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洋新軍與武昌起義(下)
2008/10/10 10:28:51瀏覽1083|回應1|推薦17

武昌起義
自1895年首度廣州起義至1911年(清宣統3年)廣州329黃花岡之役,中國同盟會(Chinese United League)的革命黨人已起義10次,勢力漸由南方往長江流域推進,10次起義多半失敗,但聲勢越挫越勇,在黃花岡之役中喪生近百位革命同志後,同盟會仍繼續計畫下一次的起義。

武昌起義導火線始自四川保路風潮。起因於四川紳商聯合出資興建四川到湖北的川漢鐵路,辛亥年(1911)農曆4月,清政府下詔鐵路收歸國有,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伺機向英、德、法、每四國銀行團借債修路,川漢鐵為抵押品之一,引起四川紳商極度不滿,在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後,開始罷市、請願,清政府則強力鎮壓,引發民眾不滿,革命黨人則亦趁機鬧事,欲將保路風潮擴大。

10月9日,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配製炸彈時,不慎爆,起義文告及革命黨人名冊都被俄警搜去,湖廣總督瑞澄下令抓捕革命黨人,情況危急。革命黨原定於10月9日晚間24:00發動起義,但城內戒備森嚴,革命黨人彼此無法取得聯繫,因此該計畫流產。10月10日,武昌城內傳言四起,人心惶惶。革命黨人熊秉坤首先發難,打出武昌起義的第1槍,武昌起義於是全面展開。革命黨以吳兆麟為臨時總指揮,成功攻取楚望台軍械所,得到數萬支步槍、數十門火砲、數十萬發子彈。

同時,駐守武昌城外的革命黨人亦舉火為號,發動起義,一起向楚望台匯集。武昌城內、城外各路革命黨人也聞訊紛紛趕來,加入起義,總計約3000多人。之後,革命黨人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第8鎮司令部。由於缺乏有力的指揮與統籌,再加上兵源不足,革命黨遭受挫敗。後來,革命黨再次發動攻勢,終於衝破清軍防線,並以大砲轟擊取得戰場優勢。

湖廣總督瑞澄見勢不妙,毀損督署後牆,坐船從長江遁走,只剩第8鎮統制張彪艱苦奮戰。革命黨人經辛苦的攻戰之後,終於佔領督署和鎮司令部,掌控整個武昌局勢。

其它地方的革命黨人,知道武昌成功之後,紛紛效尤。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10月12日也成功攻取漢陽和漢口。革命黨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隨即成立,推黎元洪為都督,並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響應推翻清帝國。短短2個月內,廣東、湖南等13個省,先後宣佈脫離清政府並宣佈獨立,清帝國大勢已去。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ROC, Republic of China)臨時政府成立,孫文(孫中山,西方國家以孫逸仙稱之)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帝國在愛新覺羅‧溥儀(宣統帝)退位後宣告結束。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ke822&aid=2286536

 回應文章

mate : 國會議員大戰奇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壯烈之舉
2008/10/16 19:43
驚天地

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