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女兒收到的感謝狀
2017/05/28 22:41:58瀏覽1225|回應8|推薦97

曾經走過的足跡

這張影像, 算是蠻特別的印記 --- 照片右後方, 那個 亞洲樂園, 早已經拆除, 變成一片空地, 後來好像雜草叢生, 以及堆積一些等待處理的 漂流木 吧. 

當年台北市的 木柵線 ( 後來才延伸往 內湖 ), 歲月, 持續更迭 

石門水庫的 石門山.... 那條坡度最陡峭的 好漢坡 路線, 他們也曾經爬過許多次, 這是路徑最高處的鐵塔 

堆滿冰雪的高山, 則是更難得的影像, 尤其, 在冬季氣候逐年變得越來越溫暖的大環境下 --- 2017 年初春, 許多比較需要寒冷的櫻花品種, 甚至於嚴重延期或是根本不會開花 

因此, 背景有冰雪 ( 而且是在台灣拍攝 ) 的照片, 如今更顯得特別 

蠻有代表性的一張, 3422m 的 合歡山北峰 下方, 那是他們三位的首座百岳高山 

又一次的雪花飄飄 ... 註 : 兒子 與 小女兒 距今最近的一次雪地, 是在 2016 年初的寒流, 已經一年多之前了 

這張更有紀念性, 從竹東附近通往新竹海邊的快速道路, 通車之前的影像 --- 沒想到後來, 除了經常藉由這條道路前去工作, 自從大女兒上了高中之後, 更是每週數次甚至於每日每夜, 因為載送她們往返而奔馳於這條路上, 連續很多年 

這張當然屬於特殊的歷史, 她們在 " 水池中 " 看書 ( 如今等於是坐在水中與濕軟的爛泥巴中 ).... 那個水池, 後來曾經養過許多魚, 更後來種過幾年的 菱角, 最近這兩年則是種植 水芋頭 跟 茭白筍 

攀登 3417m 的 合歡山主峰 途中, 與他們先前爬過的前三座百岳高山, 相隔了好幾年... 原因嘛, 別的文章曾經提過許多次 

她們老爸童年時期的圳溝旁, 圳溝早已經沒有流水, 至今大概已經廢棄超過三十年了吧 

圳溝下方, 早年種植 水稻 的梯田, 後來荒蕪了將近三十年 ( 休耕政策 ) 

即使是這般景象, 也早已經成為歷史, 因為那塊梯田的樣貌, 後來又有新的變化 

2017年 5月初.... 她才 大一 的下學期而已, 去桃園縣參加某人的喜宴 

分隔線

========================================================

五月份某天, 她收到一張 感謝狀, 內容跟前面 剪頭髮 的文章有關 

多年來, 曾經帶他們走過許多地方, 也留下了許多的生活影像, 這些都算是屬於家人的部份, 共同的記憶.

至於他或她們在求學過程中, 或是更後來的未來工作與職涯中, 由個人決定想要做的事, 應該就比較屬於 個人 的領域了.

成長的軌跡, 是由許許多多的生活片段所聚集而成, 每一個短暫的當下, 都可能變成他日難得的記憶, 當然啦, 如果在過往的每一個當時都未曾留下影像, 或是沒有類似 小女兒 那張可以長久留存的 " 紀念紙張 ", 光靠人類的腦袋, 即使擁有超人一般的記憶能力, 缺乏圖像的輔助, 總是多少有點缺憾.

不管是舊時的照片, 較新的數位影像, 或是像上述的那麼一張 " 紙 ", 都是每個人曾經走過的足跡.

小女兒說 : 以後還要再捐....

嗯, 她自己想要做, 願意做的, 只要不是壞事, 俺都沒意見, 樂觀其成.... 不過, 那應該還要蠻久吧, 至少也是明年的事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ffchiu&aid=103458788

 回應文章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0/03 12:49

用心的爸爸替孩子紀錄成長過程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10-07 20:22 回覆:

剛好向來喜歡拍些照, 也就順手幫她們留下一些生活記錄.

台灣最高的公路 ( 武嶺, 3275m ) 望向南台灣 ( 或說地球南方 ) 的天空.

雙十假期愉快


月光邊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7/02 18:41

看到最後才答案揭曉

原來是捐髮感謝狀

您是感性的爸爸微笑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7-04 14:41 回覆:

講起來, 我個人應該算是 90% 理性 + 0.5 % 感性 ( 另外 9.5% 屬於無感, 完全放空 ), 畢竟, 從一歲開始就歷經生死的人, 對於許多事, 應該比較能夠看得開.

幫他們記錄許多生活點滴, 主要是能夠把握當下, 抓住每一次出現的難得機會 --- 而非空閒時間比別人多 ( 他們的童年, 我是忙到根本沒有日與夜, 甚至於 2/3 或是 半數 以上的日子, 根本就不在新竹當地 ).

幸好就是, 每一個記錄影像, 日後都逐漸成為可貴的生活軌跡.

距離我家約 60公尺 的鄰居田地

週二愉快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6/01 17:29
不管日後有沒有時間翻閱這些照片
但這影像記錄
卻能真實傳達當時的心情故事
只要得空想翻閱就會有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6-01 23:23 回覆:

許多屬於歷史上的東西 ( 特指實際的物體方面 ), 都有蠻大可能會 越來越少, 更可能消失, 例如舊時代的 磚瓦 / 木造 或是泥土房舍, 很可能被拆除改建, 然後就永遠消失. ( 只有極小的比率, 會被列入古蹟而保留更長時間 ).

如果用影像記錄起來 ( 而且好好保存的話 ), 至少是, 實體的東西沒了, 還可以靠影像去追憶..... 當然啦, 影像跟實物, 會有很大差距就是, 反正, 如果沒魚, 蝦也好, 加減啦.

舊時代的 電線 跟 絕緣礙子, 現在也不容易再看到了

週四愉快


Chen Mim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31 05:28

當你的兒女真幸福 !

有如此疼愛他們的父親,

如今又能共享早年的美麗的回憶,羨慕 !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5-31 11:29 回覆:

講起來, 跟我個人的成長背景也有關吧 --- 在我 15 歲以前, 只有留下 2 張 的 " 個人照 " ( 一張一吋半的黑白影像, 一張 3 吋左右的彩色照 ) 再 加上 2 或 3 張 與姊妹之類合影的影像. ( 是由台北市的某位姑丈拍攝的, 他不是咱鄉下連飯都不夠吃的貧農, 至少在經濟上比咱們好上許多, 也擁有相機, 因此偶爾節慶來到鄉下時, 有過那麼幾次機會, 幫我們拍過照 ) --- 偶爾在一些舊文章的回應, 也講過類似狀況.

因為自己的缺乏, 不希望他們跟我有一樣的缺乏 ( 像我就少了那些 青少年之前 的影像記憶, 全部都得靠腦袋去回憶與想像 --- 天底下, 記憶力比我強的人, 比率上應該不會太多, 或說, 即使有非常多的記憶, 少掉可親視影像的輔助, 也是極大的缺憾 ).

因此, 自從我有機會拿到相機, 親自拍照之後, 在 16~17 歲之後, 就逐漸留下一些生活中的影像與軌跡 ( 數量不多, 但是蠻有紀念性 ), 服役年間幾乎空白 ( 勤務繁忙, 加上早年的軍機保密, 不能隨便拍照 ), 退役之後又 " 自由 " 了 --- 那些年, 五年多啦, 跟 孩子的媽 留下不少舊日影像, 走過的足跡可以說是遍佈全台灣各地.

等到他們陸續出生, 就跟一些 Blog 文章所講過的, 有機會拍, 就幫他們多拍 --- 拍太多可以忽略, 沒拍到的話, 可無法事後再補救.

剛好咱們住在鄉間, 家附近就蠻經常有些東西可以入鏡, 例如 波斯菊/油菜花/向日葵 這些, 只要走個幾步路, 就可以到田裡面留影 ( 附近鄰居的田地 )

因此, 不管是家附近或者離家不遠, 甚至於繞行台灣各地與某些山林, 他們的童年, 至少在照片影像部份, 應該算是蠻豐富的 --- 駕車奔馳於全台灣, 又剛好是他們老爸 " 工作上不得不 " 具備的專長之一, 因此, 帶他們四處跑根本不是問題, 問題是空檔時間是否足夠而已.

週三愉快


牛仔3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風馳電掣的68
2017/05/29 16:56

一直是我東西兩方接送而快速移動的座標...

太令我嘖嘖稱奇的是-

沒想到居然可以成為"腳踏"參觀的"景點!

你們也玩太大了吧!讚啦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5-29 20:18 回覆:

把握每一個當下....

遙想那些年, 是自己四處奔波, 甚至於鎮日 披星戴月 的 " 超級爆肝 " 歲月 ( 平均下來, 那些年的每日睡眠, 可能不到四小時 ), 不過, 就因為缺乏假日與自由的空檔, 因此會特別珍惜每一個可能出現的空檔, 任何一次機會都完全不浪費, 能跑遠就稍微跑遠, 不能跑遠的話, 離家車程只要十分鐘的地方也可以.

蠻湊巧, 那是 2002年 的歲末, 當時 68號 快速道路 尚未正式通車, 11月某日 有公家機關辦理的開放民眾健行活動, 剛好有空能夠帶小朋友們去參加, 然後又在 12月份 的某天傍晚, 抽空帶小朋友上去 " 騎腳踏車 ".... 留下了兩次 " 絕對無法重現 " 的特別影像.

後面兩位是 兒子 與 大女兒...右後方是 飛鳳山

端午節愉快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29 14:05

成長的點滴
走過的足跡 
珍貴影像重現
看來狀況已完全解除了  得意 

端午節闔家愉快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5-29 20:02 回覆:

其實, 不管 LINE / FB 或是 Blog 所呈現的, 都只是多數事物的 " 極少部份 " 表象, 有可能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 實際上卻是暗潮洶湧, 一波暫平, 數波又起.

生活的歷程, 不管年代的新或舊, 永遠都會有 尚待解決 的無數問題, 因此, 也不用高興得太早, 呵 --- 不過畢竟都是題外話, 就不談了.

不論環境或是生活中的各種演變, 似乎也不是任何人能夠去左右, 短暫的 當下, 大概算是唯一能夠掌握的.

就像出現在 德基水庫 的一條彩虹, 早年的那個當下, 如果沒有順手把它入鏡, 或許一輩子都不會再度拍到 ( 講起來, 至少已經超過 18年 或是 二十多年 沒有再去過那裡了, 自從 921 地震之後, 舊中橫從此持續中斷 ).

攝於 1986/11/30 ....天啊, 30年前

端午節愉快


梅琪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29 10:30

明年很快就到了,不會很久啦。大笑  

老爸憶當年,窩心又開心厚?相信這些照片您不會只看一、二回,以後會翻得更勤。

祝福闔府端午節快樂。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5-29 11:39 回覆:

基本上, 大概都是為了找一些用於文章當作輔助的影像, 才特別去翻閱那些影像居多 --- 偶爾也會花些時間, 去掃瞄一些昔日帶著些許泛黃的實際照片, 似乎也多數是為了貼去 FB 之類的社群, 或是部份用在 Blog ( 但是舊影像貼到 FB 的次數並不多, 貼沒多久就懶了, 甚至於久久都沒有登入 FB, 有時長達數個月都沒進去, 呵 ).

講起來, 也不太會特別去翻那些啦, 畢竟生活中有太多瑣事, 尤其是, 永遠搞不懂到底是歲月在追人, 還是人在追著歲月. ( 因為我個人有許多時候, 都在追逐時間, 也想要搶時間 --- 山上有些事, 不慎錯過了季節或是月份, 就得乖乖的, 再等到下一個年度才能進行, 因此, 要同時多方面執行的事, 還真的不少, 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更是不小, 當然啦, 數年來, 我個人似乎永遠處於 輸 的那一方, 老是追不上季節與歲月的速度 ).

如果會花很多時間翻照片, 表示那些 老人 很悠閒, 閒功夫很多 --- 我倒是覺得時間不怎麼夠用, 被季節追或是處於執行進度落後的狀況, 都會弄到有些心慌 ( 遇上又得等到下一年的狀況, 真的蠻嘔 ).

講起來, 是故事主角, 她提示俺寫的, 因為很多文章都與山有關, 跟人們實際生活有關的內容有點偏少, 於是簡單的替她補上這一篇.

趁著有時間以及能跑, 真的要儘量多到四處走走, 否則就跟下面的影像一樣, 才隔了不到一年, 整個外在環境, 就再也不同了 ( 沒機會再到同個地點, 繼續夜間紮營了 )

那位也是 小女兒

端午節愉快


宋子平老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29 09:02
喔喔喔~
什麼叫歲月如梭
這就是歲月如梭啦。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5-29 11:12 回覆:

歲月的變化很快, 但是, 社會上的各種變動, 似乎更加的快.

父母與子女, 即使經過二十三十年, 依舊沒變, 還是父母與子女.

而社會上的一些或是各種事, 可能今天如此, 明天卻變了, 或是今年如此, 下一年卻又變了.

例如這裡, 本來可以 " 過夜 " 的 ( 紮營或者睡車上 ), 既可以看日出, 也可以看日落....沒想到才一轉眼, 日出甭想了, 日落也完全沒機會, 因為官方為了便宜行事而藉由 " 安全 " 的理由, 說天黑開車太危險, 於是新規定說 : 只能在早上九點之後, 山下的管制站 才能開始受理辦證以及上山 ( 辦好入山手續加上漫長車程, 到了山上都上午 11 點了 ), 然後規定最遲在 傍晚五點 之前, 所以遊客都必須開車下山....在山區的實際時間, 只剩下不到六小時 --- 然而往返當地的行車時間, 大約要五個小時, 加上辦證與等待, 也差不多是六小時....

新竹某山區....大概從 2004 年夏天之後, 就沒有同樣的機會了 ( 是說在同個山區紮營 夜宿 方面 )

於是, 許多舊日的痕跡或是足跡, 轉眼之間就變成歷史 --- 在很多地方與環境上的變化, 其速度甚至於遠超過小孩成長本身的變化, 而且, 似乎都是以 負面/被破壞/官員擺爛 這些方面的改變居多.

珍惜當下, 或許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 永遠不會知道, 去年跟今年都能去的地方, 明年是否依舊還能再去 ( 是以人們都健康無恙為前提, 但是客觀環境卻已經變了 ).

端午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