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煩惱.五非見
2012/04/20 10:44:02瀏覽356|回應0|推薦0

尊貴的甘丹赤巴日宗仁波切在201057日講授菩提道次第略論時,有關煩惱之五非見是這樣教授的(敬依仁波切教授內容後學自行整為表格,若有繆誤全為後學之過)

煩惱

六根本煩惱

十煩惱

對境

行相

果相

五非見

1.

 

緣內或外可愛、悅意之境

 

這當中的「內」指的就是自身所攝的法,比方我們的身體,或者是我們所擁有的功德,也就是我們自身所攝的法,稱之為是內法。自身所不攝的法,稱之為是外法。緣著內外可愛、悅意的境,

 

隨起貪愛,如布沾油難以洗淨

這時候當我們生起貪的當下,我們的心就有如同是一塊布,沾上了油,當布沾上了油之後,想要將它完全的洗淨,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相同的,當我們的心在面對一個境,並且對境生起貪愛的話,這時候我們的心,就有如同是陷入了境界當中,這時候想要再一次的從境界當中,把我們的心抽離出來,這是很困難的。

此亦於自所緣增長耽著

 

並且當貪念生起的時候,對於自己所貪愛的對境會不斷的增長,我們內心當中的執著,

與彼所緣難以分離

其實這樣的一種煩惱,在我們的內心當中每天都會生起,只不過在生起的當下,我們有沒有辦法去認識它罷了。所以既然在這個地方,有特別的介紹煩惱它的定義,或者是它的本質,這時候我們就要試著去觀察我們的內心當中,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生起什麼樣的煩惱?所以第一個部分我們提到的是貪。

2.

 

緣諸有情、痛苦、兵器及芒刺等生苦諸處

瞋的對象,簡單的來分,可以分為有情以及非有情這兩類。「生苦諸處」當我們在面對有情,或者是非有情的這些境界,而這些境界是會讓我們產生痛苦的對境,這時候我們面對了這些對境,內心當中就會生起瞋恨、粗暴之心。

 

 

這當中的瞋恨,最主要指的就是,當我們在面對這些會讓我們產生痛苦,會傷害我們的對境的這些境界時,我們的內心會想要反抗它,這時候我們的心跟境的距離就會拉遠,

所以更進一步的,我們會想要傷害這個對境,所以

生起瞋恨、粗暴之心,於彼諸境思作損害

3.

 

依壞聚見,

壞聚見在之後會為各位作介紹,

緣內外之高下、優劣,

心生自滿,

現高傲相

比方說,緣著外法的財富,或者是緣著內法的功德,有一些人會覺得自己是有錢人,或者是自己是一位學法者,或者自己是一位上師,因此在緣著內外種種的功德,或者是種種自以為是的優點,在這樣的一種情況,心生自滿,現高傲相。

4.無明

 

心未明見四諦、業果、三寶之自性,

這當中的自性指的就是內涵。當我們的心沒有辦法認識四諦、業果、三寶的內涵,

 

 

對於這樣的一些境,我們的內心就會生起無明

故為染污無知

5.

 

緣四諦等三法,

這當中的三法,指的就是前面的無明所介紹的,四諦、業果以及三寶,這三種法類。當我們緣著四諦、業果、三寶這三種法類時,

念其有耶無耶、是耶非耶

這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懷疑的這種狀態,會覺得真的是這個樣子的嗎?還是說這樣的法到底是存在的嗎?

 

我們的內心會生起疑慮。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RL56&aid=635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