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06 11:31:16瀏覽309|回應0|推薦1 | |
一直以來很喜歡看朱敬一董事長的文章,因為他總是深入淺出的講解許多經濟學,財政學的專業術語,使一般人閱讀起來特別容易懂。 2009/10/05 聯合報的這篇文章讓我想起去年 10 月在某上市公司的法務同學曾對我說的公司內幕。 因為去年正逢馬政府執政一年多,但年底因為國際金融海嘯的影響,造成房地產急凍,好幾個月沒人敢買房子。該集團高層很心急,總覺得是政府無能,拿不出政策來,所以自己買了各大報的版面,登了一則建言。 但經手的法務同學說:文章內的數據都是拼貼而來,有些人喜歡舉很多很多數字,以為自己很厲害很專業。舉例來說:"廢除遺贈稅是全世界趨勢,美國到 2010 年歸零,廢除後,台灣人民在海外的 幾千億美元 才能拿回來,增加存款,其利息繳的所得稅反而多好幾倍,如拿來投資,其營業稅、營所稅、個所稅將產生乘數效應 ...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海外資金回台會乖乖的存放在銀行賺利息還是大舉湧入房地產及股市呢?再提到和新加坡比較稅制,疏不知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的稅制是按收入來源地徵稅的。雖然新加坡目前的稅率為 0% 至 22% 。但須納入個人所得收入的的項目包括:在新加坡賺取的收入以及在新加坡收到的海外收入。所以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真的比我們低嗎?數字有時是表面的資訊,公開發表應是負責任的求證該數字的形成背景,社會,環境及整體政策,而不是一味的看到對自己有利的數字就拿出來剪下/貼上。這樣不僅顯示出集團毫無統計,政策分析及經濟學的幕僚,更顯示出在報紙上的資料看看就好。 法務同學特別舉了那時集團高層登的文章中指出把遺贈稅降到零,海外資金就會回流台灣,當時他就向主管反應目前尚無任何研究顯示降稅有此項效果,但遺憾的是他的主管是大外行,為了保住飯碗,要我的法務同學不要管太多,照做就是了。 其實在去年也沸騰一時的二派財政專家的論點及主張也有提及相關的影響,但是最終也淡淡的收場。仍是由主政者決定稅制,對稅率,財政只知道%的老百姓們,只知道自己為什麼繳的稅每年都很多,但是國家財政卻每年舉債更多?到底在調整社會均富的稅制,最終怎麼變成吉尼係數愈來愈大?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