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1/13 14:23:32瀏覽783|回應0|推薦5 | |
蔣經國,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俄名),浙江奉化人,蔣中正的長子,為蔣中正原配妻子毛福梅所生。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1922年到上海讀書;蔣經國15歲時,也就是1925年積極參加五卅運動,後受吳稚暉啟發,同年10月前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同學中有比他大6歲的鄧小平,烏蘭夫是跟他當年曾坐於同一椅的同學。蔣經國1927年以優異的成績提前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其間正式加入蘇聯共產黨。國共關係惡化後,遭史達林扣留下來當人質。由於涉及史達林與托洛斯基的黨內鬥爭,曾被下放至西伯利亞,其間與白俄羅斯姑娘芬娜(後改名蔣方良)結婚。 1937年3月25日離開莫斯科攜妻帶子回國。1938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政績卓越,有稱其為「蔣青天」者。1944年任三民主義青年團組訓處處長、青年軍編練總監部政治部中將主任。1948年金圓券改革,蔣經國至上海進行經濟管制,與孔宋集團發生正面衝突,工作受阻。 1949年蔣經國奉蔣中正之命進行中央銀行外匯黃金移存台灣事宜。國民政府遷台後蔣經國於1950年擔任總政戰部主任,負責政工改制工作。旋兼任總統府資料室主任(國家安全局的前身),統籌臺灣的情治工作。同年7月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進入黨內決策核心。1952年主導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現名中國青年救國團)成立,增加其在教育機構與青年學生的影響力。1954年擔任國防會議副祕書長。此後蔣經國歷任要職,包括行政院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56年)、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1957年)、國防部副部長(1964年)、國防部長(1965年1月3日)、行政院副院長兼財經委員會主委(1969年6月)、行政院長(1972年5月29日)等職。 蔣經國曾在1966年訪韓、1967年訪日。1970年第四度訪美時在紐約遭到台獨極端份子黃文雄、鄭自才企圖刺殺未果。 1972年,出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1975年,繼蔣中正後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1978年經第1屆國民大會選舉,當選為中華民國第6任總統。 由於1978年美國宣佈將與中華民國斷交,以致1979年發生美麗島事件,國內外政治局勢出現重大變化。而後為了因應國際情勢的演變,及解決國內政治改革的需求,在蔣經國執政後期逐步開始自由化的改革,先是未強力鎮壓民主進步黨突破黨禁宣佈組黨。 1981年,因應解放軍空軍實力增強,與國軍戰機性能不足以保衛台灣制空權,遂推動中華民國建軍史上最大的自製武器開發案,發起台灣自製新一代超音速戰機「鷹揚計劃」。 1984年連續當選為中華民國第7任總統。 1984年10月15日上午21:00,台灣情報機構涉及派遣幫派人士到美國本土刺殺寫了《蔣經國傳》的作家江南,相關的人證無法直接證明蔣孝武是背後主謀者。而此案引起美國方面的極大不滿。11月12日,他下令執行「一清專案」掃黑行動,將其中2個幫派人士抓獲。1985年1月10日,他又下令逮捕涉嫌此案的軍事情報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3處副處長陳虎門,要求徹查此案。7月1日,蔣經國下令解散「國防部情報局」,將該局業務與參謀本部特種軍情室合併,另組「軍事情報局」,由參謀總長負指揮。該局局長由原8軍團司令盧光義擔任。此後一直到過世,蔣經國在情治首長出缺時,寧以軍事將領接任而不提拔情治系統人士。 1985年8月16日,蔣經國透過有影響力的國際媒體美國《時代雜誌》專訪,表示自己已是台灣人,中華民國國家元首依憲法選舉產生,中華民國總統的職位不再由蔣家人繼任。1987年宣佈解嚴、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1988年開放報禁。 1988年1月13日下午15:50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終年77歲。職務在司法院長林洋港監誓下,由副總統李登輝依憲宣誓繼任。1月30日,蔣經國遺體安厝於大溪陵寢(前總統府頭寮賓館)。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