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02/21 雲林縣>虎尾鎮>見證虎尾糖廠演變史的同心公園、虎尾日式宿舍群、福安宮媽祖廟(糖廠媽)、虎尾舊水塔(貯水塔)、虎尾涌翠閣、宛如虎尾『羅馬競技場』的糖廠酒精槽
2024/03/09 21:44:06瀏覽976|回應0|推薦13
今天的「虎尾一日行」,離開「虎尾糖廠」後,接著要繼續走訪其他的景點。

隔著中山路,在「虎尾糖廠」對面這間是「虎尾糖廠」的「第一單身宿舍」

過去糖廠員工宿舍的等級,大致是以離糖廠的遠近做為劃分,愈接近糖廠的宿舍區,為日本人與台灣高等職員所居住;反之,愈外圍的宿舍區,則是以一般員工居住為主。從外觀造型看,這間顯然是二戰後所興建或改建的建築。

來到「虎尾糖廠」正對面的「同心公園」。「同心公園」建於明治43年(1910年),與明治40年(1907年)興建的「虎尾糖廠」相近,都有百年的歷史,原設計為糖廠員工及眷屬的休閒場所,也見證了糖廠百餘年來的變遷。

「同心公園」是由英國人規畫設計,日本人施工完成。園內有許多高壯的樹木,尤其是台灣早期常見的樟樹,看起來樹齡都不小。

公園內有許多當年糖廠遺留下來的歷史痕跡,眼前看到的,是基座刻寫「雙手萬能」的巨齒鐵輪紀念碑。這是民國64年(1975年)糖廠內的「第二製糖工廠」拆除時留下來的,所置放的位置,是已被大火燒毀的「糖廠圖書室」舊址。

這是一座黝黑蔗農拿著一把甘蔗的雕像「引種南非310蔗種紀念碑」,立於民國43年(1954年)。「虎尾糖廠」在民國36年(1947年)從南非引進【CO310蔗種】,適應力強,糖度比原本的蔗種更高、產量更多,為台灣糖業開創了第二春。

此紀念碑是公園內的雕塑中最足以代表「虎尾糖廠」發展的作品。有次前總統李登輝與前省主席宋楚瑜到「虎尾糖廠」參觀時,李前總統還特地帶宋前主席來此雕像參觀,並向宋主席講述這段故事,年長的虎尾人至今仍津津樂道。

西洋式的「高腳杯噴水池」。這是仿英國官邸庭院概念設計的噴水池,可惜目前並未蓄水,當然也沒看到噴水。

「虎尾堤防工程紀念碑」。公園就位於「虎尾溪」堤防旁邊,這座堤防工程完工的紀念碑,便就近立於公園內。

外型像「東京鐵塔」的「同心鐵塔」。此鐵塔乃於民國70年代所立,其高度僅有110公分,就位於「虎尾堤防工程紀念碑」旁。

「創新全莖苗機械種蔗成功紀念碑」。過去台灣種植甘蔗為人工的「雙芽苗」方式,費時費力,後來被「台糖」以「全莖苗機械種蔗」技術取代,並於民國71年(1982年)立了這座浮雕圖案,記載這段台灣農業科技發展的大躍進。

虎尾的公園裡有「老虎石雕」,倒是不足為奇。

「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紀念碑。民國60年(1971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當時全國人心惶惶不安,先總統蔣公乃提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口號,呼籲全國軍民能共體時艱、共度難關,這裡也因應立了這樣的紀念碑。

「同心公園」內有一座「防空洞」遺跡,民國40年代,海峽兩岸戰火氣氛濃厚,為方便民眾適應躲避空襲,因此在此建有土石覆蓋的水泥「防空洞」。

日本時代,在現今雲林縣褒忠鄉的「大坪崙」有一座「藤山財團」所屬的「龍巖糖廠」。傳說「大坪崙」的地狀蜿蜒曲折,就像一條龍,「藤山財團」的社長-「藤山雷太」便將「大坪崙」改名為「臥龍山」,並立碑誌記。

二戰後,「龍巖糖廠」被撤銷而併入「虎尾糖廠」,「臥龍山」石碑也被移來「同心公園」,就是眼前所看到的這座石碑。石碑的背面,刻有「昭和十年十月十八日藤山雷太」的字樣。

「臥龍山」石碑旁,有不少石柱遺跡,未加整理而散落一地,且無石柱遺跡的說明解說牌,殊為可惜!

公園裡,假日常有團體舉辦活動,這裡有一座街頭藝人的展演廣場。

街頭藝人展演廣場旁,有一座「台糖冰品部」的可愛照相框架。

這間就是「台糖虎尾冰品部」,早期是糖廠的「員工福利社」,供員工及其眷屬日常生活購物,裡面日常生活所需物資可說應有盡有,相當便利。

目前已改為「台糖虎尾冰品部」,裡面販售「台糖」生產的各項日用品。

冰品可算是「台糖」生產的物品中最有名、最值得嘗試的,是許多到「虎尾糖廠」及「同心公園」的遊客不會錯過的。

「同心公園」靠近南側這一區,名為「同心家園」,是過去的日式宿舍區。「同心家園」,有「同心協力」、「四海同心」之意,很『政治正確』的命名。

宿舍區林蔭茂密。

右側這一間,是「第二單身宿舍」,目前仍在使用中,屬於雲林縣縣定古蹟「虎尾糖廠宿舍群」,其外觀依舊保持當時舊式建築的原樣,提供給從外縣市來「虎尾糖廠」工作的員工居住。

從「民主三路」轉到「民主九路」,這裡保留了好幾間公差宿舍。

這是「第一公差宿舍」,建於大正5年(1916年),原名「臺春館」,原本主要用來招待日本皇親國戚和內閣官員等,目前做為員工出差、短暫住宿之場所。

「第一公差宿舍」過去曾招待過日本裕仁天皇、雍仁親王、蔣經國、李登輝、連戰、于右任,…等重要官員,外觀呈淡雅樸質的氣息,具藝術及營建文化價值,目前已被登錄為【雲林縣縣定古蹟】。

「第二公差宿舍」早期為糖廠廠長的宿舍,因位置隱密、安全性高,且環境清幽舒適,過去前總統李登輝及陳水扁都曾蒞臨休息,而被雅稱為「總統套房」。

「第二公差宿舍」曾改為婦女會活動中心,再於民國76年(1987年)改建為西洋式鋼筋水泥二樓建築,已不見日式宿舍之原貌。

「第三公差宿舍」連接著「第一」及「第二」公差宿舍,形成一個小規模的建築群。「第三公差宿舍」所接待的人員,位階較「第一公差宿舍」為低。

「第三公差宿舍」目前外包做為「雲林記憶COOL二館」,變身為文化藝術場館之用,常舉辦團體活動。

「第三公差宿舍」在二戰後曾做為糖廠副廠長的宿舍及公差宿舍使用,目前也為【雲林縣縣定古蹟】。

在這三棟公差宿舍對面,還有其他的房舍。這間僅剩大門而無牆壁的日式建築,與三棟公差宿舍相較,顯得殘破荒蕪。

其他幾間也尚待整理。

走在宿舍區的林蔭大道,空氣清新、景色怡人。

還有大片的綠地草坪。

離開「同心公園」,經過這條有「五間厝」的『類鳥居』牌樓小巷子。清治開墾時期,此區只有五間房子而得名。1916年,前方曾設有「五間厝神社」,可惜二戰後不久即遭拆除,未留下任何殘存的遺構,設置此一牌樓,聊茲紀念。

繼續往前來到位於「新生路」巷子內的「虎尾福安宮」,主祀【媽祖】。因位於「虎尾糖廠」旁,早期的信徒又幾乎都是「虎尾糖廠」的員工,因此也被稱為「糖廠媽祖廟」

從「福安宮」的側門處,剛好可以看到一列小火車正緩緩駛出糖廠。

「福安宮」約建廟於民國40年代,廟宇建築細緻精美。

「虎尾福安宮」最引人注目的,是這輛近幾年訂製改造、仿蒸氣火車頭造型的「隨香車」,融合了地方特色的一輛車。

來到另一處歷史遺跡「虎尾舊水塔(貯水塔)」。日本時代,雲林地區並無水庫,飲水原本皆以攔截溪水的攔水壩供應,後於昭和5年(1930年)建蓋「虎尾貯水塔」供應飲用水,水源來自於抽取地下水,貯水塔被暱稱為「水道頭」。

「虎尾貯水塔」有頗具特色的八角形造型,水塔高27公尺(一說50.5公尺,應該是指海拔),蓄水量約400噸,是當時雲嘉南地區最高、最大的水塔,也是當時虎尾的『三高建築物(合同廳舍瞭望台、糖廠煙囪)』之一。

這面介紹牌的牆面上,還保留著象徵當時水塔運作時的水龍頭及運輸水管。此水塔是雲林僅存二處日本時代的水塔之一,已被登錄為【雲林縣縣定古蹟】。

「虎尾貯水塔」這裡,還有虎尾地區唯一的一座「一等三角點」

紅色圓圈處,就是這座「一等三角點」,就在水塔的正下方。三角點的背面,有「內補001號」,不過,因為水塔已被圈圍保護起來,無法靠近觀察。

當年因當地土質不適合興建水庫,而在虎尾地勢最高的「大崙腳公園」旁蓋此「虎尾貯水塔」。雖經時代變遷,貯水功能喪失而廢置,仍具其歷史價值。

就在「虎尾貯水塔」的對面,是日本時代官方「虎尾郡」所設置用來接待貴賓的招待所「虎尾涌翠閣」

「虎尾涌翠閣」建於昭和14年(1939年),是虎尾鎮內保留最完整的日式建築物,目前已被登錄為【雲林縣縣定古蹟】。

「虎尾涌翠閣」每週三~週日的10:00~17:00(中午休息1小時),免費開放參觀。

不巧來到這裡剛好超過12點,關閉休息中,僅能透過玻璃門往館內環視一番。

「虎尾涌翠閣」書院建築形式的風格,十分優美,即使無法入內參觀,在館外走訪欣賞,也不虛此行。

在「虎尾涌翠閣」旁邊,還有這間看起來像是私人豪宅的建築,其實它是「虎尾自來水廠」「唧筒室」,目前也已被登錄為【雲林縣縣定古蹟】,與「虎尾貯水塔」都是見證台灣進入現代化都市建設的重要表徵。

「唧筒室」的對面,是「正聲廣播公司-雲林廣播電台」的辦公大樓。

「正聲廣播電台」的電波發射器,就設在旁邊的「大崙腳公園」邊陲處。

接著經過「天主教若瑟醫院」,很引人注目的,醫院有一條橫跨馬路的走廊通道。

凱文不是要造訪「天主教若瑟醫院」,而是要到醫院後方的停車場,在停車場旁邊,有一座「虎尾糖廠」內的歷史建築遺跡。

就是這座隱身在圍牆邊的「虎尾糖廠酒精槽」遺跡。前面提到的「藤山財團」的社長-藤山雷太,曾在大正14年(1925年)時,在這裡設立「酒精工場」,生產高純度、燃料用的酒精。

二戰期間,「虎尾糖廠」曾遭遭遇美軍轟炸。民國64年(1975年),「台糖」將酒精生產線集中到「新營糖廠」,「虎尾糖廠」的「酒精工場」遂遭到拆遷,加上地震破壞,目前僅倖存眼前的兩座「酒精貯存槽」。

「虎尾糖廠」並未開放參觀,僅能從圍牆這裡欣賞當年以紅磚砌造的「酒精貯存槽」。過去曾有風光歲月的「酒精貯存槽」,在數十年任其荒蕪下,樹木攀竄其間,恍若虎尾版的「羅馬競技場」一般留存於此,供後人追念,令人惋惜。


虎尾還有很多迷人的歷史建築,凱文還要繼續轉往其他幾個景點。




※※※


【虎尾鎮公所】官網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8038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