ( 右  ), 中級山與雲海 ( 左 ), 合照

這一趟遇上了超級天氣, 而且兩邊同時出現雲海....真的非常難得, 沒遇上大風大霧或是下雨. ( 據說某人三次登頂, 結果卻是三趟都遇上了下雨或是濃霧哩 ), 山神之子 偶爾也會有 老天保佑 的啦, 哈.感動(嘩) ( 其實自己在許多不同中高海拔山區的大雨濃霧也已經不知道遇過多少回了, 根本數不清 不)

即使同樣是在這座山上, 還曾經遇過狂風大霧加上冰雪, 視線只能看到眼前哩

至少, 這一趟超級天氣, 就足以拍個夠本了....不過, 也得先翻越眼前的這個山頭再說, 目標還在後面更高一點的地方, 不過嘛, 也算是已經快到了啦....

待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ffchiu&aid=14665467

 回應文章

冠慧~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6 18:33

楓之谷大哥您好

哇~佩服 之心 用言語 說不出了

您真厲害 這麼高 爬得這麼 開心

看下 一定 非常開心 戰勝 高山的快樂

感謝分享 祝福順安 如意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7-06 21:06 回覆:

那裡不高啦, 而且行走距離 " 非常近 ".... 只能算是 " 散步等級 " 的路程而已感動(嘩)

不談 " 某某山脈大縱走 " 這種特殊行程 ( 可能需要 1~2 個月 ).... 以一般 " 普通 " 的登山路線來說, " 三天三夜 " 之內能夠往返的, 都還算是 " 入門 " 等級, 甚至於稱不上 " 中難度 ".

因此, 這種上登單程在兩三個小時之內的, 全都列為 " 郊山 " 等級, 適合偶爾去散個步, 哈.得意 ( 不過上山還是要有基本準備就是, 不要兩手空空, 盲目就亂闖 )

大霸尖山, 許多人都偏好或是只喜歡某個攝影角度 ( 霸基風口, 感覺很尖聳 ), 不過, 我卻蠻喜歡從 " 另一端 " 看著大霸 ---- 從 小霸尖山 的山頂. ( 註 : 小霸尖山 本身風化嚴重, 攀登途中的潛在危險性也不小, 近幾年來已經不建議攀登 小霸 )

週日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登山老手您所言:「山林很美麗,有時也使人畏懼。」!
2014/07/03 02:18

「那些慘烈的地獄旅途,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期待中。

「曾經,看著風光明媚的神聖稜線,全台灣平均高度最高的一段稜脈,感覺世界多麼美好。」~致敬!

如登山老手您所言:「山林很美麗,有時也使人畏懼。」!

尤其是「高山獨行,則是險上加險。」~個人不如您「藝高膽大」,絕不敢高山獨行玩命。

〈年輕時曾跟登山社團爬幾座三千多米高山,不過其中半數高山將登頂時常落跑~偷懶留體力,或高山症發作現象吧?〉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7-03 14:19 回覆:

高山反應, 應該是 " 所有 " 上高山的人, 心裡面永遠存在的陰影 --- 即使先前上山 50 或是 100趟 都未曾發生, 也無法保證未來的某一趟 " 絕對不會 " 發生. ( 這也說明了, 大自然中, 永遠可能存在著某種的未知 )

因此, 永遠要預設 " 最壞 " 的情況跟打算 ---- 當發生某種狀況時, 該有的應對或是備案 ( 半途休息或是不登頂, 其實也是最好的一種方式, 玉山途中的 排雲山莊, 或是 雪山途中的 369山莊, 經常可見因為身體不適而就地休息, 取消登頂的人 ), 狀況不佳 ( 身體不適 ) 或是 不想 ( 沒強烈意願 ) 去登頂, 不勉強自己, 適度多休息, 才是最正確與聰明的選擇.

山, 一直都在, 只要存有前往的意願 ( 加上基本的行動能力 ), 機會還是有的啦, 曾經在玉山途中, 遇到一位已經 " 七十出頭 " 的老先生, 也跟著某隊伍去 玉山 ( 後來沒見他登頂, 應該是登頂途中放棄, 不過, 能夠先走到 3400m 的 排雲山莊, 次日又再往上爬了兩百公尺垂直高度, 也不簡單了 ).

爬過幾座山, 其實也沒有多麼重要或是具有多大的意義, 那只是每個人的時間以及跟山林的緣份多一些少一些而已, 平常心去看待就好了.

週四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楓之谷兄登山經驗豐富,山訊文章值得參考學習。
2014/07/02 00:04

楓之谷兄登山經驗豐富,山訊文章值得參考學習。 讚

抱歉我來只有靜靜賞文的份,不敢倚老賣老托大胡掰。

您貼文很快,我則每隔幾天賞閱格友好文,難免掛一漏萬。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7-02 16:10 回覆:

說經驗, 倒是不敢啦, 畢竟能夠挪出的空檔極其有限, 沒有真正爬過幾次山.

也因為時間有限, 難得騰出 ( 可以獨自一人跑到山上 ) 的機會, 絕不輕言放棄, 哪管它是恐怖的春天鋒面或是初夏的狂暴梅雨, 也都跟它 ( 或祂, 老天 ) 拼了, 強渡關山, 打死不退....結果就是, 獨自處在要命的高山煉獄, 無數次的 "僥倖" 死裡逃生, 即便是貓有九命, 都已經被自己給用完了, 哈啾( 那些慘烈的地獄旅途, 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呵呵 )

有句話說, 在大自然中, 沒有一件事是完全能篤定的, 畢竟, 相同地方, 兩個世界 ( 或者可能是十種世界 ), 大自然可能很美麗, 也可能異常的無情冷酷.

曾經, 看著風光明媚的神聖稜線, 全台灣平均高度最高的一段稜脈, 感覺世界多麼美好

一路翻山越嶺, 走上途中的 布秀蘭山, 正式踏到稜線之上, 狂風大霧猛烈襲來 ( 之後變成狂風暴雨加上猛烈的冰雹與濕冷低溫, 後來也不用拍照了 ), 走往雪山之路, 瞬間變成致命的地獄旅途, 高度最高又完全空曠裸露的漫長稜線, 也只能用地獄來形容, 幸好還是逃回來了, 哈. 早上 10:32, 剛開始變天, 世界馬上就從彩色變成黑色的

曾經獨自冒著四處落雷跟暴雨, 背負重裝辛苦的翻越雪山, 到了山的背後, 也見過宛如仙境的 玉山圓柏倒影 ( 雪山翠池 )

也曾經獨自一人, 在落雷像是遍地轟炸的暴雨中, 整整被困了兩個日夜 ( 落雷之頻繁與距離之近, 電光與聲音幾乎同時出現, 根本就不敢踏出屋外 ), 一直忍到兩天之後, 才終於等到狀況稍微緩和, 望著遠方, 那台灣高度 2, 3 名的黑色城牆

終究還是必須頂著風雨霧, 開始再度的強越關山 ( 先爬回雪山再一路下山, 還真的是又高又遠 )

山林很美麗, 有時也使人畏懼 ( 更嚴重的狀況就是命都沒了, 死亡失蹤, 甚至於幾十年都找不到 ), 高山獨行則是 險上加險 ( 因此個人也強烈不建議獨自前往偏遠的高山 ), 擅自模仿與嘗試者, 萬一出狀況, 可別說是我害的, 哈. 感動(嘩)

( 俺可是很正經嚴肅的警告過許多次, 即使是多人隊伍都常常出過要命的狀況了, 獨自一人的危險性又 " 相對 " 更大一些, 山林之中, 存在許多潛藏風險, 不可不慎 ).

嗯...老人家嘛, 有時候難免嘮叨一些, 呵呵.

週三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阿勇(ayo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1 17:42

發現你真的很耐操 耐力十足  有一年元旦回池上 刻意開車走南橫 到了啞口 車外溫度正好零度 可惜沒看到雪 記得以前(約40年前)關山嶺的積雪 可以有一個月之久 山下放晴了 山頭還是白靄靄的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7-01 20:02 回覆:

說耐操倒是沒有啦 ( 那些 鐵人三項 或是 馬拉松 的更耐操 ), 只能講說, 還算是可以走, 也還勉強能夠爬 ( 品田山 第三段斷崖 垂降, 聖稜線途中 )...

如果在 埡口, 溫度又是在 " 一或兩度以下 ", 就應該爬上 關山嶺山 去看看, 說不定 " 主稜線以上區域 " 會出現 霧淞, 不過, 那種低氣溫 ( 可能還有大風與濃霧 ) 環境下, 還是要有基本的保暖裝備, 不建議毫無準備就爬上去, 也就是說, 遊客不宜啦.

帶兒子上 雪山, 感覺還算輕鬆 ( 爬升量高, 但是距離短 )....然後帶兒子前往大霸群峰, 就有比較累一些 ( 登山小徑加上林道, 往返行走的總距離將近 70公里, 垂直爬升總量大概超過 2000 公尺 ), 之後再帶他走了 池有 與 桃山, 兩人隊伍, 自己身兼 領隊+嚮導+挑伕+廚師+褓姆, 比自己一個人獨行還累.

不過, 帶兒子上山, 畢竟有不同的意義在 ( 讓他認識一些山林的樣貌與潛在風險 )

在台灣 ( 尤其暖化越來越明顯 ), 想要看到雪景的機會, 也越來越少 ( 除了上山的動機與行程距離, 還必須剛好有空檔能夠跑得開 ), 因此, 偶爾難得遇上雪地, 總是感覺蠻高興.

新竹海拔 1400m 山區, 可能十年二十年才有一次的難得際遇

至於 " 比較輕鬆 --- 心中耍懶時可以免爬山 " 的地方, 如果等到剛好有機會能夠衝上去的話, 更不會輕易放棄....合歡山莊, 上行 武嶺 途中的陡坡

不過, 有時候也會因為 " 懶 " 而錯失機會 ( 剛好寒流之日有些賴床, 因為覺得起床太晚, 於是乾脆不上山, 在家打混 ), 結果嘛, 2014年 2月份某天, 這個冬季 " 唯一的一場 " 厚雪, 就因為臨時沒上山而錯失 --- 幸好去年 11月 跟今年 1月份, 曾經有拍到兩趟霧淞或是薄雪, 只是都 " 下得不夠厚 "....冬季期間最厚的一次降雪卻剛好沒拍到.

阿Q 一點去想, 自己跟二月份那一場大雪, 天生註定沒有緣吧, 哈.感動(嘩) ( 反正許多不同高山或是中級山的霜雪, 也拍過相當多了, 偶爾錯過那麼幾次, 也沒什麼差啦, 舊照片都用不完了 )

週二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1 15:38
記得冬季進出太平山時
當地人告誡
下午四點以後勿開車上山路
山神之子怎麼在濃霧大雨中來去自如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7-01 17:03 回覆:

天生的本能吧, 從童年時代就開始了.

小學時代, 為了去山頂附近取得一些 " 箭竹 " 來做箭枝, 十歲不到的小孩, 就常常獨自一人, 在荒煙蔓草般的森林小徑 ( 還常常加上濃霧 ), 爬上落差有 " 垂直五百多公尺高度 " 的山頂 ( 家在底下溪谷, 跟山頂差距蠻高 ), 砍幾根箭竹之後, 又在濃霧中回家 ( 而且還常常摸黑, 連燈都沒有 ).

青少年時代到了台北, 週日常常獨自一人, 七點多從 關渡 ( 海拔約 150m ) 出發, 先走到 小坪頂, 然後經過當年的 北投三聖宮, 直上 向天坪 區域, 然後再直上 大屯山頂 ( 早年標高 1085m ), 之後一路走到 陽金公路鞍部, 然後直上 七星山頂 ( 早年標高 1124m ), 最後走到 陽明山苗圃 再下到 陽明山公車站, 搭公車到 士林, 然後轉車回到 關渡.

在台北市 " 有爬山 " 的人, 對於這種行程距離與總合落差高度有多少, 應該心裡有數 ( 從 關渡 先後翻越兩座著名山頭 再走到陽明山 ), 而且還是七點半八點才開始走, 而且, 那些行經的山區, 也是經常有濃霧 ---- 獨自一人還是 " 資歷不深的青少年外地人 ", 能夠在濃霧中獨自鑽行於那一大片廣大山區, 況且那個年代, 根本不像今日的步道那麼寬大, 指標那麼多.

這種 " 超級行程 " 走過幾次? 嗯....介於 20~30次之間 吧, 就跟 " 走客廳 " 一般的感覺, 其中還曾經有兩年, 遇上了 七星/大屯 山區的大雪 ( 第一次約積雪 10公分, 第二次超過 20公分, 可惜沒拍過半張照, 哈不 )

山區小孩的天生本能, 看到遠處的山頭在哪兒, 就有辦法 " 走到那兒 " ( 當年就是在關渡, 遠遠看著 大屯山, 週日沒事, 就決定往那裡走過去, 結果上了 大屯, 又看到遠方還有座 七星, 乾脆就繼續走過去, 結果後來變成週日的 " 例行休閒兼運動 ", 走到上癮了, 哈, 因為找不到其他地方有那麼足夠的距離可以走 )

獨自在南部的日子, 山區行車, 下雨或是濃霧沒什麼, 而且常常還是 " 黑夜 + 濃霧 ", 會稍微累一點, 不過也跟正常開車差沒多少啦, 只是速度稍微慢了一點

就像在自家屋後山頂, 傍晚冒著濃霧開車上到山頂 ( 想說可能有機會看到雲海, 去碰運氣 ), 結果在天黑前最後一刻, 雲層終於降低, 出現一片雲海 ( 家在雲海底下 )

天色全黑, 無法拍照了, 於是下山回家, 途中看到雲層底下有燈光, 於是又停車拍那些光

拍完, 當然又是 " 濃霧 + 黑夜 " 的山路行車.... 反正, 霧裡行車早就不知道開過幾百幾千次了...

濃霧, 是 大自然現象 的一部份 ( 在山區佔了蠻大機率, 可能有一半 ), 因此也算是蠻正常的生活狀況 ( 只要常往山區跑, 一定有機會遇到 ), 習慣就好了.

週二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阿勇(ayo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1 10:33

關山嶺 伴著我小時候的成長 尤其山上積雪時 我騎著腳踏車上學 都想像著山上的雪景

(註:從池上 可看到關山嶺)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7-01 17:05 回覆:

原來您住在 池上, 許多年前, 曾經帶三個小朋友, 在 初鹿牧場 住了兩晚, 然後在 關山 騎腳踏車 " 環鎮一圈 " 哩 ( 騎到山腰下方的一條大水圳 ). 關山 跟 池上 算是兩隔壁.

後來又往 石梯坪/花蓮市 ( 宿 ), 然後蘇花公路往台北...

台東 與 新竹, 剛好是 " 兩個對角 " ( 相互距離最遠的地方 ), 因此墾丁常去, 花蓮也常去, 就是台東地區, 去的次數最少 ( 許多時候都是環島途中匆匆路過 ), 畢竟雖然兩天能夠往返, 但是休閒旅遊的話, 正常要安排 4 或 5 天比較適宜 ( 不然全都只是在開車奔馳 ).

反倒是台東境內 ( 或是與高雄縣/屏東縣 交界 ) 的高山, 去過的地方比一般遊客多了一些, 因為許多山頭, 一般 " 遊客 " 沒辦法上去, 呵. ( 平地景點就無法跟那些閒人相比了, 尤其是許多已退休人士, 一年 365天都可以出門旅遊, 自己平均一年不到兩趟 ).

說到積雪....在我小時候的冬天, 海拔 200m 的瓦片屋頂 ( 童年老家 ), 清晨經常有機會覆著一層白霜....那個年代的高海拔山區, 一年之間 " 白頭 " 的日數, 可能超過今日的五倍甚至於更多 ( 早年或許一年的冬天有 30 天 50天, 現在卻可能不到五天 --- 只是猜測啦 ).

最近十幾年, 暖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 尤其冬季 ), 以 關山嶺山 或是 北大武山 來說, 覆雪, 幾乎已經成為歷史 ( 或許每隔三兩年間偶爾飄個一場雪吧 ), 偶爾能夠看到 霧淞, 都值得慶幸了, 下面兩張攝於 關山嶺山

因為 " 地理位置 " 關係 ( 地形與水氣 ), 合歡山區 的機會有比較大, 但是仍舊無法跟早年相比 ( 更早以前有 雪訓中心, 還有 滑雪纜車, 1985年 纜車停擺, 因為山區降雪不定而且日數越來越少, 廢棄將近 30年了 )

照片中是 合歡山主峰

逝去的童年, 不只是遍地魚蝦與蛙類的農田, 還失去了 ---- 冬季高山的冰雪.

週二愉快開心(ㄏㄏ、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