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04/19 苗栗濱海鄉鎮一日遊>鄭漢紀念步道、白沙屯火車站、通霄神社、虎頭山公園、日露(俄)戰役望樓紀念碑/台灣光復紀念碑
2024/04/25 23:00:29瀏覽542|回應0|推薦19
台灣最近經歷了【403大地震】的襲擊,後續又餘震不斷,民眾惶惶不已,老婆也交代這陣子不要往山上跑,今天就來一趟苗栗濱海鄉鎮的一日遊

行程第一站是位於<苗栗縣-造橋鄉>的「鄭漢紀念步道」,我們開車從【台1線】轉進來,停在產業道路旁空曠處。經過這戶人家,很漂亮的三合院建築。

沿途陸續看到不少盛開的桐花,桃竹苗是桐花的故鄉。

很快就走到了「鄭漢紀念步道」的入口處。假日人多,車子可停在【台1線】的路旁再走進來,也大約不到10分鐘就可抵達。

「鄭漢紀念步道」的終點處,有一座「鄭漢紀念碑」。民國53年(1964年)某日,青年鄭漢於田間耕作,一群在「中港溪」畔嬉戲的孩童陷入急流中,已快滅頂,鄭漢聽到求救聲,奮不顧身跳入河中救起小孩,自己卻因腳部被水壩鐵絲割傷,無法上岸而溺斃,此紀念碑乃為表彰鄭漢捨己救人的義行而立。

「鄭漢紀念步道」全長約800公尺,一開始是一段長長的石階步道。看起來很陡、很長,不過,步幅寬、石階平整,走起來並不會太累。

很快地,就轉為稍微有些小起伏的步道。

200公尺到了。今天是陰天,沿途樹蔭很多,即使有大太陽,應該也不至於太熱。

「鄭漢紀念碑」地點位於附近視野最好的小山丘上,後來也被稱為「鄭漢山」,海拔只有78公尺。原本到「鄭漢紀念碑」並不方便,在鄉民的努力下,終於在2003年開通了這條「鄭漢紀念步道」。

600公尺到了,「鄭漢紀念步道」的後半段,轉為比較原始的泥土路。

大約不到20分鐘,便來到山頂,眼前看到的白色石雕,就是「鄭漢紀念碑」

「鄭漢紀念碑」高18公尺,是由建築師修澤蘭與夫婿傅積寬創辦的「澤群建築師事務所」所設計(陽明山的中山樓、新店的花園新城等,也出自修澤蘭)。紀念碑有白色「蠟燭人」造型的自由曲線,象徵「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鄭漢。

當時的教育部長閻振興為表彰鄭漢捨己救人的義行,於民國54年(1965年)間,在此立碑紀念,並題上「人溺己溺」等字,留傳至今。

紀念碑基座四面,有各級行政長官的題字。

在「鄭漢紀念碑」的山頂上,視野極佳,向下俯瞰,一大片的稻田,春夏秋冬景緻各不相同,現在正是綠油油一片,還可以看到農友們以無人機協助耕作。

另一頭就是「中港溪」及跨溪的【國3】,更遠處,則是出海口外面的「台灣海峽」。

在「鄭漢紀念碑」的山頂上,還可以欣賞火車C形』鐵軌彎道的漂亮弧線。

沒多久,就有一列【自強號】火車由南向北緩緩駛過。

這裡是【臺鐵】彰化與竹南站間的『海線』路段,火車在這裡沿著C形彎道行駛,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是【臺鐵】沿線難得的景觀。

『海線』經過的火車班次比『山線』少很多,沒想到,很快又有一班列車由北向南行駛過來,我們實在太幸運了;加上火車剛從「談文火車站」駛出,緩緩地經過彎道,讓我們更能慢慢地欣賞美景。

接著來到位於<苗栗縣-通霄鎮>的「白沙屯火車站」,「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廟)」就在不遠處。「白沙屯火車站」啟用於1922年,是一座百年車站。

這是一座以《媽祖》為設計意向的火車站,車站的大廳門口,有《媽祖》頭上戴著的『九珠垂簾』的意象,垂著紅色與白色的珠子;門外有三尊Q版公仔,分別為《媽祖》以及兩旁戴著台鐵帽子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月台的天橋上,則有「白沙屯拱天宮」信眾所穿的黃色背心上獨有的「勇」字。

從這個角度更能看出《媽祖》頭上戴著『九珠垂簾』,整座車站外觀看起來就像一座神聖的宮殿,完全與在地特色相結合。

火車站前的廣場上,還有一頂《媽祖》專用的轎子(鑾駕),就是復刻版的『粉紅超跑』

旁邊還有Ubike站,方便搭火車來的遊客(信眾),可以騎著Ubike到「拱天宮」參拜。

「白沙屯拱天宮」每年往「北港朝天宮」的徒步進香活動,總是吸引大批信徒跟隨,為我國的無形文化資產;「白沙屯火車站」因地利之便,也扮演著重要的服務角色。

午後,轉到位於<苗栗縣-通霄鎮>的「虎頭山公園」,我們直接開車到半山腰的「虎頭山觀景台」,旁邊有免費的停車場。

通霄鎮是一個臨海的鄉鎮,從觀景台望出去,就是「台灣海峽」,右側有風力發電大風扇,左側則是【台電】的「通霄發電廠」,一同為台灣的電力做出貢獻。

我們要先沿著山徑往下走,到位於「虎頭山公園」下緣的「通霄神社」,先經過這座涼亭。今天天氣有點熱,在山腰間的涼亭上吹著涼風,滿滿的幸福感。

在涼亭旁邊看到了這座碉堡,可以想像過去這座離海岸不遠的小山丘,有其軍事的重要性。日本時代的日軍、二戰後的憲兵部隊都曾在此駐守,看守此地區的近岸海防。

「虎頭山」的地標。

「虎頭山公園」的幾個重要景點,剛剛已經先到過「休憩涼亭」及「觀景台」,繼續要造訪「通霄神社」、「砲台」、「日露戰役望樓紀念碑」及「好客廣場」。

「通霄神社」到了,從下往上望,有兩座鳥居,還有參道、石燈籠及拜殿等。「通霄神社」海拔93公尺,興建於昭和12年(1937年)。

下面(第一座)的「鳥居」旁,有一間目前整修中的「社務所」,是日本時代提供給神社管理人員處理事務,並提供給參拜者休息、齋戒和沐浴等的使用空間。

「社務所」於二戰後由某段姓軍眷家屬使用,歷經風災、大雨、地震等因素,建築結構體與立柱逐漸傾頹,後又被陳姓住戶佔用,直到2023年,始交還鎮公所進行整修。

在「社務所」下側的這間「休憩所」,乃於2022年修復完成,只是並未開放參觀。這間「休憩所」,過去曾做為神官宿舍使用,二戰後,轉為提供警察休息或接待貴賓住宿之用。

神社沿著「虎頭山公園」的山坡而建。

兩座「鳥居」的石柱上,刻有贊助單位及設立的日期等資訊,可惜贊助單位及設立的年份(“昭和”)等有日本意象的字眼,都已被塗掉。

第一座「鳥居」旁,有兩座「石燈籠」,還有兩座介紹亭。這裡原本設有「手洗舍」,參拜者先在這裡洗手漱口,潔淨身心才能參拜,不過,目前已消失不見。

「通霄神社」的平面圖,依地理位置,由下而上(平面圖由右向左),分別為:神官宿舍(休憩所)、社務所、第一鳥居、手水舍(已消失)、參道及石燈籠、第二鳥居、拜殿、幣殿(遺跡)、本殿(基座)等建築。

「通霄神社」曾入選為『臺灣宗教百景』之一,與「桃園神社」是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兩間日本神社之一。

從第一座「鳥居」往前走,進入長約20公尺的「參道」,中央鋪設著石板,兩側各有五座新舊夾雜的「石燈籠」。

「通霄神社」已被登錄為苗栗的『歷史建築』,還有『臺灣宗教百景』的入選證書。

「參道」的左側,是2020年闢建的「好客廣場」,其名稱有兩種意涵,除了希望打造傳承客家文化的新亮點外,也希望民眾能常上「虎頭山公園」走走。

「通霄神社」目前仍存有18座石燈籠,材質皆為砂岩,均於《昭和》年間的1937年至1938年所建立。「石燈籠」上原刻有捐贈者的姓名或單位名稱,二戰後僅留有在地名稱的捐贈者,其餘與日本有關的字樣,皆已被塗毀。

捐贈年份中的「昭和」字樣,也都被塗毀。

第二座「鳥居」後面,是神社的「拜殿」,是進行祭祀儀式和進行參拜的場所。經二戰後整修,外觀改為閩南傳統式建築風格,有紅磚牆身和燕尾翹脊的屋頂,成為絕無僅有的中式神社建築。

改建後的「拜殿」,被改為「忠烈祠」,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及革命先烈神位,因此也被稱為「鄭成功廟」。更特別的,是「拜殿」屋頂還嵌有中國國民黨的黨徽標誌,呈現日本時代以及中華民國政府兩個政權交替的歷史發展軌跡。

「拜殿」門口有「通霄神社」的簡介及歷史照片。

紅磚外牆上,有特殊的正方形圖騰;長方形框則不知用途,猜想原本有崁日本意象的圖畫或照片,後來被移除。

「拜殿」的屋頂,有如『翹鬍子』的閩南式燕尾翹脊。

又像戴帽子狀,燕尾翹脊的上、下側末端,也都呈現分岔狀。

「拜殿」居高臨下,頗有「君臨天下」的氣勢。

「拜殿」後側,我們腳踏著的這個平台,是當年的「幣殿」,是用來存放奉納的幣帛(例如:銀幣、紙幣等物品或祭品)的建築,可惜在二戰後遭到拆除,僅留下遺跡。「幣殿」後方的石階上去,是神社的「本殿」。

從「幣殿」回望「拜殿」的景象。

從石階爬上「本殿」。「本殿」是神社最重要的地方,過去主祭《天照大神(被奉為日本天皇的始祖,也是神道最高神祇)》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只有主祭者才能進入。不過,「本殿」的木構建築已於二戰後被拆除,僅存基座及雜草。

「本殿」的基座是以石板砌築而成,長約8公尺、寬約6公尺,高約180公分,也可揣測當時「本殿」建築主體的堅固性。

離開「通霄神社」後,繼續沿著「虎頭山」的山徑往上爬。山徑旁看到了這座書寫著強勁有力「虎嶼觀潮」字眼的石雕,點出從「虎頭山(又稱虎嶼山)」俯瞰「台灣海峽」潮流的壯闊氣勢。

海濱的「台電通霄發電廠」,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與支柱。

回到「虎頭山觀景台」,旁邊這條石階步道上去,有我們今天行程的最後一處景點「砲台」及「日露戰役望樓紀念碑」。

石階步道旁,又發現另一座碉堡,足證過去「虎頭山」的軍事戰略重要性。

約爬3分鐘,就來到山頂的平台。

首先看到的,便是「砲台」,只是僅見一支砲管及砲座,未見其他說明。

從「砲台」望出去,視野極佳,可以監視海域的行動,果然是安置砲座的好場所。

「砲台」後方,有一座「日露(俄)戰役望樓紀念碑」

1904年於遠東地區發生【日俄戰爭】,當時俄軍勢弱,乃調派【波羅的海艦隊】馳援,日軍推斷軍情後,於此設置情報基地,果然監控到俄艦通過「台灣海峽」,而提前在位於日韓之間的「對馬海峽」埋伏,殲滅俄艦,贏得勝利。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政府鑑於「虎頭山」對於【日俄戰爭】貢獻至鉅,乃於此建造「日露戰役望樓紀念碑」。『日露』即『日俄』之意,過去日本將俄國(Russia)譯稱「露西亞」;『望樓』是指當時在此建立具有監控功能的「海軍望樓」。

這座紀念碑,與「通霄神社」同樣建於昭和12年(1937年),造型如一門船艦巨砲,砲口朝天,一旁有鐵鑄船錨,頗富海軍的意象。

二戰後的民國34年(1945年),「日露戰爭紀念碑」被改為「臺灣光復紀念碑」。豈料,石碑上的「碑」字竟刻成「埤」字,錯誤遺留至今,留下歷史的印記。

紀念碑旁,還有一座紀念碑文及通霄鎮的介紹牌。

在紀念碑的高台上,有360度的視角,往山邊(東方),可以遠眺同為苗栗縣的銅鑼、西湖、公館等鄉鎮的山林與稻田交錯的田園風光。

往海邊(西方),則可俯瞰通霄漁港、通霄海水域場等海濱地區,以及一望無際的海景。

往南除了通霄市區外,可遠眺至苑裡地區的街道。

通霄鎮的行政地理區域圖。

旁邊還有一座『二等三角點』。

遊客漸漸地多了起來,應該有不少遊客是來等待欣賞夕陽美景的吧?不過今天天空陰陰的,他們可能要失望了。

走了苗栗沿海的幾個小鄉鎮的景點,收穫不少,準備打道回府了。

※※※

【鄭漢紀念步道】官網

【通霄神社】官網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8054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