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過多的期待
2009/05/14 14:50:05瀏覽272|回應0|推薦1

昨晚到妹妹家吃飯,看到即將學測的老大Vicky,忍不受問問現在成績如何,Vicky原本帶著笑容的臉一下子暗沉了下來,回答說;「八十幾,哎啊!我不想談這個。」妹妹瞧見Vicky還坐在沙發看電視,發怒吼她趕快進房間唸書,一邊拖地一邊叼叼唸著:「什麼八十幾,現在都已經掉到七十幾!她想要我讓她直升高中部,門都沒有,除非我死了!」聽完妹妹的牢騷,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我大概也會如此做,只有看見孩子坐在書專前面才能安自己的心吧!

在台灣現有的教育制度下,做父母的大多只能拼命壓縮孩子的休息時間,在學校晚自習不夠還將孩子送到補習班補習,深怕少了那點時間,上不了好的高中,再過來就沒指望上國立大學了。因為,我們現有的教育制度,只要你能考試好學校,似乎從此人生路上一片光明燦爛。事實真是如此嗎?為了表象式的減輕聯考壓力,五專、技術學院紛紛轉制成大學,結果學校招生的名額居然多過於應考的學生,導致有的科系招不到學生。我們的高等教育只看表象,如此空泛,與歐美比較起來,我們的大學教育只能算是通才教育,所謂專業人才的養成只不過是沒有結果的熱門討論話題。我們的教育體系讓多數人相信大學教育是個人生涯規畫的唯一救贖,結果造成學士、碩士滿街跑的怪異現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所帶來的迷思,讓多數父母到現在仍然走不出去這個心魔,拼命鞭策孩子唸書,補習、考試成了孩子青澀歲月中唯一的記憶。

曾因工作認識一位僅三十多歲即擔任總經理的德國客戶,問到他的求學經驗,他說中學即開始上商業相關的專業課程,在德國專業課程從中學開始,與台灣的教育體系相較早了三年,更遑論課程的專業度,難怪德國在工業發展與其它方面在世界各國中都是數一數二。前幾天看到報紙刊載旅美服裝設計師吳季剛母親的專訪,談到她對孩子的教育,吳季剛從小即展露了他在藝術方面的天份,做媽媽的看在眼裡,知道孩子日後如要朝此發展,不適合待在台灣這樣的環境中,便毅然決然將吳季剛送到加拿大求學。慧眼獨具的吳媽媽知道法國是世界服裝設計的重點舞台,便要求吳季剛一定要學法文,果然因為具備語言的優勢,讓吳季剛在這個專業領域上的學習少了許多障礙,造就了他今日的成就。

當然,不是非要將孩子送往國外求學才行,而是身為父母的我們,打著"為孩子未來著想"的旗號,理直氣壯的做了許多的安排,碰到孩子不領情,還傷心地到處訴苦。只是,我們真的看到孩子的潛力了嗎?了解到唸書不是人生唯一的道路?能否真的與孩子如成人般地的溝通而不是一昧地主導孩子們的人生?這是一門很容易就被當掉的功課,不試看看,孩子又怎能感受到你的用心?希望全天下的父母們都能有足夠的智慧,陪伴孩子們安穩地成長,不被無謂的期待介入與孩子們之間的親密關係。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ll1214&aid=291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