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行者.大乘
2012/03/13 09:52:24瀏覽122|回應0|推薦0

尊貴的甘丹赤巴日宗仁波切

2010/4/27講授菩提道次第略論時,針對菩提心的發起是這樣開示的:

(以下黑體字部分為略論原文)

 

趣入大乘之門,唯是於勝菩提而作發心

進入大乘的門,就是要對於勝菩提(也就是圓滿的佛果),發起菩提心。

若於相續生起此心,如《入行論》云:「發菩提心剎那頃,繫輪迴獄苦惱眾,應說是諸善逝子。」

如果能夠在內心當中生起菩提心,在這一剎那,縱使你還是在輪迴當中流轉的眾生,這時候你也能夠獲得菩薩之名。

即獲菩薩之名,其身即入大乘之列;

在生起菩提心的那一刻開始,縱使你沒有通達空正見等等的功德,但是你還是能夠稱之為是一位菩薩。不僅是人,就連畜生道的有情,如果牠在過去生,對於生起菩提心的這一點,留下了深厚的習氣,縱使牠身為畜生道的有情,但是在外界的因緣具備的當下,牠也能夠生起菩提心。以導師釋迦世尊而言,導師在一開始生起菩提心,就是在地獄的時候生起菩提心。如果地獄的有情,都能夠生起菩提心,那更何況是畜生道的有情?所以不管是人、畜生,或者是地獄的有情,只要一位的有情他的心續中生起了菩提心,此時此刻他就能夠稱之為是一位菩薩。

若退此心,則從大乘中還退故。

相反的,如果退失了菩提心的話,這時候我們就會從原先的菩薩,從原先的大乘行者,退下來而變成是非菩薩,非大乘行者,而此時我們是脫離了大乘的行列。所以為什麼菩提心,它能夠稱之是趣入大乘之門,因為有菩提心的人,能夠稱之為是菩薩。而沒有菩提心的人,或者是之前有,但是退失的人,這些人縱使他是證得空性,或者是獲得解脫果位的羅漢,但也不能夠稱之為菩薩。所以能不能夠趣入大乘之門最主要的關鍵,就在於這一位行者的心續中,能否生起殊勝的菩提心來作決定。

在之前我們有提到,導師釋迦世尊在還未成佛前,一開始發起菩提心,是在地獄道的時候發起菩提心的。雖然他當時是身為地獄的有情,但是由於在過去留下深厚習氣的緣故,所以在當時遇到了一個因緣,而讓他在地獄道當中,生起了殊勝的菩提心。當時他跟另外一個伙伴一起拉著一部車,而走在炎熱的鐵地上面。而導師釋迦世尊他的身體非常的強壯,但是他的同伴身體卻是非常的虛弱。如果說這兩個人,他沒有辦法拉動這一部車的話,會受到地獄獄卒的懲罰,所以這個時候,他的同伴就被獄卒懲罰。所以當下導師釋迦世尊他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他心生不忍,而在內心當中生起了菩提心,並且他請求獄卒說:你可不可以放過他,我可以代替他來拉這一部車。這時候獄卒非常的生氣,而反而懲罰了導師釋迦世尊。而在這個時刻,導師釋迦世尊由於內心當中生起菩提心的緣故,讓他能夠跳脫惡趣的這個狀態。其實這樣的一種現象,在畜生道也有。有一種畜生當其他的有情,其他的畜生在彼此爭吵,或者是彼此惡鬥的時候,有一種的畜生牠會盡可能的在中間,希望能夠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其實這樣的畜生說不定,都有可能是發起菩提心的畜生。

在之前我們提到了,是否能夠進入大乘,是否能夠成為一位菩薩,最主要的關鍵是在於,這位行者的心續中能否生起菩提心。如果能夠生起菩提心,縱使沒有神通,或者是縱使不了解空性的內涵,他還是能夠稱為是一位菩薩。相反的,如果有種種的神通、神變、證得空性、獲得了羅漢的果位,而跳脫了三有獲得了解脫,但是沒有辦法生起菩提心,這樣的一位行者,也沒有資格稱之為是菩薩。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RL56&aid=6207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