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絲路之旅- 7
2012/03/18 22:53:05瀏覽469|回應0|推薦4

2011/7/21敦煌(莫高窟)

 

一早起來,天空就是灰的,沙塵覆蓋住整個大地,視線不足五十公尺。對於生活在寶島台灣的我們而言,這已經是很嚴重的沙塵暴了,但是小萬說,在敦煌,這樣只能算是揚沙天氣,真正的沙塵暴是伸手不見五指。

我們今天的行程是參觀莫高窟,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1987年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我在心中暗暗祈禱,希望他不會因為沙塵暴而關閉。八點的時候,小萬接到了一通電話,宣布莫高窟今天依然正常開放,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真是感謝老天保佑。

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它位於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西元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在隋唐以前,由於統治者崇信佛教,加上絲綢之路的繁榮,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持,到武則天時,已有洞窟千餘個。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由吐蕃和歸義軍佔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到了北宋與西夏時期,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元朝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興建並逐漸湮沒於世人的視野中。

我們八點半抵達景區,遠遠的就可以看到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九層樓」。它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覆蓋在莫高窟最高的96窟之上,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致,檐角系鈴,隨風作響。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國內僅次於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納大佛的空間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樓外開兩條通道,既可供就近觀賞大佛,又是大佛頭部和腰部的光線來源。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為5層,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進行了重建,並改為4層。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9層造型。

我們跟著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員入內參觀。莫高窟現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個,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侶修行、居住和死亡後掩埋的場所,有土炕、灶炕、煙道、壁龕、檯燈等生活設施。兩區共計492個洞窟存在壁畫和塑像,有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唐宋木構崖檐5個,以及數千塊蓮花柱石、鋪地花磚等,由於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鬆軟,並不適合製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為木骨泥塑。

莫高窟第17窟就是著名的「藏經閣」。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籙為了將已被遺棄許久的部分洞窟改建為道觀,而進行大規模的清掃。偶然的情形下,他發現了北側甬道壁上的一個小門,打開後,出現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從洞中出土的文書來看,最晚的寫於北宋年間,且不見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斷藏經洞是西元11世紀時,莫高窟的僧人們為躲避西夏軍隊,在準備逃難時所封閉的。莫高窟藏經洞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發現,其出土文書多為寫本,少量為刻本,漢文書寫的約占六分之五,其它則為古代藏文、梵文、齊盧文、粟特文、和闐文、回鶻文、龜茲文等。文書內容主要是佛經,此外還有道經、儒家經典、小說、詩賦、史籍、地籍、帳冊、曆本、契據、信劄、狀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絕本。這些對研究中國和中亞地區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學價值。

由於當時中國官員的昏庸無知,沒有對這些文物做妥善的保管。1907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在進行第二次中亞考古旅行時,沿著羅布泊南的古絲綢之路,來到了敦煌。當聽說莫高窟發現了藏經洞後,他找到王圓籙,表示願意幫助興修道觀,取得了王的信任。於是斯坦因就被允許進入藏經洞揀選文書,他最終只用了200兩銀兩,便換取了24箱寫本和5箱其他藝術品帶走。1914年,斯坦因再次來到莫高窟,又以500兩銀兩向王圓籙購得了570段敦煌文獻。這些藏品大都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館。1908年,精通漢學的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發現古代寫本後,立即從迪化趕到敦煌。他在洞中揀選了三星期,最終以600兩銀兩為代價,獲取了1萬多件堪稱菁華的敦煌文書,後來大都入藏法國國立圖書館。當伯希和在北京展示這批文物的時候,終於引起了一些有志之士的注意,要求要將這些文物送到京師保管,但這也讓當時的清廷官員了解這些文物的價值,便從中上下其手,又暗藏了一批文物,最後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因為這些歷史背景,現在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員有時候都還要跟國外借文件來研究,真是無的比諷刺。

我們十一點半離開敦煌,下午一點抵達瓜州用午餐。瓜州面積23150平方公里,由於其「地生美瓜」,因此稱為瓜州。清朝康熙末年策旺阿喇布坦叛亂被平定之後瓜州改稱安西。以前中共的領導人很不喜歡來安西視察;忌諱啊!因為他們視察完酒泉(九泉)後就安西(安息)了,所以在公元2006年的時候,把安西縣改回瓜州縣,沿用至今。薛仁貴征西時曾經被哈密國王圍住的鎖陽城以及化為白虎休息時被薛丁山射死的白虎關都在瓜州縣境內。

下午兩點二十分我們準備上高速公路,這裡貨車多,每台都需要先秤重才能放行,如果超重就要罰款,所以我們在高速公路口被堵了一下。好不容易上了高速公路,途中經過一片險峻的小山丘,稱為雅丹地貌,也就是維吾爾族語裡面「險峻的小山丘」的意思。我們在下午五點二十分從黑山交流道離開高速公路,下午五點四十分抵達嘉裕關。

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原西麓建關。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嘉峪關附近烽燧、墩台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它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也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河西第一隘口之稱。

我們從西向東,也就是走從關外入關的路線。一路上經過跑馬場、戲臺、關帝廟、文昌閣,然後從柔遠門進入內城,爬上東甕城和西甕城,最後回到遊擊將軍府。嘉峪關的遊擊將軍府,也稱遊擊衙門,初建于明隆慶年間,是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遊擊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嘉峪關遊擊將軍府陳列分為兩個部分。前院以議事廳為中心,著重展示古代遊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禦敵、簽發關文等情景。後院是遊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遊擊將軍及其眷屬的生活場面。陳列形式既樸實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趣味性。離開游擊將軍府,繼續往前走就是長城博物館,裡面陳列了好多古代社會的圖片,比如春秋、戰國長城,秦、漢長城。

我們於晚上8:00離開長城博物館,前往用餐。用完餐時遇到沙塵暴,一時之間飛沙走石,眼睛都睜不開,只好用衝的上車。今天晚上住酒鋼賓館,雖然只有四星級,但是內部裝潢得很豪華。由於外面的沙塵暴很厲害,我們就留在飯店休息,沒有出去散步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stPurple&aid=6214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