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2/03 14:57:49瀏覽4492|回應21|推薦92 | |
(六姊妹) 昨日經過了阿拉摩廣場(Alamo Square),再次被眾多美麗的維多利亞房子圍繞,想起了曾經為了找尋美麗身影走了整個下午掃大街.阿拉摩有名的就是六姊妹,但其實這四角廣場繞一圈,會發現的美麗建築可多的了. 哈拉趣事: 關於阿拉摩,如果觀光客前來可能會大失所望.因為除了六姊妹,其實沒其他的景緻可看.但對於這週邊的單身居民來說,這裡可是熱鬧了.我們之前也是住在附近.聽隔壁的單身鄰居說,傍晚時分,單身男女就會同來蹓狗,順便看可以出現多少火花.我因好奇心驅使之下也去晃晃,果真被搭訕的機會可是相當多.回家後還講給野人聽呢.他恍然大悟說,早知道牽隻狗每天去,他就不用單身這麼久了,哈哈哈:))) 這難道是那部電影"Must Love Dog" 的起因? 哈! 1906年就舊金山大地震之後,這些美麗建築幾乎全毀.雖然隨後有一萬多座已修復回來,但是現今隨著極簡主義建築風格興起,幾乎已見不到有新建造的維多利亞式房子出現.我大概也明瞭,相對於現代的精簡設計,其實更符合空間運用.現在大概更少人鍾情於維多利亞建築了吧! (這個,我就有點納悶....因為是雙平行,照說理是義式才是) 維多利亞式房舍其實還細分成幾種.像是1870年盛行的義大利式(Italianate),其建築特色是平屋頂,凸窗與前門的細柱都是古羅馬式花色.上次倒是在聯合街上見到一棟保持完好的,只是顏色極為鮮豔,似乎又不符合此特徵?好玩的,也是這樣。每見到一棟,就好像腦筋急轉彎似的,急於找出答案。 另一種的,是1880年興起的Stick,這種著重木工的設計,是將所有木頭裝飾將門,窗,欄杆,外牆全都塞滿. 我想,像這樣的房舍要保存到現在很不容易,再說修復需要許多金錢的力量罷! 而再一種,是1890年的安女王式(Queen Anne).說起來安女王式較為知名.一是極為容易辨認出來.像她的特色就是正面屋頂是三角形,還有小尖塔與藝術窗玻璃.二是現在還保有一座博物館可供參觀,甚至還有安女王旅館滿足復古情懷. ( 謎樣小塔頗為吸引人!) ( 藍空之下,這些色彩之屋好像童話世界!) 舊金山還有座建於1861年碩果僅存的八角屋(Octagon House),金芭我特地跑去參觀.每個月僅開放三個下午,這是由義工服務不收門票費用,而且由老奶奶很認真帶妳走上走下講解.這座八角屋是由一位腎臟醫師建造,過世後也由其家族捐出.所以裡面都保持原面貌,包含那時期使用的煤氣燈, 醫生的家書與手記 , 醫生娘的古典珠寶也在內。 當初為什麼會建造八角屋呢?原因其實是因為健康與快樂的理由,這不就跟中國人的"風水"有點不謀之合嘛?! 由於裡面無法拍照,我僅能盡所其能的用文字敘述。 其實八角屋真的超乎我想像的小 (我粗估大約是80坪左右而已) , 顧名思義,真的就是八角造型.連屋內都是.其內空間不大反而更小於院子。一入門就由中間的木製螺旋梯迎接,上樓之後更見更小空間。 一上樓之後的第一間房因為在邊間過小,裡面還放著老舊玩具.我猜想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儲藏室"罷 . 旁邊是一臥室與一書房.而往上還有個小樓梯.只是已經到頂端. 我問奶奶那是什麼? 她笑說只是一扇窗 (請看照片上的小凸八角窗) , 但是是真的可以使用的,而非裝飾. 我有點不解這扇窗的作用,因為窗太小,恐怕連景都看不痛快. 倒是整棟屋的窗戶都是兩層,裡面的那層都是活動式的細格木窗,好精巧迷人. 我恭敬得遞上小費後離去.還始終流連於復古情懷中. 我真的希望有心人,將舊金山的Victorian House規劃良好後納入重量級觀光重點.比起叮噹車,39號碼頭,難道她沒有更多的迷人吸引力? (update: 現今已經有著維多利亞房子的行走團, 是用步行的方式並由專人介紹) 相關舊文 : 再次戀上維多利亞建築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