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2/02/11 高雄市>左營區>蓮池潭-左營孔子廟>全台最大的孔廟、高雄市第一座文學步道
2022/02/21 17:21:15瀏覽5326|回應0|推薦14
凱文今天走訪<高雄市-左營區>著名的「蓮池潭」,早上先逛了虎年很應景的「龍虎塔」,接著要走一段高雄市第一座文學步道及全台最大的孔廟

從環潭步道依逆時針方向,一路由南而北走過來,過了「春秋閣」,就可以看到這座順著環潭步道西側而立的「高雄文學步道」。這條步道於2009/5/31啟用,全長517公尺,沿途共有17座石碑,而藉由15位高雄著名文學家的優美詞句作品,以花崗岩、鋼板等為主要的雕刻材料,設置成15座的藝術景觀。

在步道南側入口處,可以看到文壇大老鍾肇政所題字的「高雄文學步道」石牌,開始今天的知性與感性之旅。

位於步道南側入口處的對面,是「高雄舊城國小」。舊城國小是原本的孔廟所在位置,日治時期的1900年,在此建舊城公學校(即今舊城國小),而後孔廟的各棟建築被陸續拆除,二戰期間大空襲,舊城孔廟被摧毀殆盡,僅留存「崇聖祠」的殘留建築,目前已被列為高雄市文化資產市定古蹟。二次大戰後的高雄市首次祭孔典禮(1947年),便是在此舉行。

「高雄文學步道」位在「春秋閣」到「孔廟」這一段環潭步道旁,15位文學作家的詞句作品藝術景觀,就沿路排列。

首先,看到這座一面磨平的黑色石柱,作品自成一區。

「作家的心要像永遠敞開的窗子,永遠,無法拒絕來自週遭世界的所有事物和訊息」,摘自彭瑞金的《作家站在哪一邊?》。也許作者就站在走出世界、也讓世界進來的那一邊。

彭瑞金1947年出生於新竹,1968年(21歲)就學並定居高雄。著有《高雄市文學史》、《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台灣文學史論集》等書。顯然,這15位文學作家,並不一定是出生於高雄,只要是熱愛高雄或長住於高雄都可能列入。

接著看到的,是由鋼板及玻璃片所組合而成的創作品,玻璃上,是摘自陳坤崙的作品《畫眉鳥》。陳坤崙1952年出生於高雄,曾於1991年與葉石濤、鄭炯明、曾貴海、彭瑞金等作家創刊《文學台灣》雜誌。「畫眉鳥喜歡被關在罩著黑布的鳥籠裡…,人到底有多可怕,至今祇有畫眉鳥知道吧」,反諷意味十足。

順著步道走,來到這一區,狀似雙十國慶(或說是左右兩個大C)的藝術創作石雕,左右各有一位作家的作品。

雙C石雕的左邊,是摘自凌煙的《失聲畫眉》。1965年出生於嘉義的凌煙,26歲時,就以這《失聲畫眉》10萬字的長篇小說,獲得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畫眉的叫聲原本應該比任何的鳥類要更悅耳動聽、更美妙悠揚,可是一旦失去環境的畫眉,連帶的也就失去牠婉轉的鳴叫,變得一無是處」,作者藉由歌劇團跑野台戲的情景,感嘆台灣歌仔戲的墮落與沈淪。

雙C石雕的右邊,則是摘自黃樹根的《魚釣哲學》。黃樹根1947年出生於高雄市,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人釣魚 只在咫尺眼前,來不來電 隨魚興致,魚溺水中觀自在」,好一段釣魚的哲學。

旁邊的是摘自筆名無葉、木能的張德本的《台灣竹蓆》。「心事在台灣竹蓆上,輾轉的島嶼,雨夜被武力恫嚇。被斬、被剝、被割、被刨,沒頭失根的身世冷暖,只有島嶼失眠的脊椎,反覆感覺竹節的硬度」。凱文小時候睡竹蓆時,最怕被刺到了,也無法忍受竹蓆的硬直。作者感概只有島國的脊椎,才能感知竹節的硬度,隱喻對島國處境的關懷與憂慮。

接下來看到的,是花崗岩台階及石牌的作品,上面描述的,是摘自吳錦發的《生態禪》。吳錦發是多產小說家,也是散文作家,有時也會發表時事評論。「被侮辱的山不說話,被侮辱的河不說話。她只是沉默著,等待收容你逐漸發臭的屍體」,顯出作者對山景、河景等自然環境被恣意破壞的哀鳴與抗議。

再來看到的,是本名陳金連的錦連所發表的《距離》。「遠古的神話世界,吵嚷喧嘩的現世,蓮花仍謙虛地開著。神明和人類的距離,那麼的遠,又那麼的近呀」,一種虛無飄渺、無法捉摸的距離感,隱約描繪出蓮池潭岸邊十幾二十處的宮廟,人神共處既近又遠的景象。

文學步道已過了一半,接著看到的是詩人李昌憲的《期待曲》。「世世代代勤勞的台灣婦女,自工作中辛苦孕育新的生命。眼中閃亮溫暖的情懷,溶入盛滿的愛,不管汗水掘深額頭幾層」,含蓄卻又意蘊深沉的期待,也傳達出了過去幾十年來,台灣婦女內外兼顧的辛勞及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

這裡看到的是左右各一的花崗岩石牌聯立,左邊的是鄭炯明的《秋日的斜陽》。文學步道上的作家,其實有好幾位是兼職的作家,鄭炯明便是一位醫師。「看看那鬱壘與神荼兩位門神,依然鎮守這先民的土地,怎不令人動容」。神荼與鬱壘,是民間信仰的兩名神祇,負責把守「鬼門」的著名門神。作者感嘆古蹟禁不住歲月的摧殘卻又未被完善地維護,只剩門神靜靜地守護著。

右邊的石牌,則是周梅春的《行過北海岸散文集》。「這些景觀,不僅留下歲月的刻痕,雕塑的艱辛,更保有大自然的脈動。它們安靜的站著,展露千百種姿態,為的是什麼。離去時,我忍不住輕嘆」。很巧妙地描繪出北海岸多變地形、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千年奇觀。

這個區域,有一顆很圓滑的球體,上面刻著汪啟疆的《FORMOSA 2007》。「臍帶拔離鄉土的插頭,就會失憶,整個地球以原鄉做支點,才能扛起世界」。汪啟疆是海軍官校畢業的中將退役軍人,作者感嘆故鄉與現居地間,割捨與往前行的兩難情懷,也許與他海軍航行,以及自幼隨父母自大陸來台的經歷有關。

最後看到的,是摘自文壇大老葉石濤的《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先生過去與鍾肇政先生在台灣文壇齊名,兩人被並稱為北鍾南葉。「台灣作家必須放開心胸,開拓更大更多的台灣時空,台灣文學才有磅礡的氣勢,擠進世界文學的大門」,葉石濤先生呼籲作家認知土地與文學的關係。

來到文學步道的北側入口處,看到文壇大老鍾肇政所題字落款的「掉落蓮池潭的詩語」大石碑,凱文也在這裡完成了「高雄文學步道」的文學藝術之旅。

「高雄文學步道」的終點,就在孔廟的附近,而其對面有一個「萬年縣公園」。明鄭時期設立了兩個縣級行政區,其中之一的萬年縣就是左營,清道光年間才復建為現今的左營舊城,「萬年縣公園」有取其歷史復古、在地傳承的意味。

「萬年縣公園」不是凱文今天探訪的重點,眺望了一下,公園範圍甚廣,不過景觀並不多。大樹倒是不少,步道也算完整,有時間的話,可以悠閒地走一圈,應該半小時可以走完。

來到了孔廟,其全名為「高雄左營孔子廟」,簡稱「左營孔廟」。這裡看到的是孔廟廣場的入口「泮宮坊」,牌樓正中央有一大門,兩旁各有小門,門上分別書有「修身」、「進德」,凱文就從「泮宮坊」進入園區。

「左營孔廟」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孔廟。一進到園區,先走到最南邊,這裡有一座巨幅的「萬仞宮牆」,是由過去的考試院院長、孔子後裔的孔德成先生所題字的。

「萬仞宮牆」是一片刻畫孔子事蹟的銅壁浮雕,牆外,就是蓮池潭湖畔。

「萬仞宮牆」的旁邊,是「泮池」與拱橋(泮橋)。「泮池」意即「泮宮之池」,是一個向外曲的半月形水池,俗稱「月亮池」,不過,目前並沒有放水。園區的草地整理得很不錯,走起來很舒服。

園區非常寬廣,大致上呈南北略長、東西略窄的長方形,坐北朝南。往前看到的是「櫺星門」,這是孔廟建築中軸線上的第一座門。遠處金黃色的建築是「大成門」,站在這裡,環顧四周,可以約略感受整個孔廟的園區範圍之大。傳統在進孔廟之前,須先經「泮宮坊」而過「櫺星門」,再進入「大成坊」與廟堂。

往右方向是「黌(ㄏㄨㄥˊ)門」,「黌門」內有「明倫堂」「文昌祠」「書院」。不過,今天並沒有開門,或許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有些可惜。一般所說的『左學右廟』,在孔廟裡,『左學』就是指「明倫堂」,是過去的講學場所。

「黌門」的正對面,就是一開始走進園區的「泮宮坊」。

回到庭院中軸線上,這是「櫺星門」的背面。孔廟四周並無圍牆,視野通透,非常親民。

轉過來往前進,前方是「大成門」,從這裡進去,就算進入廟堂了。孔廟遵循古制,古代只有天子謁孔廟,或者狀元及第者至孔廟拜謁時,才能開啟「大成門」,平時長年關閉(只開小門),只有每年逢928祭孔大典時才會開啟,典禮完成後便再關閉。現今當本國元首蒞臨孔廟時會開啟,以示尊崇。

這裡有塊「重建孔子廟記」的石碑。舊孔廟原建於公元1684年,地點就是先前提到的現今的舊城國小校園內。清朝時曾經大興整建,規模完整,到了日治時期卻因缺乏維護,且蓋了國小,孔廟建築被陸續拆除,最後僅保存了「崇聖祠」。現址的孔廟,乃於民國63年(1974年)興建,民國65年(1976年)落成,總面積為當時全台最大的孔廟。(1985年完工啟用的高雄旗山孔廟,後躍升為全台第一)

庭院中軸線上的兩邊有一對奇特的門,分別是「禮門」「義路」,這裡看到的是「禮門」。與「櫺星門」一樣,雖名為『門』,卻只有門架/門框,而無門板。

穿過庭院中軸線,就是「義路」的門。

《孟子・萬章下》:「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明史・志第四十九-職官二》:「太學天下賢關,禮義所由出,人材所由興。」。這兩扇門,有很大的歷史典故及涵義在呢!到孔廟,千萬不要漏了看這兩扇門。

「義路」旁邊就是蓮池潭的一方水域,可以在這裡靜靜地坐著欣賞湖景。

「大成門」前看到這支「芒果咖秋Mango Culture」的招牌,好特別,孔廟內竟有咖啡飲品、中式糕點的店。

來到「大成門」,稍後要由旁門進入。「大成門」位於「大成殿」前,面闊五開間,為『單簷廡殿』形式的建築。

「大成門」的大門,只有祭孔大典時才會開啟,結束後再關閉。傳統上,這是儀式中的「起扉與閤扉」,寓意為「左開風調雨順,右開國泰民安」。廟堂每周二至周日09:00~17:00開放,也接受免費的導覽預約。

門前長長的廊道,非常富麗堂皇。

屋頂的裝飾(木板?),也令人眼睛一亮,既細緻又有質感。

進到「大成門」內,左邊看到一座大銅鐘

右邊則是大木鼓

大門的門後,有一面【祈福榜】,上面有祈福順序說明,1. 領取祈福卡,寫下心中的願望,2. 至大成殿,向孔子默念願望,3. 將祈福卡掛在榜上。

旁邊就有免費的祈福卡,凱文心無懸念,就將機會讓給其他需要的人吧。

在祈福榜上看到這張祈福卡-「功課進步,希望吃飯不掉飯粒!」,相信只要認真努力讀書,孔子一定能幫助你的功課獲得一定程度的進步;而只要乖乖吃飯睡覺,好好長大,吃飯一定可以不再掉飯粒的。

廊道上,左右兩邊各高掛著一個大燈籠,書寫著『萬世師表』,以對孔子的崇高敬重。

大門左側牆壁,有一片竹卷「孔廟建築型制」。孔廟建築外觀,主要是採用中國北方式宮殿建築,格局則是仿山東曲阜的孔廟。「大成殿」整體風格,是仿北京故宮太和殿所建造的宮殿式建築。「大成殿」四周,分別由大成門、東西廡、崇聖祠所圍成,而以「大成殿」為中心,殿前有祭孔時跳佾舞的大片露台。

大門右側牆壁,則有「孔子生平概述」。孔子自幼就十分好學,是一名博學的思想家及教育家。首開私人講學風氣,主張有教無類的教學精神。孔子的言論思想,都記錄在《論語》一書中,至今儒家思想仍影響東南亞各國及華人世界。

殿堂內四周都有紅、綠、黃相間的精緻建築,且透光、透風,非常有特色。

凱文以逆時針方向,先往「東廡」走。『廡』,是堂下周屋的意思,「東西廡」為孔廟建築物的專稱,左營孔廟東西廡,各有16間長廊式的空間,有綠色琉璃的瓦頂,分別奉祀孔子弟子及歷代賢明學者與儒家神牌,東廡先賢40位,先儒38位,西廡先賢39位,先儒38位。

長長的「東廡」廊道,非常迷人,這讓凱文想起捷克的「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的名勝「磨坊溫泉長廊」,長長的石柱如同希臘神殿般的景觀。我們的孔廟長廊,絲毫不輸國外的知名景觀呢!

「東廡」前半段目前是孔廟駐館人員的辦公空間,中段為「子曰」常設展,深入淺出地介紹孔子生平、處事為人之道,以及孔廟建築在台灣的發展、祭孔等,進去看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首先在門後就看到華人世界大家耳熟能詳的《論語-學而篇》的文章。

「跟著孔子的腳步」。孔子自幼十分好學,長大後積極向人學習禮樂、彈琴等,23歲起,便開始於民間招收學生以傳授知識。51歲時,才有當官的機會,在他的努力下,魯國的政治有了新氣象。後來孔子開始周遊列國,宣揚自己的理想。多年後回到魯國,全心投入教學並整理古代的書籍,於73歲時過世。

這一面牆,就有孔子學習的禮器、樂器及儀式。

這裡有一面「名師出高徒」的看板,可以從底下的個別描述,猜猜看分別是孔子的哪一位得意門生。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應該不難。

翻過板子,後面就有答案。沒錯,這位就是顏回。顏回以德性著稱,聰明好學、不遷怒、不貳過,是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

「破解孔子留下的密碼」。孔子的思想,像是一部充滿密碼的書籍,後代的思想家、讀書人,都努力尋求解開密碼的方法。可以這麼說,孔子的思想,就是儒家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精神」。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在民間教學,傳授文化與思想,他的精神受到後代教師的推崇。孔子致力於發揚禮樂,也非常重視家族的倫理,希望讀書人能夠修養自己,還要在政治中實踐仁政的理想。

「到孔廟上學去」。台灣的孔廟,過去多為結合祭祀孔子與學校的空間。學校位在孔廟的旁邊,是希望學子以古代的聖賢為模範,一般把這種形式稱為「廟學合一」。古代學校的部分,以「明倫堂」為主,是古代講學的地方,此外另有藏經閣、魁星閣,很像現代的圖書館,部分還有齋舍,提供師生住宿。

「台灣孔廟的發展軌跡」。臺南孔廟是台灣第一座官方建立的孔廟,建於明鄭時期(1665年),入口處掛有「全臺首學」匾額。清朝規定各地都應設置孔廟,康熙24年(1685年),孔廟改建成臺灣府學,稱為「先師廟/文廟」。日治時期,多數孔廟因改作軍事用途/改建學校/天災而消失,於是民間人士就開始自力建立孔廟,例如1925年建的大龍峒孔廟。國民政府來台後,便在各地重建孔廟。

「台灣人與孔子的第一次接觸」。明鄭時期建立台灣第一座孔廟,當時臺灣人由於經歷明朝滅亡的慘痛,研究儒家的思想時,特別希望能對現實的政治與社會有所幫助。清朝政府對孔子思想,要求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清朝初期,臺灣地方學校仍依明朝制度祭孔,同治年間後,全面改採清朝新制定的樂舞。

這張地圖,列示了全台各地的孔廟所在。

「日本殖民時代的祭孔面貌」。日治時代的1897年,台南孔廟舉行首度祭孔典禮。初期,大致依循清朝舊制,主祭者仍穿著清朝官服跪拜,行三獻古礼。1912年後,臺灣仕紳改穿長袍馬褂、西式燕尾服或和服與祭,廢除跪拜禮,呈現當時台灣社會新舊交替,日洋混合的時代風貌。進入皇民化時期(1937年)後,改用日語祭孔,按日本東京孔廟儀式,由學童合唱「孔子頌德歌」,連音樂都用日本靖國神社神樂,祭品也採用日本式,後來甚至改用神道教儀式祭孔,注入濃厚的東洋風味。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祭孔面貌。

「三民主義也和孔子有關係?」。國民政府遷台後,為宣揚「反共」的思想,主張中華民國政府的正統政權,提倡儒學,主張孫中山的思想與三民主義,都是繼承儒家的道統,和孔子的思想相符合。當時政府結合儒學傳統與黨國體制,努力推展儒家傳統儀式、修築孔廟、推行祭孔大典。

「儒家文化傳承的正統」。當共產黨在大陸發動文化大革命時,中華民國政府則在台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反對共產黨的批孔揚秦。政府推展儒家傳統文化,卻也讓台灣原本的社會風俗和民間信仰受到排斥和壓抑,認為是落後或迷信,尤其是傳統的廟會活動與大拜拜。當時台灣的本土宗教意識受到政治意識型態的壓抑,使許多人忽略了傳統民俗中,其實也蘊含了很樸素的儒家思想。

「幫孔子蓋新房子?」。民國57年(1968年),政府將臺北孔廟祭孔典禮的禮樂、服飾、佾舞都改採明朝制度,連帶也影響了台灣其他各地的孔廟,只有台南孔廟,大體仍維持清朝的習慣。民國60(1970)年代,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政府全面清除日治時期的神社遺跡,並改建或新建當地的忠烈祠、孔廟。在當時政府的大力推展下,流行興建仿照中國北方宮殿形式建築,覆蓋琉璃瓦。

這裡看到的,是左營孔廟當時建造時的建築樣式,大致已同於現今所看到的。

「蓮池潭邊的高雄孔廟」。原本的高雄孔廟在今天的舊城國小校園內,目前僅剩下「崇聖祠」,稱為「鳳山舊城孔子廟崇聖祠」。現今所稱的「高雄市孔子廟」,就則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孔廟。

原來高雄還有另一間孔廟,而且是號稱「東南亞佔地面積最廣的孔廟」。這間孔廟位於<高雄市-旗山區>,日治時期原本是日本神社,後來神社拆除後,於民國74年(1985年)才又原地改建為孔廟。

這裡有孔廟的平面圖,可以看到已經走過、以及即將走訪的幾個館舍。

「拜孔子,長智慧」。目前台灣各地祭孔,大致仍維持春秋二祭的傳統。釋奠大典開始前,會先舉行「崇聖祠」祭典,祭祀孔子五代祖先。釋奠典禮的前段,有「啟扉」-打開「大成門」,以及後段有「闔扉」-關閉「大成門」的儀式。

照片看到的是祭孔典禮中,佾生跳佾舞的儀式。祭孔「太牢」是指祭祀中所用的牛、豬、羊等祭品,現今都已改為祭典儀式後,分送參與民眾智慧糕,以祈求學業進步,聰明增長,還有過「聰門」祈求學業增長的儀式。凱文小時候,每年928祭孔日,都會在天未亮時,就到孔廟前等,等待典禮結束後,搶拔祭牛的智慧毛,還會隨身攜帶所拔的智慧毛好長一段時日呢!

往前來到這座有18個抽屜的櫃子,每個抽屜內,分別存放不同的禮樂器的介紹圖版。

隨意打開一個抽屜,看到的是「麾」,旌旗的一種,指揮用,以絲布做成寬帶狀,由兩位麾生手執,分别引導東、西列樂班,並在之後的樂曲演奏中,指揮奏樂。言簡意賅,淺顯易懂,很有教育意義。

沒想到在「子曰」常設展中,能獲得這麼多有關孔子、孔廟、祭孔,…等的知識。凱文走過全台不少的孔廟,左營孔廟在這方面的投入,以及高雄市政府的努力,相當令人讚賞。

接著看到的,是「東廡」享堂,奉祀孔子弟子及歷代賢明學者與儒家神牌。

在「東廡」廊道上,看到一對佳偶著古裝正在拍結婚新人照,真是美景佳人,相得益彰。

轉到北面,這裡是位於「大成殿」正後方的「崇聖祠」。「崇聖祠」為供奉孔子先世五代祖先之專祠,亦稱「聖祖殿」。祭孔大典前,須先祭祀「崇聖祠」,以示長幼倫理有序。

接著轉到「西廡」享堂,這裡也是奉祀孔子弟子及歷代賢明學者與儒家神牌。

順著「西廡」廊道往前走,來到這間剛剛在「大成門」前就有看到招牌的「芒果咖秋/芒果咖啡Mango Culture」

這家店賣的餐點,都很特別,招牌餐點是遊子飯、馥桂雞湯、虎咬豬肋排等,看起來很可口,價格也都還算實在。

還有各式咖啡飲品,招牌是芒果咖啡,一定要嘗嘗看。下午來的話,還有傳統糕點下午茶點心可享用。

來這裡吃飯、喝咖啡飲品,不論坐在室內或室外,都像沉浸在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展場中,在古色古香的中國風氣氛中,別有一番風情。

這是長長的「西廡」廊道,屋頂整排覆蓋著綠色琉璃屋瓦,相當精緻美觀。

最後,終於來到位處庭院正中央的「大成殿」。大成殿是一座宫殿建築,屋頂是金黄色琉璃瓦,模仿北京故宫太和殿所建造。殿前的一大塊平台就是露台,是祭孔大典時跳佾舞之處。

準備要進「大成殿」了,殿內供奉孔子之木主位,東西兩側,則分別供奉配享「四配」「十二哲」,殿內也有「萬世師表」的大燈籠。

「四配」指孔子的四大弟子:顏淵、子思、曾參、孟子。「十二哲」則是:閔損(子騫)、冉雍、子貢、子路、子夏、子若、冉耕、宰予、冉求(子有)、言偃(子游)、子張、朱熹(元晦)。

殿內孔子神位只有木牌,而無雕像。這是因為孔子向來不主張怪力亂神,因此,殿內並未如一般宮廟中常見的神明雕像,而是奉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牌位。

接著,在「大成殿」內四周,擺放著許多的禮樂器,就來好好地學習一下。這張照片所看到的,就有10項禮樂器。

分別是樂器的「應鼓」、「枓」;禮器的「特鐘」、「洗」、「罍」。

還有樂器的「排蕭」、「笙」;禮器的「簠」、「豆」、以及像魚簍的「籩」。

旁邊看到的,則是三項樂器「瑟」、「編鐘」、「笛」。

再旁邊,則有樂器「搏拊」、「鼗鼓」及禮器「提燈」、「提鑪」。

最旁邊,則是兩項禮器「節」、以及廟會常看到的「繖」。

轉到這一面,看到四項樂器「琴」、「柷」、「編磬」、「洞簫」。

旁邊看到的,是禮器「籥」、以及很像國劇演員將軍頭上戴的「翟」。

再轉到這一面,先看到三項祭孔大典中,大家比較有印象的禮器「扇」、「斧」、「麾」。

旁邊有6項禮樂器,這一頁先看到樂器「拍板」及禮器「鐙」、「鉶」。

還有樂器「塤」、「特磬」及禮器「爵」。

最後看到的,是樂器「建鼓」、以及形狀很像老虎的「敔」。

走出「大成殿」,也離開了廟堂,來到了孔廟外。從這裡可以看到長長的「西廡」建築物,這裡也可以看到「芒果咖秋Mango Culture」的招牌。

從這個門也可以直接進到「芒果咖秋Mango Culture」的店內。

凱文今天的左營「蓮池潭」小旅行,中午前後先走了「高雄文學步道」,欣賞了15位高雄著名文學家的優美詞句作品及15座藝術景觀。很久以前,高雄被戲稱『文學沙漠』,這些年來,在市政府與民眾的共同努力下,漸有文化城的味道了。而後走了「左營孔廟」,享受了孔廟中對孔子、孔廟、祭孔等知識的灌頂,收穫滿滿,好一趟知性與感性之旅。

相關連結:

蓮池潭-龍虎塔 (點選連結)

蓮池潭-周邊景點 (點選連結)

※※※

【蓮池潭-孔廟】:官網(點選連結)

交通:

自行開車

國道1號-鼎金系統交流道-國道10號-左營端交流道下-翠華路-勝利路-蓮潭路。

大眾運輸

台鐵至左營站下-步行約10分鐘。

高鐵至新左營站下,轉搭共構台鐵至左營站下-步行約10分鐘。

公車站有多線公車可達蓮池潭周圍(可於台鐵或高鐵新左營站直接搭車)

自行車租借站蓮池潭畔有多處租借站、台鐵新左營站及左營站皆有租借站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7172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