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01 15:15:38瀏覽187|回應0|推薦0 | |
到底是人心恐怖還是塑化劑恐怖? 最近塑化劑事件被比擬為台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好幾個GMP大廠與藥廠通通中獎, 都使用了含塑化劑的原料, GMP標章的形象在民眾心中霎時崩解。 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縮寫,在台灣GMP認証協會網頁上是這麼寫的: "指的是「良好作業規範」或是「優良製造標準」, 是一種特別注重製造過程中產品品質與衛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 因用於食品管理,所以稱為「食品GMP」或「FGMP」。" 沒有管理製造食品的原料來源與品質檢驗,這次塑化劑事件在在證明, 不管是攤商還是食品大廠,唯利是圖的心態是一樣的。 當正版起雲劑要價一公斤250元時,廠商卻買一公斤只要100元的"起雲劑", 價格偏離市場行情且價差超過一倍以上, 有良心的製造廠應該就知道其中必有鬼, 現在出了事,才來說自己是受害者, 那麼我們這些將有毒飲料與食品吃下肚的消費者算什麼? 以原物料採購來說,許多原物料都有所謂的市場行情, 甚至有國際大宗物資的價格可供參考, 傳統製造業根本不可能可以創造出價差超過一倍以上的產品, 當9成以上供應商報價差異值都在10%之內, 這些食品大廠選擇價差低超過一倍的供應商的商品時,其心態可議。 選用最便宜的原料,錢也是這些商人賺走, 憑什麼現在出來喊冤? 一般製造廠都有專人負責採購與品質檢驗(QC), 具規模的廠商甚至有自己的實驗室, 想賺錢的人什麼都敢加進原料, 這些大廠敢買最便宜的原料,就要為這次塑化事件負起很大的責任, 不管是採購的原物料或是成品的檢驗, 這些大廠沒有落實這些檢驗工作才落到今天這種地步, 最冤的是不知情的消費者,想說買大公司的品牌商品總不至於出錯吧? 結果呢?花錢的沒被當作人看,最悲情的還是消費者! 該賺的錢都賺了的大廠, 請有肩膀的承擔起應負的責任吧!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