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3 18:02:33瀏覽8476|回應0|推薦2 | |
我們都知道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主要由「足輕」(あしがる)來擔任。從日文字面來看,「足輕」:原本是指「跑得快的人」,現在我們大多把他們稱為「步兵」。 根據考證,平安時代(西元794年~西元1192年)時,專門替「檢非違使」(けびいし;大多指負責維持京都治安與民政的官員)處理雜務與擔任戰鬥工作的人,可說是「足輕」的原型。 古代日本直到鎌倉時代(西元1185年~西元1333年)中期為止,戰爭的型態均以騎馬武士間的個人戰為主。此時的「足輕」們的工作,大多是擔任騎馬武士們的隨從,或是搬運補給等等,並不擔負主要的戰鬥任務。 南北朝時代(西元1336年~西元1392年)開始,戰爭的型態也慢慢地從個人戰、轉變為集團戰。「足輕」也從戰場的配角、慢慢變成主角。除此之外,經歷戰火的「足輕」們,因為缺乏忠誠心與紀律,在彼此集結後,慢慢地暴徒化,恣意地搶劫、強盜等等。對當時的治安,形成一大負擔。 隨著戰國時代(西元1493年~西元1573年)的來臨,戰爭和過去相比,日趨大型化、集團化。經過訓練與適當編組的「足輕」們,分別使用長槍、弓以及鐵砲活躍於各個戰場。戰國後期,指揮足輕隊的「足輕大將」俸祿約在200石~500石間,等同於當時的中級武士。不僅有人因為戰功被拔擢為武士,甚至還成為一城一國之主。當中最有名的,便是從足輕一路扶搖直上的豐太閤---豐臣秀吉(西元1537年~西元1598年)。 隨著戰爭的集團化、大型化,「足輕」們的裝備也日趨統一。一般來說,頭上會戴著皮革製作、或是以紙裱糊後再上漆,以及以薄鐵製成,被稱為「陣笠」(じんがさ),用來代替「兜」(かぶと)的帽子。 至於身體的保護,大多穿著胸鎧、鐵製籠手,最後再罩上陣羽織。胸鎧的部分,和「陣笠」一樣,有使用皮革製作、或是以紙裱糊後再上漆的胸鎧,但為數更多的是以鐵製成的胸鎧。測量流傳至今的鐵製胸鎧後發現,它們的重量都在4公斤左右,可以想見要穿著這身老虎皮,還要健步如飛,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他們不僅只攜帶武器與穿著護具;還需攜帶各自的食物、飲水與簡單藥品… 難怪「足輕」的原意是指「跑得快的人」!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