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17 21:36:13瀏覽1378|回應4|推薦62 | |
大安森林公園,星期日午後 10 April 2011 熱晴 我挺喜歡法國畫家 Georges Seurat(1859 - 1891)的鉅作〈大碗島,星期日午後〉(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1884-86)。啥?大碗島?沒搞錯吧?俺可以感覺到如箭矢般投射過來的狐疑眼神。沒錯啦,La Grande Jatte 直譯過來,就是大碗(Big Bowl);雖然我始終想不通,塞納河中那一座狹長的小島幹嘛不叫『湯匙島』,非要叫做『大碗島』? 這幅畫之所以令我著迷,當然不是因為畫名帶給人的強烈聯想:大碗→美食。我欣賞的是,畫中描繪的庶民生活一瞥。瞧,星期日下午,河濱公園的一角,男女老幼、甚至猴兒狗仔,或是攜家帶眷、或是孤家寡人,看風景的、划小船的、吹喇叭的、打著陽傘散步的、拈管煙斗沉思的、捧束小花懷春的、或躺或坐、或跑或站,儘管個個面目模糊,大夥兒各自做著自己的耍子,一派悠閒地享受午後時光。沒有愛得死去活來的激情,也沒有你爭我奪的咆哮;有的是平淡與寧靜,尋常百姓的平常生活。而這股寧淡的氣氛,從來不因時空而改變。〔註〕 Seurat 嘔心瀝血一年多,孜孜矻矻一點一點堆砌起這幅約長三米、寬兩米的圖畫。他以科學實證的精神檢驗自己深信的想法,色彩可以透過一個個獨立的小色點呈現。傳統畫家以調色盤完成這道混色的手續,再以畫筆直接在畫布上或塗或抹。Seurat 可不,他逕自在畫布上左一點、右一點,一點又一點地點下去。行了,粒子合成萬物,芥子終納須彌,『點彩畫派』開山立門。一百多年前,Seurat 就已經從類比的概念跳躍到數位,真夠先驅了。 咦?今天的主題不是大安森林公園嘛?一扯到大碗島就忘其所以了!行行,回到現實。 其實任何一天的午後,在公園散步都是享受。不過,這回有點兒特別,因為陪著小姑娘參加當天創價學會在公園舉辦的社區友好文化節活動。小女孩兒像蚱蜢似的從一個攤位蹦蹦跳跳到另個攤位,做紙花、學彩繪……玩得不亦樂乎。想定神拍張照片,一眨眼,人兒又不見了。頂著火辣辣的豔陽擠在人潮中尋尋覓覓,搞得俺汗流浹背氣喘噓噓。嗐,扯啥平淡與寧靜呀! 誠然,圖畫/照片盡是斷章剪影;眼見,未必為實。 風聲、車聲、人聲、樂聲,聲聲入耳。 小姑娘,別再躲貓貓啦! 寧靜? 又見流蘇! 小白鷺:紅塵是非不到我。你們玩你們的,別鬧我! 〔註〕 1984年,美國詞曲家 Stephen Sondheim 與劇場導演 James Lapine 以這幅畫為本,聯手打造一齣音樂劇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虛構畫家的一生,甚至送他一位芳名 Dot 的模特兒情婦。好玩吧,Dot 正是『點』。不可避免地,畫家埋首點畫之餘,還得應付 Dot 的種種愛恨糾葛。而畫中人物也一一在舞台上活躍起來,打打鬧鬧爭吵不休。欸,也真是的,世界固然可以在畫中定格,生活畢竟是活的。怪不得不少人同我一樣嚮往那股寧淡的氣氛。 再囉唆一句,台灣音樂中心收藏有音樂劇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