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2 20:39:45瀏覽734|回應7|推薦30 | |
今年年初(民國100年),終於與相隔36年的好朋友米見面了。 源自於去年芳回來,相距35年,她答應回美後幫我聯絡米,有一天突然接到她打來的越洋電話,過不久年終快到了,接近過年她也即將回來,於是相約見面。 我們又找了另一好友婷,自新公園見面後,走到重慶南路,左轉經總統府,順道就彎進畢業後不曾進來過的北一女中。 此時高三的小綠綠,正在準備一月的學測考試,下午時段,有人正在打掃,在操場、在各個角落,我們已是她們的媽媽輩,可是想當年…… 時光芢苒,我們也曾年輕過,當年18歲…… 光復樓依然留給高三使用,走廊仍有一排置物櫃,還有活動中心,其它地方似乎沒什麼印象。大門入口處多了一個綠色小屋,應該是作為會客室用的。 說真的,我們都沒有回來過,畢業後各忙各的,同學間也沒有聯絡。直到前幾年的30年重聚,不過那一次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連漪,太大的團體整場鬧哄哄,彼此聽不到對方說什麼,以為是什麼拜拜朝聖,或募款餐會?反正不知所云! 看到悅己寫了一篇大學分科與不分科的利弊,她說她本想念新聞系,後來家長建議她念商學系。我想,當時若不是因為討厭背歷史、地理,但喜歡數學,卻因為聯考硬是分成四組的關係,所以只好挑選丙組,否則我對會計也不討厭啊!制度就是制度,有利也有弊,只能從中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路徑去走,不是嗎! 想當年,我和外子堅持遠離台北,我向婆婆保證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以我的學經歷一定可以好好教育兒子。我哪裡料得到城鄉差距、同儕影響…等因素,不是我一個人負擔得起的。 他們總是津津樂道小姑的兩個兒子,因為他們的學區就在台北市中正國中,非常順利地考上建中、國立大學、研究所、博士等等,而我卻無言以對。 不過,仔細想一想,既然是國中,為何會出現「明星」?是否背後仍有人為的操作?其中有一屆校長是母親的朋友,他說就是那麼巧,歷屆師大畢業的資優老師都分發來此,所以不成為明星也難?請問背後的人力資源分配到底如何,可就不是我們小老百姓可以理解。既然如此,當然也就造成明星學區的地價越來越高。 提到實行12年國教,日前建中北一女說只能釋出15%名額給免試生,該如何篩選是個問題,難道用抽籤方式,看來教改真是不簡單的難題! 提到教改,現今台灣的大學指考(以前的聯考)已可跨組,只要多考數甲或數乙即可。所以有很多理工組同學考了數甲再加考數乙,填志願時即可跨組,我另一個小姑的兒子就是用這樣的方式由理工組跨到財金系。當時有人反對,認為會被理工科的人搶了優勢,其實真正會填跨組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兒子也考了數乙,但那是備而不用,最後他還是選理工科。 另外,交大於2003年第一次開辦電資學院不分系學士班,後來清大及其他學校也跟進,有的學校在大三時才分流選定系別,有的在大二時就分流,無論如何最終還是要選系,只是遲早的問題。在台灣能辦不分系一定是同一個學院,無法擴大到不同學院,經過這麼多年,在選系時是否出現人材資源分配上的問題,由於手邊沒有資料,我也不知道這種方式的優缺點如何? 如果認為自己不適合讀該系,一般人多半還是利用傳統轉系的方式,我兒子有一個同學最厲害,他本是成大都市計劃系,但是他都去上物理系的課,每年轉系也沒成功,他還不死心,本系的學分幾乎是零,到了第三年請求物理系主任見面會談,如果再不收他會變成兩頭落空,最後終於皆大歡喜,轉到物理系直到畢業。 今天12月12日是什麼日子,相信老中青小綠綠永遠都記得,還記得我們班穿著燈籠褲馳騁在操場上,三年拿了不少大隊接力冠軍。在此祝同學們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