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煩惱.五見
2012/04/23 14:52:38瀏覽759|回應0|推薦0

尊貴的甘丹赤巴日宗仁波切在201058日講授菩提道次第略論時,有關煩惱之五見是這樣教授的(敬依仁波切教授內容後學自行整為表格,若有繆誤全為後學之過)

煩惱

六根本煩惱

十煩惱

對境

行相

果相

五見

6.

6.壞聚見

(總說)

所謂的「壞聚見」它的所緣,是緣著近取蘊。緣著近取蘊之後,在內心中生起「我」或者是「我所」的這種執著,我們在這個地方稱之為是染污慧。而這樣的一種執著,它最主要執著的是「補特伽羅是獨立自主的實有我」。如果能夠破除這一點,我們就能夠證得粗分的補特伽羅無我。所謂的「粗分的補特伽羅無我」,指的就是中觀自續派以下的論師們,所共同承許的無我,稱之為叫做粗分的補特伽羅無我。

而這樣的一種執著,它在我們內心中生起的時候,呈現出什麼樣的一種現狀呢?在緣著我們所擁有的五蘊當中任何的一蘊,很自然的會生起這是「我」,或者是「我的」的這樣一種感受。如果這樣的感受在生起的當下,你所執著的「我」或者是「我所」,是不需觀待「蘊」,它就能夠獨立自主的形成出來的話,這樣的一種執著,就是我們這邊所謂的壞聚見。它最主要執著的境,是執著著獨立自主的實有我。這當中的「獨立」,指的就是不觀待、不依賴的意思。不觀待什麼樣的對境呢?其實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是必須要觀待蘊,才有辦法安立。但是如果在執著我的當下,是一種不需要觀待蘊,就執著著我是獨立自主、能夠呈現的話,這樣的一種執著,我們就稱之為叫做壞聚見。

而這樣的一種壞聚見,以更詳細的方式來作介紹的話,這時候我們所執著的「我」,它就有如同是一個控制者,而「蘊」就像是一個被控制的對象。所以我們的內心當中,會覺得「我」跟「蘊」這兩者的關係,就有如同是一個有權力的人,在控制另外一個被他控制的事物,也可以說像是主人跟僕人一樣。但實際上我跟蘊之間的關係,卻不是如此,他們是彼此互相依賴,而且他們的關係非常的密切,並不是說「我」控制著「我的蘊體」,並不是這樣的一種方式。

講到了蘊,補特伽羅都具有四蘊,或者是五蘊。所謂的「五蘊」,提到的是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如果這一位補特伽羅,他是具有色法,具有形體的話,這樣的補特伽羅在安立的當下,是必須要觀待安立五蘊當中的其中一者,在依賴著這一者之後,才有辦法安立出來。如果他並不具有色法,並不具有形體的話,他也必須要透由其他四蘊當中的任何一蘊,在安立之後才有辦法建立。所以從這當中我們就知道,補特伽羅跟蘊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很密切,並且互相依賴,並不是所謂的一者控制另外一者。

聚見:緣近取蘊,見我、我所之染污慧。

所以這個地方有特別的提到壞聚見,為什麼這樣的一種見解,它要特別的取名為壞聚見?其中「壞」是無常,這當中的「壞」指的就是,它的所緣,也就是蘊本身它的本質是無常的本質。「聚」是眾多,所謂的聚就是聚集的意思。所以我們的蘊,比方以五蘊來說,五蘊這樣的一種法類,它是眾多的。甚至以色蘊這樣的一種單一法類而言,色蘊本身也包含了頭、手、腳等等眾多的支分,所以從任何的一個角度來作分析,我們都知道「蘊」它本身是「眾多」的。其中「壞」是無常;「聚」是眾多。所以這個地方所提到的「壞」,指的是壞聚見它的所緣本質是無常的。而且它是由眾多的支分,聚集之後所形成的。

為顯此者所見之事,

唯是無常及眾多法,

在這個地方之所以要取名「壞聚見」,是為了要讓我們知道這樣的一種見,它所執著的對象是「無常」,也是「眾多」的。無有常、一補特伽羅,

並不是像外道徒所說的,補特伽羅他是常、一、自主而能夠形成的,並不是這樣的一種形成方式,所以無有常、一補特伽羅,

故立名曰「壞聚見」

壞聚見的這個名相,是從藏文的原文直接翻譯過來,而以中文的方式而來表達的話,稱之為叫做壞聚見;如果以梵文的發音,直接來翻譯的話,稱之為叫做薩迦耶見。

7.邊執見

緣壞聚見所執之我,視為恆常

所謂的邊執見,是緣著壞聚見所執著的我,也就是獨立自主的實有我,

而認為這樣的我,它是永恒不變的,也就是執著這樣的我是屬於永恒的「常邊」。

或執此後永無結生,視為斷滅之染污慧

另外一種可能,當他緣著獨立自主的實有我之後,他認為這樣的「我」是「永遠不會結生相續」,所以他執著的是我的「斷邊」。

所以當緣著壞聚見所執著的我之後,不管是緣著它是永恒不變的,或者是它永不結生,這樣的一種見,我們都稱之為是邊執見,也就是執著著「常邊」或者是「斷邊」的一種邪見。這是第七種

8.見取見

緣壞聚見、邊執見、邪見三者其一

以他的所緣來說,他可以緣著壞聚見,可以緣著邊執見,以及接下來我們所要介紹的邪見,這三種當中的任何一種,或者是,及彼所依見者之蘊,或者是它的所緣,並不緣著這三種的見,而是緣著這三種見的所依,也就是擁有這三種見的這一位補特伽羅他的五蘊

執為最勝之染污慧

認為前面所執著的見也好,或者是擁有見的這個人,

他所擁有的五蘊是最殊勝的,這種錯誤的執著,我們稱之為叫做見取見。

9.戒禁取見

緣斷惡行戒及服裝、姿態、言行舉止之定規禁行或緣彼等所依之蘊,

這當中有提到,「斷惡行戒」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種見會生起?外道徒透由修學襌定,能夠在內心當中生起神通。透由神通的力量,他可以了知到,過去生他是投生在什麼樣的一種狀況當中。如果他們發現,他們在前一世投生為一隻狗,或者是一隻豬,接下來他們在今生有機會投生為人,這時候他們就會誤以為,因為是在上一生投生為狗,或者是投生為豬的緣故,在今生才有機會投生為人。所以他們將投生為人的主因,著重在上一世必須是一隻狗或者是一隻豬,

所以這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行為,反而去模仿狗,或者是豬的種種行為。但實際上投生人的主因,並不是如此。我們要投生為人,並不是我們上一世造了什麼樣的業,在今生馬上就會感果。說不定你上一世所造的業還沒有感果之前,你前幾世所造的其他業,有可能會先感果,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縱使上一世是一隻狗,或者是一隻豬,這一生還是有機會轉生為人。因為過去生,我們所造的業,到底是什麼樣的業?我們自己也不清楚。什麼樣的業會先感果?這也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所以很多的外道徒,由於他有神通,他能夠看到上一世他自己的現狀,所以就以為是藉由這樣的一種方式能夠得到人身,因此而模仿了狗或者是豬的行為。

並且所謂的斷惡行戒,以字面上來說「斷惡行戒」,它是一種清淨的戒律,但這個地方所謂的斷惡行戒,是外道徒他們自以為是的一種清淨戒律。但實際上以它的本質來說,它並不是一種清淨的戒,只是以外道徒他的角度來說,他會認為這是一種斷惡行的戒律,所以他所緣的斷惡行戒,並不是真正的清淨的斷惡行戒。所以第一個地方提到的是,緣著「斷惡行戒」以及「服裝」,這時候他會穿著各式各樣非常奇特的這種服裝;「姿態」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行為。比方供奉五火,或者是摧殘自己的身體,「言行舉止」表現出荒誕的言行舉止,「之定規禁行」。這當中的「禁行」就包含了他會讓自己的身體受苦,因為他認為藉由這樣的一種方式,能夠淨化他心續中的惡業。

視為能淨罪惡、能解煩惱、能出輪迴之染污慧

所以不管是緣著上面的任何一種境界,如果你執著藉由這樣的一種方式,能夠淨化罪業,能夠解脫煩惱,甚至能夠跳脫輪迴的話,這樣的執著我們稱之為叫做「戒禁取見」。

10.邪見

執無前、後世及業果等,而作毀謗

第一個部分,他是否定了前後世,或者是否定了業果

第二個部分,

或執自在天及勝性等為眾生因之染污慧

以實際上的狀況來說「自在天王」,或者是外道所承許的「勝性」,這樣的一種法類,他並沒有辦法成為是眾生之因。但是有很多的外道徒,他認為眾生的苦樂,或者是眾生,都是由自在天王,或者是勝性所變化出來的。

所以他執著自在天以及勝性,為眾生的因,其實這樣的一種法類,是某一些的補特伽羅,他自以為是的捏造出來的法。所以這樣的法,這樣的一種執著,我們也稱之為是邪見。所以這當中的邪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有的,毀謗為無的。第二個部分,是本身不存在的,而捏造的一種邪見,所以邪見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邪見。

此等是明辨上、下宗所共許之煩惱,中觀應成派於下將說

在之前介紹十種的煩惱,是以「上、下宗」也就是中觀應成派,一直到有部、經部所有的宗義師「所共許」的,也就是共同承許的方式來作介紹。「中觀應成派於下將說」,而至於中觀應成派所不共許的這些煩惱,在之後的文當中會為各位再作介紹。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RL56&aid=637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