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25 16:28:09瀏覽621|回應0|推薦0 | |
文/高橋昌宏 色彩豐富、外型典雅的「和菓子」, 總是讓人捨不得吃下肚。不過,不管是爽快吃下肚、還是用眼睛好好品味,面對著和菓子,似乎多多少少都有那麼些可惜的感覺。既然如此,何不讓我們翻開Japan Sweets的聖經,從裡到外徹底品味和菓子的故事與秘密,一起邁向成為甜點達人的Sweets 之路。 究竟日本人是在何時開始,開始對甜點有著超乎正常的執著呢?根據考據,早在繩文時代的日本,就已經有將栗子等果實搗碎加熱製成餅乾的紀錄了。所以在日語中「菓子」一詞,其實最早指的就是果實或者是水果之意。 根據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記載,受命於垂仁天皇的田道間守,將自中國傳回來的橘子樹帶回家種植。因此將田道間守命奉祀為菓子之神的神社,在日本各地也都能找到。 和菓子在過去曾經是個很特殊的存在, 比如說在日本傳統藝能「狂言」中, 就有描述砂糖貴重程度的段子「附子(ぶす)」、在「落語」中,也有描述當時饅頭為高級品的段子「可怕的饅頭」(落語中的名橋段)。 在和菓子發展的過程中,也受到海外相當強烈的影響。自唐朝歸來的遣唐使帶回來油炸的調理方法,而在中國留學歸來的僧侶間也流傳著飲茶和吃點心的習慣。另外,使用大量砂糖和雞蛋的西洋式「南蠻菓子」,也大大改變了和菓子的發展過程。 接著於江戶時代的元祿年間,現今廣為人知的和菓子於京都誕生了。與之前的和菓子有很大的不同,這種和菓子是以優美的色彩著稱,而且以「菓銘」(用來頌讚和菓子之美的和歌短詩)用來描寫其名稱。 風雅也Sweets 在江戶時代,是個相當重視排場的社會,對於生活於那個環境的男子來說,了解和菓子也是培養嗜好的一部分。元祿年間是江戶時代的太平盛世,在當時社會流傳著悠閒享樂的社會風氣,如茶湯文化、朝廷的公卿文化、和庶民的町人文化等等, 即使是男人們也享受著優雅的和菓子文化。 另一方面,和菓子也是種種正式儀典的主角之一。每年6月16日,德川將軍都會在江戶城舉行「嘉定」(或嘉祥)儀式, 將和菓子賜與諸大名(地方諸侯)與旗本(將軍直屬家臣)。在江戶城本丸的大廣間內,擺設了大約兩萬個小饅頭、羊羹和栗丸子,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一起。 此外,在1693年發行的《男重寶記》,將當時代的男性必知的知識與流行技藝等集結成冊,如同工具書般引起廣大流行,一時之間便洛陽紙貴。在《男重寶記》中,和菓子自成一章,詳細介紹了約250種類的和菓子。 關於前面提到的菓銘,內容主要是引用古典文學和四季常見的植物等等。因此在品嘗和菓子時不只有視覺的享受,也有聽覺上的樂趣。據位於東京都港區的虎屋文庫表示,茶湯文化中有將自古傳下的茶具命名的習慣,常居茶會主角的和菓子也受到這些文化的影響。 另外,和菓子也和人生的有關節日聯繫在一起,例如在女兒節的「引千切」餅, 及端午節時吃的粽子和柏餅等等。而最常見的小饅頭,則是從祝賀的紅白喜事到供奉神明的法事中,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京都老店「俵屋吉富」,從江戶時代就經營至今,店主石原義清說:「具有季節性的和菓子,是蘊藏著老祖先的智慧」。舉例來說,用葛根製成的小饅頭,就很適合在容易疲累的夏天食用。食用葛根能滋養胃部,據說能給身體提振精神。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