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苦.修行
2012/04/10 12:59:52瀏覽513|回應0|推薦0

尊貴的甘丹赤巴日宗仁波切在201057日講授菩提道次第略論時,有關苦之自性與修行是這樣教授的:

若於取蘊之自性

:輪迴談到輪迴的時候,它最主的內涵,就是提到了取蘊的自性。所謂的取蘊,或者是近取蘊的這個名詞,我們可從「因」跟「果」兩種不同的角度來作思惟。如果是從「因」的角度來作思惟的話,它之所以會稱之為是近取蘊,就是因為它透由近取的因,所形成的蘊,我們稱之為叫做近取蘊。這時候,它藉由什麼樣的近取因呢?它是藉由業以及煩惱這樣的一種近取因,而感得的蘊體,我們稱之為叫做近取蘊,或簡稱為取蘊,這是從「因」的角度來作解釋。如果從「果」的角度來作介紹的話,為什麼它稱之為叫做近取蘊?因為在獲得了這樣的一種蘊體之後,它會不斷的衍生近取的一種果。也就是透由獲得了蘊,它會生起各式各樣的煩惱,並且在煩惱生起的當下,會造作各種流轉輪迴的業,所以這是從果的角度來作取名的。

就比方說,我們稱一棵樹叫做芒果樹,之所以它叫做芒果樹,是因為這棵樹在結果的時候,它會結出芒果的果實,所以這是從「果」的角度來為因的法作取名的。所以相同的道理,在獲得了蘊之後,由於它會生起業以及煩惱的近取果,所以以這樣的角度,將這樣的蘊體,取名為叫做近取蘊。所以近取蘊的這個名詞,是從因以及果的兩種不同的角度來作解釋的。所以不管是從因的角度也好,或者是從果的角度來作思惟,我們都知道,如果獲得了近取蘊,它會帶來無窮的過患,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來思惟輪迴的過患。

所以在這當中有特別的強調,「若於近取之自性」,也就是輪迴

未能生起真實厭離,

這個地方有特別的強調「真實厭離」這四個字。在輪迴當中,不管你有沒有宗教信仰,所有的人他都不想要獲得多餘的痛苦。有一些人,是因為不想要受苦,所以學習宗教;有一些人他是不想要獲得痛苦,所以他不想要學習宗教。因為他覺得學習宗教,會讓他帶來多餘的痛苦,所以他覺得學宗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所以有一群的人他是因為想要去除內心的痛苦,而來學習宗教;有一類的人則是相反的,他是因為怕學習宗教之後,帶來多餘的痛苦,所以這時候他不想要學習這些宗教信仰。但不管怎麼說,身為人,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想要獲得這些多餘的痛苦。

相同的外道的修行者也是如此,外道的修行者,透由修學襌定,能夠暫時的斷除現前的貪欲以及瞋恚種種的煩惱。但他們能不能更進一步的,斷除「遍行苦」所帶來的過患?這是沒有辦法的。所以縱使他們能夠對於苦苦以及壞苦生起厭離,但是這樣的一種厭離,並沒有辦法稱之為是真實的厭離。真實的厭離它的對境,最主要是要對遍行苦生起厭離,唯有透由思惟遍行苦所帶來的過患,才有辦法在心中生起真實的厭離。因此這個地方就強調了,如果對於輪迴未能生起真實厭離

不能生真實求解脫心;並於流轉輪迴之諸有情,亦無發大悲之方便。

如果對於自身的苦,沒有辦法生起真實的厭離,對於他人所受的苦,也沒有辦法生起真實的大悲。

是故任趣大、小何乘,此種意樂極為重要

所以出離心,尤其是真實的出離心,不管你是修學大乘法,或者是小乘法的行者,其實這樣的一種心態,這樣的一種意樂,都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沒有辦法在內心當中生起一顆真實的出離心,這時候縱使你所修的法「是正法」,但是你所造的業,還是流轉輪迴的業。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RL56&aid=631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