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01 01:11:37瀏覽1592|回應0|推薦1 | |
蔡牽(1761—1809年),福建同安人,家境貧寒,幼喪父母。兒時身世坎坷,少時流落南鄉水澳為人補網,後以彈棉花為業。
西元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蔡牽因饑荒而下海為盜寇。憑其領袖天份,嘯聚黨徒成大氣候,劫掠沿海各地,北自山東、南至兩廣,都不時受其騷擾,到嘉慶初年已有百餘艘船艦。船幫馳騁於閩、浙、粵海面,劫船越貨,封鎖航道,收「出洋稅」。 西元1800年(嘉慶五年),蔡牽的隊伍已擴大到2萬餘人,擁有戰船百餘艘,以福建的大小嵛山為據點。是年,蔡牽首度到鹿耳門外海搶劫,與台灣天地會發生聯繫,產生在台灣據地為王的念頭。 西元1803年(嘉慶八年),浙江巡撫阮元以李長庚總 理閩浙水師,專任肅清海洋事務。李長庚連敗蔡牽於岐頭東霍等洋,擒住賊目張如茂等,兵威大振,浙江洋面也暫時安定下來。由於閩浙大力圍剿海盜,蔡牽乃轉而侵犯臺灣。 西元1805年(嘉慶十年),蔡牽傳播「天時人事」的流言,出文告自稱「鎮海威武王」,建元”光明”,並分封部下,同時勾結洪四老與吳淮泗於彰化、鳳山起事,蔡牽則以海船主力進攻府城,三路並舉,意圖將臺灣作為永久根據地。 隔年一月,浙閩水師提督李長庚統總兵許松年、澎湖水師副將王得祿援台,在鹿耳門放火焚燒蔡船30餘艘,蔡牽退守洲仔尾。2月2日,官軍及義勇軍奮攻洲仔尾,一鼓破之,李長庚又焚其舟15艘,蔡牽大敗,率眾乘著風潮衝出鹿耳門逃去。是役北汕尾至洲仔尾一帶,屍橫遍地,慘不忍睹。北汕尾島就是今日的「四草」,位置正處於台江內海的兩大商港─鹿耳門港及安平港之間,在過去航運發達之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年5月,蔡牽再據鹿耳門,劫商船,海道不通。福建總兵張見陞、澎湖水師副將王得祿合擊之,戰事延及北汕尾島。是役擊沉盜船多艘,生擒盜賊200餘人,擊斃及淹斃者估計約1600-1700人。蔡牽大敗而逃。從此不再進犯臺灣。 西元1807年(嘉慶十二年),11月,李長庚大敗蔡牽於福建海域浮鷹山,與福建水師提督張見陛聯合,窮追猛打,追殺了四五十日,蔡牽只剩下三艘戰船。12月25日、李長庚與張見陞在廣東黑水外洋合擊蔡牽,蔡牽逃無可逃,與長庚決一死戰。約戰了兩個時辰,蔡牽於船尾發炮,李長庚被火砲洞穿其胸而死。蔡牽帶了殘船竟遁安南。 西元1809年(嘉慶十四年),李長庚部將王得祿、邱良功分接任福建、浙江提督,合兵圍攻蔡牽於浙江台州漁山外洋,血戰一晝夜,次日寡不敵眾,開炮自炸座船,與妻小及部眾250餘人沉海而死,餘眾四千人降服。至此,清代最著名的海盜終於告別了歷史舞台。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